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根据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公路自然区分为7个一级区,它们分别为I——北部多年冻土区;II——东部湿润季冻区;III——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IV——东南湿热区;V——西南潮暖区;VI——西北干旱区;VII——青藏高寒区。右图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7个公路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经济发展 B.气候 C.行政区划 D.地质
2.图示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对应正确的是
A.②—I B.③—V C.③—VI D.⑤—III
3.在④区域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
A.地震 B.冻土 C.泥石流 D.地壳塌陷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完成4~5题。
甲 山地 乙 河流 丙 公路 丁 居住区
4.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5.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2010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的关系,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 B C D
8.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A.钻孔深栽 B.设置沙障固沙 C.飞机播种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读“青海湖近百年水位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
9.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未能起到的作用是
A.灌溉农田 B.保护物种 C.旅游观光 D.调节气候
10.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
B.以1940年为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幅度后50年比前50年增长了2倍
C.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是连续干旱,降水少
D.青海湖水位下降使湖水含盐量增加,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第16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旅游”,如图为“某湿地公园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湿地与旅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湿地开发旅游资源能保护生物和遗传的多样性 B.旅游不会对湿地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C.湿地旅游保护了生态环境,但阻碍了经济发展 D.湿地旅游能有效促进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
1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大城区的理想用地
半边房(见右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15题。
13.“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雨热同期 B.降水不均 C.暴雨频发 D.降水较少
14.半边房所处地区的植被类型有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15.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景观,最符合该地区的是
A.长安魅力今还在,更胜当年裕汉唐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D.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右图示意某区域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该区城某地多大风,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据此完成16~17题。
16.从资源角度考虑,风力发电厂最适宜布局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某东部风力发电龙头上市公司计划在该地区投资风力发电,其面临的主要制约性因素是
A.生态环境恶劣 B.技术落后 C.交通不便 D.资金不足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8~19题。
a b
18.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9.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及食品供应安全,国家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右图为“我国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图(2015~2022年)”。据此完成20~22题。
20.该优势农产品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21.M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耕地面积小 B.光热条件差 C.土壤贫瘠 D.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
22.N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热充足,搭配好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
③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④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自然灾害少,病虫害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2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读“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完成25~27题。
2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6.“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27.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埃及)是最早入驻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企业之一,是非洲唯一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依托巨石埃及项目的建设经验,巨石美国、巨石印度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种“以外供外,以外管外”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不断被复制。据此完成28~30题。
28.吸引巨石埃及最早入驻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工业基础 B.市场潜力 C.优惠政策 D.劳动成本
29.“以外供外,以外管外”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能够
A.共享基础设施 B.扩大市场范围 C.避免过度竞争 D.规避贸易壁垒
30.以园区输出模式“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园区模式也有利于输入国家
A.充分合理利用国内科技人才 B.更好地引进生产原料
C.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 D.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徙,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
(1)客家先祖从北向南迁过程中,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并分析导致沿途自然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2)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主要原因。(3分)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并说明理由。(3分)
32.读新疆和田地区的有关材料和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年平均降水量(mm) 33
年平均蒸发量(mm) 2500
材料二
人口(万人) 耕地(万亩)
50年代 50 189
90年代中期 150 270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1分)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和田地区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河流径流量随__________的季节变化而变化。(2分)
(3)三道防线中,绿洲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沙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大/小),绿洲地区的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大/小)。(4分)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字母填入右图中。(每个空格内限填一个)(3分)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季节河水位上升 D.绿洲沼泽化
C.下游季节河流量减少 E.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33.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及“TVA制定的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3分)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4分)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如下图所示。
“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 “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
(1)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3分)
(2)怎样解决“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
(3)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4分)
安康市汉滨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5BCBCD 6-10CABAD 11-15ABDDA 16-20AADCB 21-25DCBCD
26-30ACBDC
二、综合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0分)(1)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分)热量因素。(1分)
(2)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3分)
(3)示例:赞同。理由: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凉)环保(土楼废弃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
不赞同。理由: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表明观点1分,理由2分,共3分)
32.(10分)(1)C(1分)
(2)冰雪融水补给 气温(2分)
(3)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小 少(4分)
(4)从左至右为:C、A、E(3分)
33.(10分)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②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③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矿产资源。(或: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等是该流域开发建设的有利条件。)(3分)
(2)相似之处:①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4分)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⑤发展特色旅游业。(任答三点即可,3分)
34.(10分)(1)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3分)
(2)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核电,建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建设。(3分)
(3)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