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023春 人教数学
三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
两位数乘两位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课件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78×10= 56×20=
80×90= 34×20=
90×22= 40×40=
85×20= 70×70=
780
7200
1980
1700
4900
1600
680
1120
课前热身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练一练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知识点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总结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练一练
练一练
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总结
解决问题
练一练
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练一练
1.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典型知识点梳理
一、口算乘法
返回
2.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积末尾添上1个0,也可以把几百几十数分解成整百数和整十数进行口算。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先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3. 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返回
典型知识点梳理
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 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典型知识点梳理
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时积的末尾少写0
1
易错点
【例题1】口算:40×50=
错误答案:40×50=200
正确答案:40×50=2000
典型知识点梳理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积的末尾少写一个0,口算时,先算4×5=20,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应在20的后面添上两个0。
规避策略: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对应训练1】
1. 口算。
31×3= 14×50=
190×2= 13×60=
17×400= 60×900=
24×5= 25×80=
93
700
380
780
6800
54000
120
2000
返回
典型知识点梳理
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典型知识点梳理
二、笔算乘法
不能正确书写积的位置
2
易错点
典型知识点梳理
【例题2】笔算:44×21=
错误答案:44×21=
正确答案:44×21=
×
2 1
4 4
4
4
1 3 2
8
8
1
×
2 1
4 4
4
4
9 2 4
8
8
1
132
924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积的定位上。乘数21 十位上的2乘44得88个十,所以积的末位应与21的十位对齐。
规避策略:用一个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那一位对齐。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对应训练2】
39×11
=429
23×32
=736
4 2 9
9
9
3
3
×
1 1
3 9
7 3 6
6
9
4
6
×
3 2
2 3
返回
典型知识点梳理
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典型知识点梳理
典型知识点梳理
做笔算乘法(进位)时,忘记进位
3
易错点
【例题3】笔算:25×23=
错误答案:25×23=
正确答案:25×23=
565
575
×
2 3
2 5
5
6
5 6 5
0
5
×
2 3
2 5
5
7
5 7 5
0
5
1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用3乘另一个乘数25个位上的5时,没有向十位进1。
规避策略: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对应训练3】
95×32
×
3 2
9 5
0
1 9
1
3 0 4 0
5
2 8
48×24
×
2 4
4 8
2
1 9
3
1 1 5 2
6
9
1
1
1
=3040
=1152
返回
典型知识点梳理
1. 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当连乘应用题求的是总数时,可以先求出每份的数量,再乘总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乘每份的数量。
三、解决问题
典型知识点梳理
不能找出问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
4
易错点
【例题4】小小超市平均每天可以卖出8包蜡烛,每包20支,小小超市一个星期可以卖出多少支蜡烛?
错误答案:8×20=160(支)
正确答案:8×20×7=1120(支)
典型知识点梳理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忽略了问题中“一个星期”隐含的已知条件,从而导致列式错误。
规避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找出问题中隐含的已知条件。
返回
典型知识点梳理
【对应训练4】
学校各班开展“我爱读书”活动。每班捐书26本,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26×5×6=780(本)
答:6个年级共捐书780本。
典型知识点梳理
2. 王叔叔平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王叔叔半年(6个月)一共投送多少个快递邮件?
28×22×6=3696(个)
答:王叔叔半年(6个月)一共投送3696个快递邮件。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2. 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依次求出每份数,也可以先求出总份数,再求每份数。
2.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份数=每份数。
典型知识点梳理
找不准题中的“1倍数”
5
易错点
【例题5】啄木鸟每天能捉240只害虫,大约是青蛙的8倍,青蛙3天能捉多少只害虫?
错误答案:240×8×3=5760(只)
正确答案:240÷8×3=90(只)
答:青蛙3天能捉5760只害虫。
答:青蛙3天能捉90只害虫。
典型知识点梳理
错点警示:此题错在没能找准题中的“1倍数”。题中啄木鸟每天捉的害虫数大约是青蛙的8倍,应把青蛙每天捉的害虫数作为“1倍数”,求“1倍数”应用除法计算。
规避策略:解决有关倍数问题时,关键是找准谁是“1倍数”。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另一个数”就是“1倍数”。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对应训练5】
1. 把这些书平均放到3个书柜中,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780÷3÷5=52(本)
答:平均每层放52本。
780本
典型知识点梳理
2. 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队员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
(1)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人?
8×4×9=288(人 )
答:参赛队员一共有288人。
典型知识点梳理
(2)参赛队员来自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参赛的有多少人?
(3)参赛的女生有120人。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88÷6÷3=16(人)
答:平均每班参赛的有16人。
平均每个年级参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答案不唯一)
120÷6=20(人)
答:平均每个年级参赛的女生有20人。
典型知识点梳理
返回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