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7 14:42:16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商周时期,中央设有食、货、祀、宾、师、司空、司徒、司寇等职官,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除保留商周所
设的司空、司徒、司寇外,又新设了廷尉掌司法,少府掌财政,典客掌外交礼仪。这些职官和机构
A.对秦汉官制产生了较大影响
B.与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密切相关
C.随着秦朝的建立而全面撤销
D.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2.研读下表,导致表格所涉时段物价急剧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公元
纪年
概况
7~23年
王莽居摄二年至天凤元年
行大钱及宝贷制,朝令夕改,繁琐难用。
190年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
董卓铸劣质小钱,米价高达数十万钱。
刘宋孝武帝孝建四年至
铸孝建四铢,减重40%,官民竞铸恶钱,永光铸二
454~478年
废帝永光元年
铢、斗米万钱,币制混乱。
523-557年
肖梁武帝晚年至梁末
侯景之乱,国库空,行铁钱,交易者以车载钱,论贯
(普通四年)
用,不计数。
550~577年
北齐诸帝
滥发低质合金钱,还用生铁块为币,物价狂涨。
758~763年
铸大钱、史思明发军用货币,米涨六七百倍,代宗
唐肃宗乾元元年至代宗初
初战事平息,收缩通货。
A.战乱频繁
B.权臣乱政
C.朝令夕改
D.货币发行
3.司马谈临终时写下家训《命子迁》嘱咐司马迁,在自己死后要继承未竟事业撰写史书,并告诫道:“且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据此可知,这一家训
A.提出了史书撰写的方法
B.形成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学观
C.体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D.阐释了儒学关于“忠孝”的全部含义
4.右图为陕西乾县出土的唐朝李贤墓壁画《礼宾图》。在图中,
左边三位官员正迎接东罗马和高句丽等国使者。这三位官员
当时供职的机构应是
A.提督四夷馆
B.鸿胪寺
C.大鸿胪
D.宣政院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政治制度。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的职官和中央机构有部分是沿袭商周
所设的职官和机构,秦汉官制是在先秦官制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这些职官和机构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关,排除B项。
C项的说法言之绝对,排除。
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表中“王莽行大钱:董卓铸劣质小钱:刘宋铸孝建
竞铸恶钱:梁武帝和北齐行铁钱,滥发低质合金钱,还用生铁块为币;唐肃宗时俦大钱”等信息,
属于滥发货币和发行劣币现象,从而导致物价变动,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与材料意思
不符。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司马谈立家训《命子迁》是希望司马迁完成史书写作,以
继承遗志,忠于君王,立身扬名,光耀父母,体现的是家国情怀,故C项正确。
A项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
司马迁著《史记》体现的史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故B项排除。
儒家的忠孝含义广泛,家训不可能阐释其全部含义,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据所学知识可知,提督四夷馆是明朝的翻译
机构;鸿胪寺是唐朝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机构;大鸿胪是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宣政院是元
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和佛教的机构,故B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据所学知识,宋朝的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民
户: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的增加,使国家征收的赋税增加,财政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
加,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宋朝“不抑兼并”,C项与史实不符。
主客户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D项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从材料中“朕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酌定取中
额数”等关键信息可知,康熙帝的这一举措意欲解决各省进士录取不均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B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也不能反映科举考试录取程序简化,排除B、D两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第1页(共4页)】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历代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从材料“严查保甲··无为盗之患”“以期宁谧地
方”等关键信息可知,B项符合题意。
A项理解错误。
C项和D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据材料可知,在1946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就提出了
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自治的原则,尽管只限于边区,但为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借
鉴,故A项正确
B项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C项是抗战胜利后中共的建国主张,排除。
D项莫定物质基础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材料意思是报考及录取的中央政府公务员中来自
普通家庭的人数占比很大,由此可知公务员考试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外交。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对华采取敌视的
态度,我国被迫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1964年中法建交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
突破,故B项正确
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排除A项。
C项不符合史实
D项不是中法建交的影响。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广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是为了凝聚社会共
识和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更好地推动立法工作,故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D项不能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容,排除。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从材料“所有的国家高级官职均由贵族担任”“元老院
元老由执政官任命”等信息可知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统治的共和国,权力被贵族掌控,具
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特征,故D项正确。
A项与“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不符。
B项中的三权分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主观题评分细则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