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25张PPT) 2022_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5张PPT) 2022_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0: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经典是那些人人都想读却不去读它的书。但鲁迅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杂文集,却是我平生读得最津津有味最爱不释手最上瘾的图书之一,在复读的次数,在阅读的快感方面,或者只有金庸的小说可以作为比照。
  我不曾因为鲁迅伟大而读他,而是因为他可读耐读才去读他。
  我毫不犹豫地认为,不仅在现代中国文学史,而且在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间,鲁迅是仅有的两位当得起伟大这一名号的作家之一,另一个是曹雪芹。
     ——摘自叶向阳《从诗经到围城》
文体特点
鲁迅像(来自网络)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特点: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内容上始终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反映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
  技巧上,以小见大,多选取生活中具体、平凡的小事,形象性强,善用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把说理、论辩、批判、驳论等逻辑力量都透过鲜明的形象加以体现,“嬉笑怒骂,婉而多讽”,“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他的杂文文风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关于鲁迅的杂文
杂文集: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
写作背景
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
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写作背景
《且介亭杂文》
第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仪,
说道:拿来!
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
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
或毁灭。……
通读全文,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文本解析
阅读课文1—7段思考: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什么问题?这几种主张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呢?有什么利弊?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特点
心态
利弊
论证 艺术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盲目排外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只送不拿
一味媚外
资源丧尽
贻害子孙
嗟来之食,
强加侵略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大受其害
感到“恐怖”
举例、类比论证
语言讽刺辛辣
尼采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他发疯而死
中国
自诩地大物博
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送去,不拿来
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文本解析
“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是恶意的给予,意味着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抛来≠抛给 抛给=送来 送来≠拿来
总结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送去主义
闭关主义
沦为乞丐
丧权辱国
送来主义
国将不国
拿来主义——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
种类 表现 实质
孱头
昏蛋
废物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
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
喻体 本体 态度
大宅子 文化遗产 占有 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精华
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
旧形式
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
——吸收
姨太太
糟粕
送到药房里去
——批判地吸收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保存、毁灭
请她们各自走散
——坚决消灭
文本解析
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拿来”有何意义?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是新宅子。
怎样才能“拿来”?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成为新人…成为新文艺
论证艺术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立”
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破”
论证艺术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为什么
怎么办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鱼翅     吃掉
鸦片     送药房
烟枪烟灯  展览,毁掉
姨太太   走散
错误态度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先驳后立
论证艺术
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①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②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③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④因果论证(因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我们要拿来)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说到权力相争,我脑海中的画面是几只饿狼,撕打着争食着一块肥肉。那闪着幽深绿光的眼镜背后,我看到的是贪婪与天生的兽性,而表面上的圆滑世故,恰好将这兽性掩盖。”
  
比喻论证示例
  “我们体内一定有一根骨头是酥软的,像腐朽的木头,像被酸浸过的牙齿,它不够硬,不够支撑住我们的正直、勇敢、无私……却又占据那个位置,任凭自己被风沙侵蚀得渐渐出了孔隙,在一个个春夏秋冬里,在一次次畏缩里。正是有那么一根遗传下来无法剔除的酸化的骨头,才有对恶的包庇、对善的冷漠;才有想醉生梦死在金钱堆温柔乡的愿望;才会有看热闹不嫌事多的笑闹;才会有磕磕绊绊一路挣扎却还是自甘堕落的放弃。”
为本文结尾部分补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选择“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中的一个词,和“拿来主义”组成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观点。如:拿来主义者需以沉着的态度来挑选、占有。
②延续“大宅子”的比喻,可以选用第9段中出现的四类事物,也可以自选一个适合出现在大宅里的事物。
③比喻合理:通过适当的描述,准确建立本体和喻体的联系。联系自然贴切,既符合生活中这一事物的特点,也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道理的特征。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示例: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以沉着的态度占有、挑选,就能不受到外物的诱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判断。就如大宅子里的姨太太,本是要遣散的。但若她们不愿接受遣散的方式,虽自身也是一夫多妻的受害者,但长期的生活方式使她们甘于在争斗中享受现有的红利。于是难免会使出浑身解数,迫使继承大宅人的人留下她们。对继承大宅子的人而言,若留下她们只会表示自己对旧有制度的妥协。这就需要这位新主人沉着冷静地应对她们的种种伎俩,坚持请她们各自走散才好。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为本文结尾部分补写一段文字。
要求:
①选择“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中的一个词,和“拿来主义”组成一句话,作为这段文字的观点。如:拿来主义者需以沉着的态度来挑选、占有。
②延续“大宅子”的比喻,可以选用第9段中出现的四类事物,也可以自选一个适合出现在大宅里的事物。
③比喻合理:通过适当的描述,准确建立本体和喻体的联系。联系自然贴切,既符合生活中这一事物的特点,也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道理的特征。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