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练(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小练(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5 18: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下第一单元单元小练(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好姿态 娴熟技能 B.江水咆哮 歌声雄浑
C.演绎故事 许下宏愿 D.准备充实 性格突出
2.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C.观众也在吃喝玩耍中看戏,双方为所欲为、优哉游哉,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奇。
D.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3.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师教导我们要诚实待人,不要两面三刀。
B.虽然放假了,我们也不能因为随心所欲的玩耍而忘记完成作业。
C.他已经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了。
D.他那滑稽可笑的样子,让我哄堂大笑。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含有“京味儿”的词语是( )
A.杂拌儿 B.零七八碎儿 C.闲在 D.玩意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谋善断(擅长,长于) 行善积德(善行,善事)
B.年过七旬(十岁为一旬) 初旬(十日为一旬)
C.万象更新(改变,改换) 少不更事(经历)
D.延年益寿(增加) 益发浓稠(有益的)
二、填空题
6.读句子,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全部”的意思的词语,不能重复。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 ( )是玻璃的,有的( )是牛角的,有的 ( )纱灯,有的( )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7.下面的人名中各取自什么成语?
王鹏程( ) 马成功( ) 赵海粟( )
冯安居( ) 华炎黄( ) 柳莺歌( )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①第1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第2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这段话中,第___句话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句中有一个字“____”字堪称文眼。
③从文中的“进进出出”,我读出了八儿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①句中“哄堂大笑”中“哄”应读“_________”,它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②“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唐东杰布的宏愿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哄堂大笑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
9.指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 )
(2)“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 )
(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 )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 )
(2)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 )
三、语言表达
11.口语交际。
你参加东莞市的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老师让你发表简短的获奖感言,你会怎么说?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火炽:____________________
悬灯结彩: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所选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中的“的确”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过年(节选)
丰子恺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了去。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现在回想,母亲也是一片苦心。她不管科举已废,还希望我将来也中个举人,重振家业,所以把我如此打扮,聊以慰情。
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别的事情排场大小不定,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概他们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就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忘不了那种好滋味。但是让家里人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过年也就结束。
16.文章按照______顺序,分别介绍了大年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五以后、__________、正月二十这几天的活动。其中,作者对________这一天的活动介绍最为详细。
17.以下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大年夜的活动?( )
A.吃年夜饭 B.接财神 C.接灶君菩萨 D.玩“毛糙纸揩洼”游戏
E.吃接灶圆子 F.提着灯笼讨债
18.文中最让你喜欢的年俗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D项错误,预备充实——准备充分;性格突出——个性突出
2.C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A项万象更新: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B项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C项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可改为“随心所欲”。
D项有声无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
3.D
【详解】考查词语的理解和搭配能力。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居心不良,玩弄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作“从心所欲”。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比喻穷困。
哄堂大笑:(形)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结合“他那滑稽可笑的样子”来看搭配“哄堂大笑”不恰当。
4.D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积累。
京味儿重要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以及北京人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质素,“京味儿”就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北京人心理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这种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北京是“京味儿文学”的发生地。
本题出自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句子: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所以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A项中,多谋善断,意思是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善,擅于。
行善积德,不再做恶,转做好事。善,善事。
B项中,年过七旬,七十岁以上。旬,十岁为一旬。
初旬,意思是上旬。每月的头十天。旬,十日为一旬。
C项中,万象更新,意思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更:变更。
少不更事,意思是指经验不多。更:经历。
D项中,延年益寿,意思是增加岁数,延长寿命。益,增加。
益发,释义为在程度上的加深。益:更加。表示动作、行为或事物性状在程度上的加深,相当于“越发”、“更加”。
6. 一律 清一色 都是 通通
【详解】考查近义词和选词填空。本题考查字义辨析和词语理解。题目要求选字填空,如何选择,先要理解字义,然后根据具体语境,将字代入其中,看看与前面或后面的字是否能组成词语,该词是否符合句子的意思。
一律:一个样子;相同;适用于全体,无例外。
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
都是: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
通通:表示全部。
7. 鹏程万里 马到成功 沧海一粟 安居乐业 炎黄子孙 莺歌燕舞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马到成功: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成功,古代的时候打仗常常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祝愿能够迅速获得胜利,现在用来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炎黄子孙: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8. 夸张 拟人 1 喜 喜悦与迫不及待 hōnɡ hǒnɡ hònɡ 伟大的志愿 在雅鲁藏布江上架桥 一无所有 还口出狂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1)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句子运用夸张的手法;“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粥拟人化。
②从“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这句话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其中“喜”表现了八儿开心的心情。
③“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了八儿等不及要吃腊八粥,无比激动的心情。
(2)①本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哄:hōng好多人同时发声,哄动;hǒng说假话骗人:哄人;hòng吵闹,搅扰:起哄。
②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宏愿:伟大的志愿。从“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可知,唐东杰布的宏愿是在雅鲁藏布江上架桥。
③结合句子“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可知,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口出狂言。
9.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的掌握。
(1)通过“眼睛可急红了”可知是神态描写。
(2)引号标注,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3)通过“靠”“斜立”可分析出,是动作描写。
10. 允许,许可 罢了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1)准:1.允许,许可:~许。~予。批~。2.依照,依据:~此处理。3.定平直的东西 :水~。~绳。4.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则。标~。5.箭靶的中心:~的(dì)。6.正确:~确。~星。瞄~。7.一定,确实:~保。~定。8.鼻子:隆~(高鼻子)。9.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尉。~平原。
本题结合句子语境“太阳落下时才准吃。”可知,“准”是“允许,许可”的意思。
(2)已:1.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2.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3.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4.太,过:不为~甚。5.古同“以”。
本题结合句子语境“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可知,“已”是“罢了”的意思。
11.示例:这一次,我获得了“东莞市作文竞赛一等奖”,感到非常高兴。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是她精心指导我每一篇文章;感谢学校,是学校给了我这次参赛的机会;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一直支持我,鼓励我,使我能持之以恒地写作。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拿到更好的成绩。谢谢!
【详解】此题考查对即兴发言的把握。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需要我们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讲之前要明确主题是什么,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提前打好腹稿,理一下主要内容和顺序。
本题可以先说说自己总体的感受,再说说自己能获得这个奖项要感谢谁(这点作为重点,可以说得具体一些),最后谈谈自己今后的目标和打算。
12. 火势炽盛,文中指元宵节,大街上灯火通明。 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3.元宵节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14.元宵节是春节后又一个热闹喜庆的日子。
15.不能,“的确”一词肯定了元宵节的美好,如果去掉就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可知,“火炽”的意思是:火势炽盛,文中指元宵节,大街上灯火通明。
结合“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可知,“悬灯挂彩”的意思是:挂着灯笼,系着彩球,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3.本题考查概括短文内容的能力。
通过读短文,知道文段介绍了元宵节,人们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可知“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是指元宵节是春节后又一个热闹的日子。
15.本题考查用词的准确。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这儿不能去掉,去掉就不能表达出元宵节的快乐和美好。
16. 时间 初一 初二 初四 正月半 年底(除夕)
17.B .
18.我最喜欢玩“毛糙纸揩洼”,因为和大家一起嬉戏打闹很开心,很好玩。
【分析】
16.本题考查文章顺序梳理。
通过关键信息“年底这一天”“年初一”“初二开始”“正月初四”“初五以后”“正月十五”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过年的习俗。其中第一、二段详细写了年底这一天的活动,比如吃年夜饭、“毛糙纸揩洼”等。
17.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筛选。
由文中第一二段“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但是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香烛接灶君菩萨。”“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可知大年夜的活动有吃年夜饭、接灶君菩萨、玩“毛糙纸揩洼”游戏,即A、C、D项正确;由第五段“正月初四,晚上接财神。”可知,接财神是初四的活动,故B项不正确。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喜欢的年俗,说说自己的理由即可。例如:我最喜欢吃年夜饭,因为这时候全家会聚在一起吃很丰盛的菜,场面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