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中学联合体2014届九年级3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3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贪婪lán 积攒zǎn 澹澹zhān 百舸争流gě
B.亘古gèng 应分fèn 绯红fēi 一张一翕hé
C.按捺nà 酗酒xù 缜密zhěn 奇葩异草pā
D.聘请pìn 刽子手kuài 猥亵wěi 杳无消息yǎo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你总是这样!”她痛心地望着眼前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B.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像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
C.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
D.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我总是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又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C.在长虹路上的一家车行,小明想咨询一款环保代步车的性能,但老板忙于抬待别的顾客,弄得小明无人问津。
D.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危难关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是否坚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热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C.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B.《左传》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了战中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C.《生命与和平相爱》是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从一个人写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去看一个民族,始终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民族背景下去写,文章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D.《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沉稳从无欲而来。做大事者,不能因yíng_______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bìng______除私欲,沉稳性格,终修成正果,普度众生;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zhì______远,终运chóu_______帷幄,功成名就。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关注高房价,关注民生,借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良好愿望。
(7)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活动一]走进名著。(4分)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在鲁迅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___。其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现今清明祭祀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或看法。(4分)
[材料一] 清明扫墓时,老一辈人一般都要在家里忙上一天。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再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祭祀用品到墓地,全家人还要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于是,清明时节的墓地到处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人们,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发生了山林火灾。
[材料三] 现在每一个城市的外地打工者都有很多,因为工作关系,好多人不可能清明那天回到老家祭拜,因为清明放假时间较短,来去不方便,而且汽车票、火车票也不好买,所以很难及时赶回家扫墓。网上开设的网络灵堂和祭拜论坛正好为人们提供了寄托哀思的平台,也弥补了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
答: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或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5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10题。(5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②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
9.“望”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邻国之民不加少( ) (2)或百步而后止( )
(3)弃甲曳兵( ) (4)直不百步( )
12.下列句中的“于”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于”含义相同的是(2分) ( )
A.告之于帝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霜叶红于二月花 D.生于忧患
13.翻译句子。(6分)
(1)王好战,请以战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义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5.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文意归纳,如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果把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3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沈石溪的《老马威尼》,完成20~23题(18分)
①云南多山,交通不便,边远地区运送货物,全靠畜力,故而马帮盛行。其实,称为马帮,还不如称为骡帮更确切些,因为即使是一支有几十匹脚力的马帮,也只有一两匹马,其余的都是骡子。马在关键时刻是骡子的主心骨。
③我被调进曼广弄寨马帮队时,威尼已牙口十八;人十八一朵花,马十八豆腐渣;它紫酱色的皮毛褪尽了光泽,鬃毛斑驳,脊梁凹陷,眼睛里不断分泌出浊黄的眼屎。它不仅模样憔悴衰老,腿力也不行了,别说驮沉重的货物,就是一架木制的空货鞍放在它背上,它走长了也会四腿打颤。但召光甩仍舍不得它退役。
④春天是马帮运输的繁忙季节,我们启程将一批景德镇瓷器送往缅甸的勐捧。中途翻越嘎农山。这是一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地势十分险峻,俗称“鬼见愁”。
⑥鬼见愁出口处的茅草丛里,闪过一片斑斓。哦,前头有一只拦路虎!
⑦威尼扭着脖子,踢蹬前腿,出于一种本能的恐惧,竭力想转身退却。跟在后面的骡子们虽然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也感受到某种威胁正在逼近,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扬鬃翘尾,惶惶四顾。
⑧召光甩用胳膊搂住马脖子,竭尽全力让它保持安静。“我的威尼,哦,我的老威尼,哦,我的好威尼,现在,只有你能救整个马帮了。你是一匹忠诚的好马,你知道你现在该怎么做。我只能指望你了,我的好威尼。”他附在威尼的耳边深情地说着。说也奇怪,老马威尼好像听得懂召光甩的话,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它垂下脑袋,凝视着地面;它缓缓地重新昂起头来,脸色坚毅沉稳,似乎还隐含着一丝无奈的悲哀。
⑨“去吧,我的好威尼。”召光甩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了两掌。
⑩老马威尼眼睛一片潮湿,抖抖鬃毛,迈步向前。我不知道一个生命走向虎口走向深渊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只看见,老马威尼小跑着,没有嘶鸣,也没有拐弯,从容不迫地穿过鬼见愁路口那丛山茅草。惨惨阴风和那股浓烈的腥臭味,也尾随着老马威尼渐渐远去。
⑾整个马帮平安地通过了鬼见愁,走下山脊时,这才听见远方传来虎的啸叫和马的悲鸣。
20.本文通过三件事来表现“老马威尼是一匹杰出的头马”,请仿照下面的句式,概括另外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当两只大狗熊袭击马队时,老马威尼独自和狗熊周旋十来分钟,坚持到赶马人闻讯赶来。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味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 它荒草般芜杂的鬃毛倏地竖直起来,耷落在股间的尾巴唰地举平,马头嘣地弹高,显然,它发现了让它极度惊恐的危险,正要高声嘶鸣报警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整个马帮平安地通过了鬼见愁,走下山脊时,这才听见远方传来虎的啸叫和马的悲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子能去掉吗?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思考,促使老马威尼做出从容赴死的举动的原因有哪些?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3分)
过去的一年,“中国梦”成为国人社会生活中的热词,成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的愿景。大到民族,小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有梦想,就有前进的方向;有梦想,就有前进的动力;有梦想,才有一路的风景。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个字。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九年级语文答题纸
一、积累运用(共34分)
1._____(2分) 2._____(2分) 3._ ____(3分) 4._____(3分) 5._____(3分)
6.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中写汉字。(4分)
7.默写(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文实践活动。(8分)
[活动一]走进名著
(1)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1分)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活动二]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认识或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共5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5分)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11.(4分)
(1)加( ) (2)或( )
(3)兵( ) (4)直( )
12.( )(2分)
13.翻译句子。(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15-19题。(15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阅读《老马威尼》,完成20-23题。(18分)
20.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分)
21.(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写作(63分,含书写分3分)
请以“追梦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作文(60+3分)
追梦路上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