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5 23: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1、地理位置
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
两河
范围
新月沃地
美索不达米亚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
24世纪
初步统一
2、




出现小国





3、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阴历
  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全年共354天。这样每年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少11天多时间,于是他们又设置闫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问的天数差距。今天通用的公历是由苏美尔人制定的阴历发展而来的。



星期制度
进位制


60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如1小时等於60分;1分等於60秒;角度制等。
公元前3500年
公前
18世纪
出现小国
强盛:古巴比伦王国
被外族所灭
公元前
24世纪
初步统一
公元前
1595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君主专制
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
最强盛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
▲古巴比伦城遗址
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只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等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
注意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物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君权神授
1.观看《汉谟拉比法典》图片和视频,阅读教材文字,回答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制定者、内容。
1.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制定者:
汉谟拉比
3.内容: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③商品经济活跃。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如果奴隶告其主人云“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然后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第282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处死刑。(第6条)
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
如果自由民折断自由民的手足,则应折其手足。(第197条)
实质
阶级歧视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
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4.《汉谟拉比法典》实质
模拟法庭
人物:奴隶主、奴隶、法官、自由民等相关角色;
地点:法庭上
要求:依据法典内容来做出裁决。
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抵押奴隶,打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价格赔偿,拐走和窝藏奴隶要判死刑。
窃贼被抓获,要处于重刑,甚至死刑,侵犯他人住宅,必须就地处死。
法典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5.《汉谟拉比法典》意义:
问题讨论
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奴隶毫无地位可言。
刑罚比较残酷,具有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
同现代法律相比,法律公平是十分有限的
第1条 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第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贪取屋主之财物者,此人应投入该处火中。
第199条 倘自由民损毁自由民的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
课堂小结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兴衰历程
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
初步统一:公元前24世纪
强盛: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
衰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王族所灭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内容: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商品经济活跃
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制定者:汉谟拉比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意义:宝贵文化遗产,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咸宁中考)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城。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历史上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宜昌中考)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A
B
当堂达标
3.“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材料中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谟拉比
C.胡夫 D.汉武帝
4.(攀枝花中考)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两河流域文明
B
D
5.(眉山中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6.(鄂尔多斯中考)《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奴隶制度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等级制度森严 D. 法制传统悠久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