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0: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学习任务: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活动一:初读诗歌,寻“我”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朗读后,请画出描写“我”的句子,概括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分别是一个什么形象。
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我”——放号者
形象特点:
歌颂“力”的“巨人”
歌颂的“力”是什么样的?
无限;强大;
毁坏性;创造性

为什么毁坏亦是美?
改换旧世界,创造新天地
“五四运动”——狂飙突进——时代精神
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北京爆发了一次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这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歌颂无限的力量,毁灭旧世界,创造新天地
创作高峰——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
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
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活动二:品读诗歌,析“我”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我”——攀登者
形象特点:
目标高远,身处险境,渺小,不畏艰险,流血痛苦,坚忍不拔,渴望英雄力量,最终获得精神力量
“我”与“蜘蛛”的形象有什么关系?
在这样的高度上,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与前一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对比出现。它们使前一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在这里,“我”与蜘蛛实际上已经合二而一了。
“我”与蜘蛛
一个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难便吐出多少苦难,总不是大本事,而且这在实际上也放纵了苦难,居然让它囫囵出入、毫发无损。塞万提斯正恰相反,他在无穷无尽的遭遇中摸透苦难的心窍,因此对它既不敬畏也不诅咒,而是凌驾于它的头上,俯视它的来龙去脉,然后再反躬自问。
——余秋雨《一个让人心疼的大师》
活动三:知人论世,探究“我”与我
活动四:对比阅读,鉴“我”
  当我们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抒情主人公放在一起,我们又会发现什么?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诗作的渐渐成熟
从狂飙突进
到客观反思
初读诗歌,
寻“我”
品读诗歌,
析“我”
2
对比阅读,
鉴“我”
4
知人论世,
探究“我”与我
3
1
文字表面的“我”
文字里面的“我”
文学的“我”
时代的“我”
精神层面的“我”
1.结合你对两首诗的理解,请分别撰写两首诗的诵读脚本,并按照自己的提出的诵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和自己的同学分享朗诵心得。
2.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天狗》,分析其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作业
《天狗》
诗人黄曼君: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由“天狗”突入宇宙,溶于万物,与宇宙本体合一;到获得光和热,获得无尽的能量,再到它“飞奔”“狂叫”“燃烧”,始而奔驰于外界,继而自噬其身,狂飙突进——疯狂、激烈、执着。
作业
《炉中煤》
作者以煤自喻,“黑奴”“卤莽”,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和性格的粗狂,诗人于此还寄寓着对被压迫、被奴役的下层人民的同情和歌颂。
郭沫若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他的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