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达标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达标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5: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达标检测
1.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ě)皱 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C.两栖(xī) 深渊(yuān) D.追溯(shuó) 衍(yǎn)射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
(2)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
(3)《恐龙无处不有》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3.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一)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4“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5.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二)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 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 40小时时,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氣、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 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表山现4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7.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第④段和第⑤段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0.选文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A
2.(1)√ (2)× (3)√
3.“确实”是副词,有“的确”、“实在”的意思,表示情况完全符合实际,用在这个句中,肯定了恐龙在世界各地都存在.
4.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5.逻辑顺序
6. “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由此可以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7.描写了地球北极神奇而绚丽的极光现象,引出说明对象“极光”;语言生活化,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下定义,科学、准确、严密地揭示了极光的本质特征。
9.不能,第④段写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及极光形成的原因,第⑤段写极光多出现在南北两极的原因,第④段与第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③段内容一一照应,结构严谨,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10.不能删去,“据史料记载”表修饰,说明下文的内容有科学依据,起到限制的作用;说明离地面1.2 3.0米出现过极光的现象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主观臆造的;“据史料记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