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达标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
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7.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2.2010年春年的秋天,刚从事文物收藏的小张,从文物贩子手中购得铜镜一面,铜镜背面铸着“贞观29年”字样。不久,小张购得的铜镜“锈斑”脱落,他便到博物馆找文物专家鉴定。文物专家看到铜镜背面的铸字后,立即断定是假文物。
请回答:文物专家是怎样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专家还提醒小张,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就能识别铜镜的真伪,为什么?
参考答案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 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⑤合并 ;⑥任用贤才和虚心 (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 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
二、课堂助学
1.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2.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结合课本第9页的小字部分,找几名同学来排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我们也感觉一下唐太宗那种虚心纳谏的美德。
(2)、如何评价唐太宗
3.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三、课堂巩固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 B、36年 C、37年 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四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板书)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板书)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结合课本资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教师要求学生在书上做好记号(板书):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强调)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
?
课件30张PPT。三点五河四段大运河“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罄竹难书隋炀帝暴君隋炀帝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
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所杀,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三、女皇武则天二、 “贞观之治”618 李渊 唐高祖 长安局面形成统治措施玄武门之变统治措施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二课 贞观之治(李世民 唐太宗)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1、治国措施(原因)
(1)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二、贞观之治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
(3)注意“戒奢从简”
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太宗自己也是戒奢从简,节制享受的欲望。(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
门下省六部:吏、户、礼、兵、
刑、工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中央、地方各级
行政机构和官员(5)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你知道唐太宗身边有哪些能臣吗?房玄龄杜如晦房
谋
杜
断长
孙
无
忌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秦叔宝杜
如
晦李
靖程
咬
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魏
征(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经济)治国措施(1)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贞观之治(5)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政治)(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政治)(3)注意“戒奢从简”(经济) 唐太宗统治时出现的安定、繁荣的局面,不是他采取的方针、措施。贞观之治指的是什么?贞观之治
(表现)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政治:比较清明昭陵全景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阅读思考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能的人作用: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姚崇 狄仁杰 宋璟武则天时的名臣措施:碑文设计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如果请你来为武则天的墓碑撰写碑文,你会怎样行文呢?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李世民做皇帝后的年号是 ( )
A.开元 B.开皇 C.贞观 D.光武CA3、武则天时期选拔的宰相有 ( )
A.房玄龄 B.狄仁杰 C.杜如晦 D.姚崇B D巩固练习课堂练习
(1)、《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3)、唐太宗、武则天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 重用人才B 善于纳谏 C 合并州县 D 轻徭薄赋CDA(4)、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
谏将盐铁专营权收归中央,
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派兵北击匈奴,夺取河套
和河西走廊地区设置管理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重视培养人才,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关系发展 议一议: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探究活动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起因 内容女皇武则天主要功绩和对历史的影响评价唐太宗 武则天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共同之处探究 链接拓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