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15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15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6 22: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
欧洲
亚洲
非洲
三洲交接
农业发达
商贸活跃
安条克
亚历山大
经济活跃
社会稳定
雅典
1.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查士丁尼一世
执政帝国38年
用22年征战四方,
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用36年在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
个人简历
2.阅读教材结合资料,了解查士丁尼一世,完成简历。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结合所学分析查士丁尼为什么要编纂法典?
3.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罗马民法大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2: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4.分析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可从局限性、积极影响方面分析归纳)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积极影响3: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拜占庭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衰亡的?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部分地区。
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
11世纪起,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
十字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公元650年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
外族入侵
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
诺曼人
佩切涅格人和库曼人
突厥人
2.阅读教材知识,找出拜占庭帝国抵御外族入侵的措施。
对内:确立了一种军事封建制度。行省改为军区,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对外:求助西欧封建主军事援助,十字军东征。
3.阅读教材知识,观察《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示意图,说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标志。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但因城防坚固,金角湾又有铁链封锁,一筹莫展。后来,用木板铺路,上涂油脂,把七十多艘战船从木板路上运入金角湾。然后,迅速架起浮桥,从海路两面同时攻城,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4.结合材料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和启示?
材料: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历史教训:骄傲自大,封闭保守,导致其落后。
启示: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5.结合之前所学和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拜占庭帝国及其文化?
材料: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史学,……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拜占庭文化在吸收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还兼收并蓄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查士丁尼时期拜占庭帝国的版图
评价:(1)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目的: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背景:拜占庭帝国强盛
衰亡:阿拉伯人入侵、外族侵入、 十字军东征、奥斯曼帝国进攻
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文化:独具特色,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1.(连云港中考)“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额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己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2.(昆明中考)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东罗马帝国皇帝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于529年编成(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B
C
当堂达标
3.(长沙中考)它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适合用来评价( )
A.希腊 B.罗马
C.阿拉伯 D.奥斯曼土耳其
4.“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B
C
5.(日照中考)下图是古代某帝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应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6.(长春中考)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右侧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 儒家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印度文化
D. 阿拉伯文化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