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 声 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1章 声 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6 13: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的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法律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其目的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与北京演播室的同学们连线开展“天宫课堂"的场景。关于太空与北京演播室实现信息传递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通过声波传播,图象通过电磁波传播
B.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光导纤维传播
C.声音和图象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
D.声音和图象分别通过次声波和超声波传播
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减小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音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
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下列实验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A.扬声器发声,泡沫粒跳动 B.音叉溅起水花
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球被弹起
7.古时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如图所示),所以人 们 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竹管振动产生的
B.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排箫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都可以看到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上安装消声器
9.海巡船配备有一种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分贝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C.声波具有能量
D.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1.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2.如右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13.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力敲打鼓面,鼓面上的纸屑会跳起
14.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B.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15.居住楼房的人们在用搪瓷盆洗菜时常在其底部的外面敷一层软橡胶垫,这样做可以(  )
A.使盆更加美观
B.有效增大盆的容积
C.减小因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噪声
D.增强其散热性能
16.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会上,在舞台上演奏的交响乐曲
B.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C.上课时,学校广播突然播放一首优美的“葫芦丝之音”
D.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枪炮声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18.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此地有乐队出租 D.禁止停车
19.如右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0.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现象中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电话铃响说明有电话打进来
D.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二、填空题(共8题;共42分)
21.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 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   。(填“超声波”或“电磁波”)
22.图甲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乙所示哨音主要是由   振动发出的。要使哨音音调升高,可以   (选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
23.科学方法是开启大自然奥秘之门的钥匙。如右图所示,用鼓锤分别重敲和轻敲鼓面,铜鼓发出的声音的   (填“响度”或“音调”)不同,同时可以通过兵乓球反弹的高度,来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情况。本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24.海豚发声频率范围非常大,当海豚发出了80000Hz的声音时,此声音属于   (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音人耳不能听到。如图所示,海豚会利用回声寻找沙丁鱼群,假如经1s后海豚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则此时海豚与沙丁鱼群的距离为   m。
25.如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振动通过   传给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
26.甲同学在一根很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   (填“快”或“慢”),所以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27.下列每句话主要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1)“隔墙有耳”说明声音   。
(2)小张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小张的歌声   。
(3)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
(4)“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   。
(5)李琳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李琳的说话声   。
28.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兵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试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两个实验,   (选填“甲”或“乙”)实验乒乓球会弹起。
(4)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选填字母)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换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2分)
29.小宁发现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会发出悦耳的声音。为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5.0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音调最低的是   号(填编号)。
(2)根据表中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宁又进行了如图的探究,他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的力度越大时,鼓声越大且乒乓球跳动的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
30.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简,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简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 5 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 (填字母,多 选)。
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
(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 s 分别调节到 10 cm、 15 cm、20 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31.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见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2.50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
四、解答题(共2题;共16分)
32.小红在实心的金属管一端敲打了一下,小明在金属管另外一端听到了2次敲打声,两次敲打声的时间间隔相差0.5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 100 m/s,回答:
(1)小明第二次听到的敲打声是通过   传播的。
(2)金属管的长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3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则:
(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km?
(2)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超声波
22.【答案】空气柱;向上推
23.【答案】响度;放大法或转换法
24.【答案】超声波;765
25.【答案】空气;声不能真空中传播
26.【答案】快;钢管
27.【答案】(1)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音色好
(3)响度大
(4)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5)音调高
28.【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放大微小的振动
(2)空气能传播声音
(3)甲
(4)B
29.【答案】(1)3
(2)不能
(3)将鼓面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0.【答案】(1)A;B;D
(2)声音的响度 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实验 1:放大实验现象 实验 2:反映声音响度的大小(任选一个即可)
31.【答案】(1)3
(2)不能,没有控制变量
(3)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32.【答案】(1)空气
(2)解:设金属管的长度为s,由题可知, = +Δt,
代入得, = +0.5 s,s≈182 m。
33.【答案】(1)该处海深为:;
(2)不能;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太空间没有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太空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