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环境自然”类作文指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中考复习--“环境自然”类作文指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0 20: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环境自然”类作文,侧重“选材”指导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共案)
修改人签名
主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3、4  课型 作文  课时 2 
课 题 “环境自然”类作文 




标 知识能力 能根据有关环境或自然的话题要求,进行准确立意、选材。 
过程方法 运用作文技巧,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 
学 习 重 点 能根据有关环境或自然的话题要求,进行准确立意、选材 
学 习 难 点  能根据有关环境或自然的话题要求,进行准确立意、选材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一、话题导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处在各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神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睿智的人总能从所处的环境中,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中,得到人生的真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有关环境和自然的作文,应该如何去写。
二、话题分析 1.明确写作主旨(1)如以环境和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作者会借环境或自然现象写出什么感悟? 教师可归纳总结:必定是就某一环境或自然现象有感而发,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以物象征某一意象,要么是就某自然现象或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请学生回顾所学的写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立意。如《春》、《济南冬天》、《海燕》、《白杨礼赞》、《鼎湖山听泉》、《三峡》、《陋室铭》、《小石潭记》等。让学生先讲,教师可适当选一两个提问或讲解。(2)请学生就一自然现象“风”,进行感悟。 教师可归纳:“风”有自然界的,想到春风,给大地带来生机;夏风给人带来凉爽;秋风既可飘来果香,也可横扫落叶;冬风凛烈,象征严酷。有母亲手中摇出的风;也有社会上兴起的各种流行之风。既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3)从多角度立意是使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在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一定要从“自 然 界——有形 ”写到“人类社会——无形 ”。在写作时,可根据作文所给的材料,来确定无形(文章的主旨);如材料主旨不明显,或较笼统,可进行多角度地进行联想,主旨越细小越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2.精心选择材料。 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必不可少对环境和自然描写的内容。描写不能面面俱到,所描写的内容必须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主旨。第二类的材料是揭示主旨的语句。语句既能紧扣环境景物的特征,又能精炼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类材料是过渡的材料,要选择那些具有触发点的材料,由写景物既自然又贴切转到写人写情写理方面。 3.写好景和物。首先要抓住主体,要根据主旨明确所写主体景物和环境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其次迅速辐射联系,写出与主体景物有关的与主旨有关的周围的联系物;必要时可展开联想,可顺时间进行联想,也可顺空间进行联想。要写出景物的时令性,地域性,典型性,让人感到真实可见;要有层次地写出同一景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景物的共同特征;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融觉、感觉等多方面进行描写;能动静结合,运用对比衬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抒出真情实感。 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其真情实感来自于环境或自然中的景物情景,找到景物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要抒发的情感。又因景物的本身没有感彩,可以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赋予景物以某种特别的感彩。有时不知要抒发什么情感,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是非的评价,进行美丑的褒贬,再加入爱憎的情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但必须要与描写的环境自然做到形神一致。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由讨论,在班级中交流。
三、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自然类话题作文的素材
板书设计 环 境 自 然 类 作文 1.明确写作主旨 2.精心选择材料3.写好景和物 4.抒出真情实感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共案)
修改人签名
主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 3、4  课型 作文  课时  2
课 题 “环境自然”类作文 




标 知识能力 能运用一篇优秀的作文,改写出相似话题或要求的不同类作文。 
过程方法 运用作文技巧,进行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 
学 习 重 点 能运用一篇优秀的作文,改写出相似话题或要求的不同类作文
学 习 难 点 能运用一篇优秀的作文,改写出相似话题或要求的不同类作文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范文引导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春夏秋冬,晨昏昼夜,风霜雨雪······神奇瑰丽的大自然,丰富而多彩,含蓄而隽永。他洋溢着盎然生机,它演绎着传奇故事;它是一幅看不完的画,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它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如何写好环境自然类话题作文?接着上节课内容,通过几篇例文的分析,望我们能有所收获。
二、范文欣赏 1、《灵泉寺》   灵泉寺是个千年古刹,那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古老的建筑。  来到灵泉寺,首先看见的便是山门。山门后面有一个人造的湖,湖面清波荡漾,波光粼粼,一阵风拂过,几片枯黄的树叶就像黄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后落在湖面上,激起一层层涟漪。整个湖在群山环绕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寂静。  走进灵泉寺,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那翠绿的颜色,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然后,我来到了万佛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观音三姐妹的雕像。这个雕像被一个圆形的水池包围着,喷水时,池子的周围就溅起一朵朵小水花,那一朵朵水花,就像一个个问号。在雕像的两旁,各有一个圆形的香炉,里面燃着几柱香,周围烟雾缭绕。  接着,我来到了三口井边,井水正“滴答、滴答”地响着。我向井底望去,只见这三口井上小下大,井壁上满是嫩绿的青苔,像铺了绿色的地毯。  我拾阶而上,终于爬到了山顶。一幢幢古色古香的阁楼便在我的眼前出现了,这些阁楼经过几千年历史后还是显得那么完整,真是不可思议。  穿过一幢幢阁楼,走过一条条小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便是观音阁。观音阁有九层楼那么高,耸立在山顶上,高耸入云。黄色的瓦,红色的墙,这两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当我爬上观音阁时,已经气喘吁吁了。这时,我向远处一看,整个遂宁的景色尽收眼底。现在,在我的眼里,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变成了一条条带子;一片片田野变成了一块块地毯;一辆辆来来往往的汽车变成了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蚂蚁;远处,一幢幢高楼大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块块高低不平的积木……灵泉寺美丽的风景随处可见。正如“七泉”旁的对联所言:“学佛修行本在心,心净国土净;和谐社会贵在人,人和世界和。”千年古刹不仅在于古老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更在于佛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精彩点评】 这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干脆利落,抒情明快简练。在写水的清澈、温润时,作者通过想象来抒情,情与景交相融会,表达出一种感人的意境。 2、《故乡的秋》  在我把自己埋于书堆中苦读数日,丝毫不去关注身旁的人、事、风景后,今日突来闲空,偷点时光,在操坪上走了一圈。惊异地发现:天际已在不知不觉中拉远了与我们的距离,云儿开始变得如团团白絮,又似缕缕缠绵曲扭的轻纱,缓缓地、小心地浮于空中。风一丝丝地吹来,有了微微凉意----哦,是秋天到了吗?那,故乡的秋还一如我小时那般吗?回忆就是一部“山寨版”的时光机,它拉着我的手,穿越层层时空,划破漫无边际的黑暗,绕过强烈刺激的光线,带领我回到那个天真无邪的童年。
“丫丫,丫丫,快出来看啊,南门口那片的枫林红遍了,快啊,还磨叽叽的干啥!”那个束着两羊角辫,穿玫红上衣,着藕色短裙的小女孩是我童年的玩伴____阿衡。
随着父母来到枫林,一路上,心情那叫一个按耐不住的兴奋。张、王家的小侄子在爬柿子树----是的,是的,每当秋天到时,满山遍野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叫人垂涎欲滴,我和阿衡都会不顾形象有去爬树摘柿子吃。阿衡的动作可麻利了,嗖嗖几下便攀上去,她大呼小叫地向我张扬地摇摆着手:“丫丫,准备____”我便拿出早有准备的布袋子,左一个,右一个,笨拙地象跳梁小丑般在树下拼命地接,然后,我俩就背靠背地玩命吃,吃得一嘴都是汁,吃到舌头都涩涩的,才肯罢休。
咦?什么东西落到我的头上?我顺势抬头,天呐,满目都是红色的枫叶,我拍拍后脑,刚才只顾着摘柿子吃,忘了这个可爱的家伙,瞧!一片片,一堆堆,如繁丽丽的云锦,似娇艳的晚霞,神斧奇功制成,匠心别具,叹为观止,一阵阵微风吹过,片片红叶飘飘扬扬,如同一只只彩蝶,随风翩翩起舞。那小时的我与阿衡便在其中捉迷藏,过家家,笑声如银铃。从什么时候起,我已被功课磨得没有了此般笑容?从哪时开始,我已不再流连于身边的美丽 从何时,我不再看晚霞,听风声?
故乡的秋,真美,我的心,也够苦涩,吃了“黄连”吧,愤恨,无奈、期待、不屈,百惑交集于心头,让我煞地又被浮躁冲回现实。
我眷念地回望天空,何时,我能做那云,天空任我飘浮?
故乡的秋,美不胜收,可最美的,不是故乡的秋啊,秋天,哪儿的风景都美____只要你有心欣赏。最美的,是我童年的梦,童年的无忧啊!  【简评】 纵观全文,小作者讲究句子的灵活多变、匀称有力(长短句相错,齐整句排列,上下句对称等),讲究语言的流畅优美、富有情感,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有一股不容置疑的雄辩之美,又有一股激荡人心的情感之美,是一篇警人深思、富有感召力的佳作。
三、技法点拨 情景交融,就是在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情感自然顺畅地表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景随情移,情随景迁,两者要做到完美融合。运用这一技法应该注意:1.要把握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写景是基础,把景物写好,抒情才有了依托;抒情要与写景浑然一体。 2. 要把握好抒情的度,抒情要在写景的基础上自然生发,篇幅也不能过多。
四、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切景语皆情语”,春天的勃发昭示生命的张力,夏花的绚烂让人感受热烈,秋日的金黄使人畅想丰硕,冬雪的洁白令人心灵纯净。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对变幻万千的大自然有了深刻的领悟,大自然的神韵使我们心静性灵。奇特的自然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家园,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请以“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2、以“面对”为题,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篇500字左右作文。
板书设计 环 境 自 然 类 作 文 范文赏析:1.《林泉寺》2、《故乡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