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自我成长”类作文,侧重“审题”指导》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自我成长”类作文,侧重“审题”指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0 20: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共案)
修改人签名
主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4.3.8  课型  新授 课时 1 
课 题 “自我成长”类作文侧重审题技巧 




标 知识能力 1.了解审题的相关知识,学会准确审题。2.能根据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进行准确审题。3.运用作文技巧,进行写作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提 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过程方法  探讨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进行准确审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感悟自己成长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学 习 重 点  能根据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进行准确审题。
学 习 难 点  能根据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进行准确审题。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一、话题导入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乐趣,也有少年的烦恼;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美丽,也有失败的痛苦;有烂漫欢笑的晴空, 也有郁闷烦恼的阴云……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应该如何去写。二、走近中考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历来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走向,对于初中生来说,“自我成长”也是一个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最贴近的话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中,此类话题是最常见的,也是覆盖面最广的。例如:1、2012年兰州:我是这样长大的2、2010年苏州:心中有支欢乐的歌3、2012年浙江杭州:一份满意的答卷4、2012南京:带一本书去旅行5、2012年成都:走过那一个拐角6、2011年河北:我与---的亲密接触。 7、2013年临沂: 走在路上8、2013年安徽:那段——的日子三、审题指导:(一)什么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审视作文的题目,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主旨 ,确定体裁。(二)如何审题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审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二,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 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 时都要弄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抓住关键词,准确把握写作重点。以《在尝试中成长》为例,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尝试”,一是“成长”,如果写记叙文,那么“尝试”是事件的主体,“成长”是事件的结果。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 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 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第四,审文题的限制。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走过初三的日子》。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初三,所写的事必须是发生在初三时的事,而不能笼统的写成初中阶段发生的事。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 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走过那一个拐角》这个题目,就 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 “那一个拐角”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 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成长中的一件事》和《成长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 个题是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反映我的成长经历,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 ,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容。而5.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 “要求”往往是交代与警示。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等,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四、审题练习: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童年的乐趣,也有少年的烦恼;有父母的呵护,也有同学的误会;有成功的美丽,也有失败的痛苦;有烂漫欢笑的晴空,也有郁闷烦恼的阴云……
请以“成长的岁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激发兴趣 了解中考命题方向 审题指导 学生练习。 学生学习审题
板书设计 自我成长类作文审题指导 审文体审写作内容审写作重点审文题的限制 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4.弄清人称的限制5.明确附加的限制





九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共案)
修改人签名
主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4.3.8  课型  新授 课时 2 
课 题 “自我成长”类作文侧重审题技巧




标 知识能力 1.了解审题的相关知识,学会准确审题。2.能根据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要求,进行准确审题。3.运用作文技巧,进行写作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过程方法 进行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练习,进行准确审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感悟自己成长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学 习 重 点  进行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练习,进行准确审题。
学 习 难 点  进行有关“自我成长”类作文的练习,进行准确审题。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点拨 学生活动
一、 真题演练: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 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语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戏剧外)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二、题意解读1.析“走”“走”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单纯的字面意思,还是另有他意。要挖掘出其有成长的意味。2.析“路上”明确“路上”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或处所。同时还应注意理解“路上”不仅仅只生活中的各种路,应挖掘其引申义如:求学、求知的路。  3.析“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不是仅仅写走在路上看到的风景,更应写出自己在路上的感悟三、例文欣赏 走在路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直面中考的宣言还在耳畔回响。 走在求学的路上,我信心满满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攀登;选择了大海,就选择了冲浪,而选择了求学,就注定风雨兼程!也曾失意,也曾彷徨,却从不怀疑,从不放弃。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会成功,如果抱定上天决定命运的想法,那么又怎会全力以赴,又怎能蟾宫折桂? 走在求学的路上,我奋力拼搏,“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于是不再抱怨纷繁的试题,于是不再埋怨睡眠不足,而是安心在题海中徜徉,而是静心在书山中寻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就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不经历奋斗的泪水怎会有成功的花儿傲然吐香! 走在求学的路上,我淡定从容。人生如潮,起起伏伏,不是常态。处于涨潮,我踏实平和,满足于一时的得,会有进步?处于退潮,我平静依然,苦恼一时的失,怎会重振旗鼓?不论下方是碧空如洗,纤尘不染,抑或阴雨霏霏,连日不开的我心在云层之上,始终充满阳光。 走在求学的路上,我学会了诗意的栖居。在疲劳一天后,执一卷唐诗,品一杯香茗,体验“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的极致,让氤氲升腾的水汽将疲惫一扫而光;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一段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摊开宣纸,挥笔释放书法的魅力,让躁动的心平静,方知静水流深。 走在求学的路上,我收获了真情。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想起烛光里的妈妈;父母端来一杯热牛奶,关掉电视只为不影响自己,让我心中暖流涌动;同桌亲切鼓励,善意批评,让我备加珍惜这份友情。 走在求学的路上,泪水告诉我什么叫执着,汗水告诉我,什么叫承受,痛苦告诉我,什么叫追求。秋雨先生有言:绚丽终归平淡,喧腾是短暂的别名。名哲有言:圣人常人肯安心者矣。 此刻,走在求学路上的我正需精心坚定,用信心作帆,用拼搏铸浆,在真情的鼓励下,将人生之船驶向理想彼岸! 四、 自我修改 真题出示 审题指导 构思引导 例文欣赏 修改习作 学生学习如何审题
板书设计 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