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请你阅读《经典常谈》并完成下列专题任务。
专题 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
1.行知小组围绕“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
【筹备策划】(1)晓雯选择“谈”字的书法作品作为本次读书活动的Logo(如下),请你结合阅读本书《〈说文解字〉第一》的收获及“谈”字的字源,谈谈晓雯选择“谈”字作为活动Logo的理由。
示例:“谈”的字源左边是嘴巴,表示与说话有关,右边是两团火,表示热,可见“谈”是一个形声字,从言,炎声,本义是说,谈论,在这里可指同学们在读书活动中热情地交流讨论,相谈甚欢。晓雯选择“谈”的小篆书体作为活动Logo,既能表现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内容,又能以小篆的典雅古朴彰显经典的厚重与魅力。
Logo 字源
【发现探究】(2)周周发现本书常常将一类经典放在一篇之中进行比较分析,如《〈春秋〉三传第六》《〈史记〉〈汉书〉第九》等。请你从读者的角度任举一例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示例一:在《〈春秋〉三传第六》中,作者将《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并举,先介绍三传的共同点,即都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然后再分别介绍三传的不同点,如《公羊传》《榖梁传》以解经为主,《左传》以叙事为主等。方便读者对《春秋》三传的特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同时也更便于读者根据自身阅读兴趣选择不同的篇目进行阅读。
示例二:在《〈史记〉〈汉书〉第九》中,作者将《史记》《汉书》并举,先分别介绍了两本史书的作者及著书历程等内容,后将两书进行对比,分析异同,方便读者对中国两部家喻户晓的史书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更便于读者根据自身阅读兴趣选择不同的篇目进行阅读。
【读书卡片】(3)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请你先阅读《经典常谈》,然后选读你感兴趣的一部经典,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我的兴趣点 __________________ 选读经典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
摘抄经典内容 ________________(不要与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篇目重合) 选择批注方式 赏析式批注( ) 评价式批注( ) 质疑式批注( ) 联想式批注( )(打“√”) 我的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诗歌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赏析式批注(√) 本诗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语言精练优美,反复用一“宜”字,展现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氛围,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片段。
示例二:历史 《史记》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种,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评价式批注(√) 越王勾践能够在人生低谷期卧薪尝胆,厚积薄发,这种在逆境中磨砺自己、发愤图强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下面是北大中文系吴小如教授关于《经典常谈》的看法,请你结合阅读完整本书的收获,用充分的证据佐证或反驳吴教授的观点。
吴教授:“这本书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乃是谈‘诗’与‘文’的两部分,抵得上一部清晰精致的文学史,甚至比那些粗制滥造的整部文学史还好。”
示例一:同意。在谈“诗”与“文”的部分中,作者以代表人物为线,按照时间顺序,清晰简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和文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相较本书其他部分,更为完整;同时由于“诗”与“文”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朵奇葩,且作者多以代表人物为例谈不同阶
段诗与文的特点,使得这两部分相较其他部分更为通俗易懂,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使读者能“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吴教授的看法比较客观。
示例二:不同意。此书的其他部分中,也存在“抵得上一部清晰精致的文学史”的内容。如《〈尚书〉第三》中,作者以《尚书》今古文之争,展现了西汉经学一大史迹,同时以《古文尚书》的不断散失、伪造等,既揭示了战乱时代古籍经典的保存之难,又展现了当时学者研究古籍的热情和严谨,这样深入浅出的内容也抵得上一部清晰精致的文学史,也能让读者“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吴教授的看法有些主观和片面。
专题 经典细研读
3.在策划班级“文明礼貌月”活动时,菁菁想要从《经典常谈》中寻找灵感,便对《三礼第五》进行了深入研读,请你和她一起完成研读任务和活动策划。
(1)下面是菁菁研读时的摘录,请你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
【摘录1】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按着尊卑的分际,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朋友互相敬爱,才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 【摘录2】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人的喜、怒、爱、恶,虽然还是喜、怒、爱、恶,可是对象变了。那些礼的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这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需要,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
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在特定社会阶段有良好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但“礼”终究要通乎人情,随着社会变迁而改变,只有这样,“礼”才能持续发挥正面作用。
(2)在研读《三礼第五》后,菁菁策划了下列两个活动,请你帮菁菁审核活动策划。
【活动一】找“礼”大比拼
活动过程:比赛双方从所给出的典籍语句中找出“礼”的内涵,用时少且答案准确的一方获胜,累计得分多者获胜。
典籍语句示例:A.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B.让者,礼之实也。(《朱子语类》)
①请你结合自己研读《三礼第五》的心得体会对此活动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从评价典籍语句中“礼”的内涵、活动目的等入手)
示例:这个活动选择的典籍语句展现了尊重别人、谦让等“礼”的内涵,其仍适用于当下社会,是去伪存真的“礼”,对同学们明礼讲礼有促进作用;同时活动富有趣味性,使传统典籍更加平易近人,这与作者写作《三礼第五》的目的有相通之处。
【活动二】礼乐和鸣合唱比赛
活动过程:同学们分成两组合唱下列两首歌曲,表现力强的队伍获胜。
合唱歌曲:A.雷佳《人世间》(歌词节选:我们啊/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
B.毛不易《你好陌生人》(歌词节选: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伸给了你/我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好意)
②请你结合下面语段,谈谈菁菁选择这两首合唱歌曲的理由。
乐附属于礼……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就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三礼第五》)
示例:歌曲《人世间》从生活态度出发,激励人们努力生活,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展现了“乐”改善人心的功用;歌曲《你好陌生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出发,呼吁人们互相和爱、联合起来,展现了“乐”移风易俗的功用。这两首歌曲从不同角度倡导现代社会人们要讲礼爱礼,符合活动主题。
专题 读经典的意义
4.结合下面的文学评论以及《经典常谈》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书名中“常谈”二字的理解。
“常谈”还可以理解为以聊天的口吻、通俗的语言,把艰深的学术内容轻松传达给读者,在我看来,这一解释,似乎更为准确。(摘编自《〈经典常谈〉:“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示例:“常谈”指本书内容深入浅出,能够将艰深的学术内容以通俗的语言轻松传达给读者,比如在《〈周易〉第二》中,作者开篇以“八卦”“阴阳五行”等人们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引出对《周易》的解说,解说语言偏向口语化,如“本来呢”“简直就看不懂了”等,拉近了读者与经典的距离。此外,“常谈”还寄托着作者希望中学生能够走近经典,常谈经典,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希望。
5.下面是晓雯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请你任选其一,针对其中反映出的现象,结合《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读经典的意义。
【资料一】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资料二】一次直播活动中,主播董宇辉聊起了李白,当弹幕中出现“李白是刺客”的时候,他一脸懵地询问工作人员,当得知李白也是某游戏中的“刺客”角色时,他有些失落地对观看直播的网友说:“如果说我的孩子有一天长大,一提到李白便说他是个刺客,我应该还挺难过的吧。”
【资料一】示例:读经典能让我们更重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如《经典常谈》中的《辞赋第十一》,开篇就提到“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如果我们能够阅读经典,重视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将能被更加重视,也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资料二】示例:读经典能让我们丰富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如《经典常谈》中的《诗第十二》,系统全面地梳理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变历程,如果我们能够阅读经典,重视经典,不仅能提升自我,还能避免经典泛娱乐化,逐步走向衰落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