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回延安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02 回延安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08: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2 回延安
——贺敬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件
欣赏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阿宝版),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
作者简介
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诗人、剧作家。
背景
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 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 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文体知识
例子: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2.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文体介绍
上面说的是纯正的信天游民歌,贺敬之化而用之,赋予新意:
变化一,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
变化二,用普通话而避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
变化三,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因此准确地说,《回延安》这首诗创造性
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而不能说它就是
“信天游”。
延安——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盏( ) 登时( ) 糜子(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zhǎn
dēnɡ
méi

kuànɡ
pàn
读读写写
解题:回延安
“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延安”交代了地点。
诗题简明概括,直接交代了事件,流露出诗人心中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朗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祝延安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激动、喜悦
深厚
真挚、亲切
热情、明快
激越、昂扬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这首诗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
诗人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这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也是仿照陕北民歌的风格。
诗人离别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延安,不可遏制的情感喷涌而出,诉诸笔端。
诗人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感,同时又抒写了“大我”的胸怀,这种情感和胸怀是革命者才有的,具有豪迈、壮阔的特点,而无狭小、局促之气。
直白
热烈
豪迈
朗读第一章,并分析体会作者刚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
宝塔山,建于唐代,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知识拓展: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他(它)。被借代的人、事物称为本体,用来借代的事物称为借体。借代强调两者间的相关性。
作用:可以突出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还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朗读第二章,并分析感悟作者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比兴,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朗读第三章,并分析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和喜悦心情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比喻、夸张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朗读第四章,并感受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夸张
比喻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排比
拟人
比喻
朗读第五章,感受美好延安和作者的惜别之情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延安的革命精神将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并说出其内涵。

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娃娃们等

亲人相迎、欢聚一堂等
彰显了延安亲人淳朴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物,并说出其内涵。
油馍
白羊肚手巾
糜子
米酒
窑洞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并说出其内涵。

黄土、红旗、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米酒、油馍、木炭火、窑洞、炕、白窗纸、红窗花等
含有陕北的特有风物,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并说出其内涵。

故景: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延河等。
新颜:街道、楼房、电灯、绿树等
是革命起源、壮大的重要之地,是红色意象的集中呈现,是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的崭新面貌
这首诗的语言极具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树根根、羊羔羔、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辈辈、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白生生
大量运用叠字,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
还有如“莫要”“登时”等陕北口语。这些词语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为形象、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作用。
这首诗的语言极具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两行一节,上行中的“谷”和下行中的“书”押“u”韵,句式整齐。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两行一节,上行中的“你”和下行中的“衣”押“i”韵,句式参差不齐,形式活泼。
主旨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回延安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喜悦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美
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