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一轮大单元复习学案:物态变化(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中考一轮大单元复习学案:物态变化(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16 10: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一轮大单元复习学案:物态变化
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1.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物理观念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测量
一、温度
1.温度:在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我们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5.温度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②人感觉最舒服的环境温度为24℃~26℃;③洗澡水的合适温度是40℃~50℃;④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为30℃以上;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个标准大气压下);⑥沸水的温度为100℃(1个标准大气压下)。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自然界中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
4.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2.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3.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二、液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科学思维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测量
一、温度测量
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温度计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刻度等。
(4)特点: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内径是粗细均匀的,温度计的分度值设计的越小,温度计的灵敏度越高。
(5)常用温度计:
①实验室温度计(图甲):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②体温计(图乙):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③寒暑表(图丙):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3.温度计的种类:根据测温物质不同,温度计分为三种:①液体温度计;②固体温度计;③气体温度计。
4.正确使用温度计要做到“六会”:
(1)会认:使用前,应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会拿:在拿温度计时,要拿住温度计的上部,不可让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
(4)会放: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侧壁。
(5)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液体中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会记:记录温度值时,不用进行估读,但不要漏写或错写单位,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不要忘记负号。
5.体温计
(1)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2)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3)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将缩口上方的水银甩到玻璃泡中(其他温度计不用甩),消毒后才能进行测量。
(4)体温计的使用
1)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几下,让直管内的水银流回玻璃泡内,然后再进行测量。这是因为体温计在正常使用时,示数只升不降,当人体的温度高于体温计原示数时,体温计的示数上升,此时能测量出人体的实际温度。
2)读数时,应把体温计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读数时精确到0.1℃。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
一、熔化与凝固
1.晶体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42.html" \t "_blank )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2.晶体的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3.晶体的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4.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持续吸热,物态是固液共存。
5.晶体凝固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持续放热,物态是固液共存。
6.非晶体熔化特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由固态变为黏稠,最后变为液态。
7.非晶体凝固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随着温度的降低,物体由液态变为黏稠,最后变为固态。
8.晶体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42.html" \t "_blank )和非晶体异同
(1)有无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物理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3)晶体熔化、凝固图象: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间t1~t2;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为固态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间t3~t4。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对同一种液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得越快。
(2)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二、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液化放热:水蒸气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要放出部分热。
4.“白气”与“白雾”
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凡是看得见的“白气”、“白雾”都不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小水珠)。
在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即形成“白气”,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水滴。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凝结在空中的尘埃上形成“雾”,凝结在地面物体上则形成“露”。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对凝华现象的理解
(1)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直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存在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所有气态物质都能发生凝华,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很多都难以发生或者进行得及其缓慢。
科学探究
★知识点一:物态变化
1.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物质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试管壁或试管底。
(2)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
(3)让固体均匀受热的三种措施:1)采用水浴法加热;2)在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搅拌;3)将物质研碎。
(4)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
(5)探究实验常见的考向:
1)使用适量的物质(海波、石蜡)的原因:避免加热时间过长;
2)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3)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均匀受热;
4)采用水浴法的好处:是物质均匀受热;
5)记录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温度不变的过程;
6)海波熔化和石蜡熔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海波熔化分为固态、固液共存态和液态三个物质状态;海波有明显的转折点,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没有明显转折点,温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
1.探究水的沸腾规律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为了便于调整器材固定的高度应先放好酒精灯,再确定铁圈的高度;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实验时,烧杯内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会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会露出水面或在很短时间内水杯烧开,导致实验观察时间太短;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用温水进行实验;②用适量的水进行实验;③调大酒精灯的火焰,并用外焰加热;④在烧杯上加带小孔的盖子,以减少热量损失;
(6)刚撤去酒精灯时,水还会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这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底的温度暂时还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石棉网和烧杯底继续吸热。
(7)液体的沸点和液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时,由于大气压的影响,测出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
科学责任与态度
★知识点一:水的三态
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2.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 ( https: / / baike. / doc / 6019439-623243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3.水循环
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遇0°C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
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题型一.物态变化现象综合判断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杯中热水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美丽的“雾凇”是凝固现象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化现象
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
【解答】解:A.“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水汽化成为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樟脑丸放一段时间后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题型二.物态变化图像分析
2.小红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她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冰的试管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加热,目的是使冰受热均匀
B.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0分钟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
D.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以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会减少的原因是因为沸腾
【解答】解:A、该实验中将试管放在装水的烧杯中的好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冰受热均匀,故A正确;
B、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故B正确;
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故C正确;
D、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是因为试管内外都为水,当外面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但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水减少的原因是蒸发,故D错误。
故选:D。
题型三.温度估算
3.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体温计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B错误;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某同学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故C正确;
D、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液体的温度可能低于35℃,也有可能高于42℃,因此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四.温度计读数
4.某市中考,要求体温小于37.3℃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他应在  常规 (选填“常规”或“备用”)考场考试,该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  液体的热胀冷缩 。
【解答】解: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37.1℃;此时他的体温为37.1℃,因此应该在常规考场考试;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故答案为:常规;液体的热胀冷缩。
题型五.物态变化探究实验
5.“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  铁杆a (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器材调整好后,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3)观察到从第2.5min开始,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到水面破裂开来。
(4)结合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
(5)实验结束后,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8℃,并保持不变。接着,小辉在烧杯的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后,发现试管中的水开始沸腾,温度计B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101 ℃,此时温度计A的示数为  98 ℃。结合上述现象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  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
【解答】解:(1)观察图甲可知,酒精灯利用外焰加热,则铁杆b位置合适,故只需适当升高铁杆a,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触容器底且浸没在水中;
(3)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4)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始终没有沸腾,A、B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示数均为98℃,由于试管内水达到98℃后,不再吸热,所以没有沸腾,由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读数为101℃;此时试管内水会继续吸热,所以开始沸腾;温度计A测量的试管内温度,温度不变,为98℃,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铁杆a;(3)变大;(4)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5)101;98;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
6.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下列关于冬奥会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从户外刚进入餐厅时眼镜变模糊了,这是由水蒸气液化导致的
B.场馆内用到的冰块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滑雪场气温比较低是因为雪在形成时吸收热量
D.清洗完的运动服,结冰后变干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A、工作人员从户外刚进入餐厅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故A正确;
B、场馆内用到的冰块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清洗完的运动服,结冰后变干的过程,是固态冰直接变为了气态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在嘴里发生液化
B.喷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属于汽化现象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的早晨,草地上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解答】解:A、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
B、擦在手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C错误;
D、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草地上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8.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B错误,C正确;
D、物体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优美的诗词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 B.瀚海阑干百丈冰
C.霜重鼓寒声不起 D.露湿丛兰月满庭
【解答】解:A、雾是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冰是由水变成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
C、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0.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解答】解:A、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仪器的顺序为自下而上,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故B正确;
C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是80℃,故该物质是晶体,故CD错误。
故选B。
11.为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小舟观察海波受热时状态的变化过程,并将记录的温度与时间绘制成图像(如图),图中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
A.ab段 B.bc段 C.cd段 D.ad段
【解答】解:由图可知,bc段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海波的熔点,说明这个阶段是熔化阶段。
故选:B。
12.将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该物质d点的内能跟c点一样大
B.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C.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D.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能测量沸水的温度
【解答】解:
A、物质的质量不变,在加热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d点的内能跟c点不同,故A错误;
BC、由图象知,该物质在ab段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b点后物质的温度升高,所以ab段为熔化过程,该物质为晶体,且熔点为50℃;5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液态,可能处于固态,也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故B正确,C错误;
D、该物质在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为沸腾过程,沸点为80℃,要低于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所以用该物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不能测量沸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
B.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C.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该图像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又因为在BC段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
BCD、由晶体的凝固图像可知,0~5min物质还没有开始凝固,在第5min时开始凝固,所以在BC段,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12.5min凝固完毕,即在CD段物质处于固态,持续放热,温度持续降低,故BCD错误。
故选:A。
14.下列温度最接近4℃的是(  )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C.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
【解答】解:A、水的凝固点是0℃,冰箱冷冻室中的水会结冰,说明温度不高于0℃,故A不符合题意;
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在4℃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刚煮熟的鸡蛋的温度在10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刚温好牛奶的温度在4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0℃ B.20℃ C.80℃ D.100℃
【解答】解: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A正确。
故选:A。
16.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
A.10℃ B.20℃ C.28℃ D.40℃
【解答】解:适合游泳的水温有很多,一般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则略高一些,所以下水前应试试水温,最适宜的水温约为28℃。
故选:C。
17.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
A.35℃ B.36℃ C.39℃ D.49℃
【解答】解: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变化不大;发烧时,人的体温略高于正常的体温,所以39℃是发烧时的体温;而49℃远远高于了人的体温,是错误的;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34 ℃。
【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一个大格是10℃,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1℃,“40”在“30”上方,说明温度高于0℃,所以读数是34℃。
故答案为:34。
19.中国科兴疫苗须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乙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不能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 (安全/不安全)。
【解答】解:
(1)由题可知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即保存环境温度最高为8℃。甲温度计是普通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温度计的构造特点,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下去,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故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
(2)乙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外界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故验收人员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
(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根据疫苗存放要求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表明疫苗安全。
故答案为:乙;不能;安全。
20.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6.5 ℃。
【解答】解:图中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它的分度值是0.1℃,因此它的读数为36℃+0.5℃=36.5℃。
故答案为:36.5
2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36.5 ℃。
【解答】解: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图示的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6℃+0.5℃=36.5℃。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6.5。
22.如图1所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组装器材,温度计用细线挂到铁杆A上,调节铁杆A到合适的位置固定,目的是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
(2)由图2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读得水的沸点为  98 ℃。
(3)观察到水沸腾时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杯口附近  D (选填“C”或“D”)处的“白气”更浓。
(4)撤去酒精灯,水不能持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  吸收热量 。
【解答】解:(1)组装器材,温度计用细线挂到铁杆A上,调节铁杆A到合适的位置固定,目的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水中,避免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8℃;
(3)水沸腾时烧杯的上方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杯口附近C处温度高、D处的温度低,D处的“白气”更浓;
(4)撤去酒精灯,水不能持续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水中,避免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2)98;(3)液化;D;(4)吸收热量。
23.小张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待温度升至40℃左右,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1)图甲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 。
(2)图乙中小张同学关于温度计读数的方法不当之处是  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46 ℃。
(4)小张同学绘制出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此海波的熔点是  47 ℃,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  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
【解答】解:(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物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分析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乙中明显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3)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6℃。
(4)由图丁分析1.5min﹣4.0min之间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则可得到海波的熔点即为此段时间的温度47℃。因为晶体中含有其他物质可能会影响晶体的熔点,故此温度与课本中列出的海波熔点略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温度变化慢;(2)视线未与液面相平;(3)46;(4)47;海波中可能存在杂质,熔点降低。
24.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  由下而上 (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  81 ℃。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此现象说明固体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
【解答】解:(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81,所以示数为81℃;
(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
(5)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故属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下而上;(3)81;(4)晶体;(5)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25.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雨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  碎冰块 (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2)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4)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答】解:(1)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碎冰块,更容易搅拌;
(2)由冰熔化图像发现,冰熔化时温度有一段保持不变,说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即为晶体的熔点,所以冰是晶体;
(3)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减少,质量越少,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更快;
(4)由冰的熔化图像和水的沸腾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不变。
故答案为:(1)碎冰块;(2)晶体;(3)减少;(4)不变。
课程标准复习
核心素养复习
中考题型复习
单元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