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短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文化自信:阅读课文,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语言运用: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三、思维能力: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四、审美创造:理解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难点: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师:三首短诗的共同特点是歌颂了同一个主题——母爱。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 二、课文赏析(一)繁星(七一)出示图片:1.小组内朗读《繁星(七一)》。2.说一说:这些事指什么?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1)“这些事”指儿时作者与母亲相处的往事。(2)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曼妙的故事。 3.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4.“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5.仿写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 。 (二)繁星(一五九)出示图片: 1.小组内朗读《繁星(一五九)》。 2.说一说: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指生活中的挫折、不顺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比作“心中的风雨”。 3.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 读一读补充资料,试着理解“心中的风雨”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吧!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首小诗的意思吗?当天空下雨时,鸟儿就躲到巢里,躲避风雨。而当我心中的烦恼忧愁时,只得向母亲诉说,只有母亲才理解我!当我疲惫不堪,心中悲戚,风雨交加时,母亲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方向、温暖港湾。5.仿写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 到它的巢里。繁星闪烁着, 。 雨滴 。 (三)繁星(一三一)出示图片: 1.小组内朗读《繁星(一三一)》。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3.有感情地再读一读,思考这几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运用了“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构成。好处是句子读起来更流利,节奏感鲜明,感情更强烈,更有气势。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表面看来是疑问,但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好处是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4.仿写读一读,写一写,用上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哪 没有 。哪 没有 。哪 没有 。 (四)活动提示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让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它们工整地抄写下来,注意些清楚作者和出处。2.活动指导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1.搜集诗歌 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 2.整理诗歌 按年代、作者、表达情感等归类 3.欣赏诗歌 语言运用 内容 情感4.朗诵诗歌 朗诵表演 展示诗集 原创诗作 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 每学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三、拓展练习1.拓展阅读《春水》三 冰心 青年人!你不能像风般飞扬便应该像山般静止浮云似的无力的生活只做了诗人的材料呵!思考: 作者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诗中所说的青年人浮躁张扬,不稳重,内在却缺乏真材实料,诗人想告诉我们青年人要脚踏实地地做事。2.布置作业。读一读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拿起手中的笔,自己也来试着写一首小诗吧!
板书内容 短诗三首园中月明《繁星七一》 藤萝叶下 对母亲的赞美 母亲膝上 天上的风雨 《繁星一三一》 心中的风雨 对母亲的感激 星光 《繁星一五九》 花香 对大海的喜爱 大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