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3-20 21: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11课 欣赏歌曲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春天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9-56年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56-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66-76年 文革时期78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现代史主题概述: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图说历史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你认为“两个凡是”的
方针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1978年11月,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
①粉碎了“四人帮”,政局逐步安定
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 《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二.时间、地点
1978年底 北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主要决策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四、历史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了指导思想,有了发展方向,有了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了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不曾尝试过的,也是我国开始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段花鼓词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 群众自行发动: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社员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交公粮 这一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12488公斤公粮;小岗每间土坯屋里都堆满了粮食,人们兴奋得在粮食堆上打滚。每年都向国家打报告要救济粮的安徽省肥西县,这年却打报告要求扩建粮仓,他们有1/4的粮食没处存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责: 保证国家、集体的 权:土地的使用权 利: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主要形式: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历史启示: 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果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花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归纳: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看图学史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位于深圳市中心的大型宣传画《小平同志在深圳》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 “25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25年,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深圳夜景珠海市容珠海市容珠海渔女汕头经济开发区汕头市容汕头夜景厦门夜景厦门白鹭洲广场 结合音像资料或教材或收集的资料,探讨经济特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大家谈上海夜景东方明珠对外开放格局: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知识归纳 一.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二.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
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有①粉碎了四人帮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④“左”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B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CDGoodbye!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