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
第1课时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
初读课文
嘉肴( ) 弗食(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
自强( ) 兑命( )
jiā yáo
fú
zhǎnɡ
xiào
qiǎnɡ
yuè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
/ /
/ / / /
/
/ /
/ /
/
虽有 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 学 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 此之谓乎!
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本文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多用对举句式,句式整齐,节奏分明,朗朗上口。
译读课文,积累词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通假字: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古今异义:
①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②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③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为“其谓此乎”
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学学半
(动词,同“敩”,教导)
(动词,学习)
理清层次
请同学们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
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
结论句:教学相长也。
课文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体会情感
请自由练读课文,在文中标注那些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或情感的语句。说说诵读它们时应注意的地方。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重读“虽”“弗”“不知”,读出分句内部的层次感(转折、假设),两个结句要读出惋惜、遗憾之情。]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重读“不足”“困”,语速渐缓,表现出一种沉重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重读“自反”“自强”,语调略微上扬,读出一种重获力量的振奋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全文的中心,是层层推导得出的结论,重读“也”,拖长音读,读得语重心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读出一种欣喜的感觉。)
把每句背后蕴含的情感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情味。我们要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文字中品味出古代学子求学的心路历程。
品味技法
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方法提示: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其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论据;最后用“首先……接着……最后……”表述论述层次。
首先用“嘉肴”“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来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最后用《兑命》里“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理解观点
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经验,说说“教学相长”给自己的启示。
学习很重要,因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他人也很重要,因为教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也要积极和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进步。
逐层论证
板书设计
类比论证
虽有嘉肴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引用作结——学学半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情境导入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第2课时
初读课文
天下为公( )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 )
男有分( )
wéi
jǔ
mù
ɡuān
fèn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示范朗读,读出节拍
听课文朗读,注意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在课文中标注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道 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 修睦。故 人 不独 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 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 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己。是故 谋闭 而不兴,盗窃 乱贼 而不作,故 外户 而不闭。是谓 大同。
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头翻译,圈画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提出疑难,全班答疑解惑。
(3)师生合作,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并分类归纳整理,做成资料卡片。
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同“鳏”,老而无妻
古今异义:
①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今义:货物。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一词多义:
独
故人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副词,只)
(形容词,老而无子)
为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动词,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
(介词,读“wèi”,为了)
倒装句:
不必藏于己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不必于己藏”
分清层次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哪几层?
课文中“故”“是故”承上作结,全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总领全文,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自由练读第二层,体会句式特点,思考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指导朗读:这一层全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五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句式特点:第二层都是排比、对偶句式。
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
自由品读第一层和第三层,体会语气、语势。
指导朗读: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理解思想
比较阅读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百姓生活状态
结论
“大同”社会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男有分,女有归。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人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
世外桃源
合作探究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如何理解孔子“大同”说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意在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拓展延伸
你认为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实现了吗?如何理解这种思想?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一种和平安定的局面,是对“大同”社会的一个总结,这个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因为小生产的物质基础不足以支撑“大同”社会的运转,还有搞阴谋、盗窃财物和作乱等奸邪之事。这种理想在当时虽不能实现,但它具有积极意义,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读写勾连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快乐地生活着,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和《桃花源记》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社会关爱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美好期待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安居乐业
谋闭不兴,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