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本试卷可能用到元索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Pe56Ce14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已知:F2O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FO(g)十H2O(g)=O(g)十2HF(g)
△H=一74.8kJ·mol-。键能通常指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某些化
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0-F
H-O
0=0
H-F
键能/(kJ·mol1)
E(O一F)
463
498
568
根据上述数据,估算E(O一F)等于
A.316.6
B.391.4
C.195.7
D.158.3
2.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铁单质与足量的硫单质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
C.常温下,将5.4g铝片投人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0.1 mol Fela与0.1 mol Cla2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
3.某温度下,等体积、等浓度的CH:COOH和HNO2加水稀释时,PH变化如
CH,COOH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NO,
A.K,(CH COOH)>K,(HNO2)
B.a,b两点溶液与Na(OH溶液巾和,恰好完全反应时前者消耗NaOH多
C.对a点溶液加热,(CH,CO())·n(H+)增大
.可
c(NO2)
D.点b至点c,(HNG2),(OH增大
4.利用惰性电极电斜NauS()a和NaHS()s混合溶液分离得到两者的浓
溶液,其电解装置如图所示,】室里加人的是稀硫酸,Ⅱ室和Ⅲ室里加
人的是NazS(),和NaHS()a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H*十2e=H:个
I室
室
B.交换膜a是阳离子交换膜
C.电解一段时间后,Ⅱ室得到的NaHS),溶液
D.电解过程中每转移1mol电子,理论上阴极区可获得11,2L气体
闻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度
【高二化学试题·第1页(共6页)】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B/C C B B D C B D B D D C D
1.A 解析:由[2E(O—F) kJ/mol +463kJ/mol×2]-(498kJ/mol+568 kJ/mol×2)=-74.8 kJ/mol,解
得 E(O—F)= 316.6,故选 A。
2.D 解析:A.1mol 铁单质与足量的硫单质充分反应生成 FeS,故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2NA,
A 错误;B.此反应可逆,无法计算,B 错误;C.常温下,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
钝化,铝失去的电子数少于 0.3NA,C 错误;D.0.1mol FeI2与 0.1mol Cl2 反应时,氯气完全
反应转化为氯离子,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2NA,D 正确;故选 D。
3.C 解析:A.该温度下,等浓度的CH3COOH和HNO2 ,CH3COOH的 pH 较大,即有
Ka CH3COOH Ka HNO2 ,选项 A 错误;B.等体积、等浓度的CH3COOH和HNO2 物
质的量相等,即与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等量 NaOH,选项 B 错误;C.对 a 点溶
液加热,CH3COOH=CH3COO
- +H+ 的平衡正向移动,n CH3COO (n H )增大,选项 C 正确;
Ka HNO c NO 2 D 2.点 b 至点 c,温度不变, 不变,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
Kw c HNO2 c OH
4.C 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阳极上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
2H2O-4e-=O2↑+4H+,A 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交换膜 a 是阴离子交换膜,B 错误;
C.电解一段时间后,II 室得到的 NaHSO3 溶液,III 室得到 Na 2SO3 溶液,C 正确;D.没有
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所以无法准确计算阴极区可获得的气体的体积,D 错误;故选 C。
5.C 解析: 假设每份中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xmol,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ymol,则有
x+y= V1 x +y= V, 2 A.X 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得到氯化钠,根据以上方程式分
22.4 2 22.4
58.5V
析,氯化钠的质量为 2 g,A 错误;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质量减少为水和二氧化碳
11.2
的质量,B 错误;C.两个过程最后都得到氯化钠,根据原子守恒分析,X、Y 消耗盐酸的
V x V V
物质的量之比为 1:1,C 正确;D.x+y= 1 , +y= 2 ,解 x=2 1
-V2 y= 2V2 -V1 ,
22.4 2 22.4 22.4 22.4
2V2 -V1
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比例为: 2V -2V ,D 错误;故选 C。1 2
6.B 解析:设强酸的pH为 a,强碱的pH为b,由题意可得:10—amol/L×2L=10—14+bmol/L×5L,
解得 10—14+b+a=0.4,则强酸的 pH 与强碱的 pH 之和约为 13.6,故选 B。
7.B 解析:A.由分析可知,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 A 正确;B.由分析可知,反应
中亚硫酸氢钠为反应的氧化剂,锌为还原剂,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B 错误;C.由题意可知,连二亚硫酸钠有强还原性,反应 2 最好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 C 正确;D.亚硫酸氢钠溶液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硫酸根离子
反应会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则反应 1 结束后,可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检验亚硫酸氢钠
是否被氧化,故 D 正确;故选 B。
8.D 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OE 段为剩余的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H OH H2O,故 A 正确;B.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滴加 NaOH 稀溶液的过程中发
生反应的顺序: NH 4 Al(OH)3,故 B 正确;C.GH 段氢氧化铝溶解,发生的反应为
Al(OH)3 OH
AlO 2 2H2O,故 C 正确;D.H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硝酸钠、NaAlO2和
一水合氨,故 D 错误;故选 D。
9.C 解析:A.由分析可知,Y 为阳离子交换膜,A 正确;B.由分析可知,正极发生的
反应为 O2+4e-+2H2O=4OH- B C CH COO --8e -, 正确; .负极电极反应为 3 +2H2O=2CO2 +7H
+
,
生成的 2mol 二氧化碳逸出,但有 8molCl-向左室移动,故负极区溶液的质量将增大,C 错误;
D.该装置负极上有硫还原菌,故该装置不能在高温下工作,D 正确;答案选 C。
10.B 解析:A.由图可知,催化剂只能降低过渡态的能量,故 A 错误;B.由图可知,
过程①的活化能大于过程②,①是加催化剂时的控速反应,故 B 正确;C.由图可知,过程
①和过程②都是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总反应的反应
热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过渡态的能量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B。
11.D 解析:根据图示 X、Y、Z、W 分别是 C、O、F、S 四种元素。A.S2-比 O2-多一个
电子层,S2>O2-,O2-与 F-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可
得 O2->F-,则简单阴离子的半径顺序为 S2-> O2->F-,即 W>Y>Z,故 A 错误;B.S 在自然
界中以化合态和游离态(硫磺)形式存在,故 B 错误;C.Y、W 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 H2O、
H2S,由于 H2O 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反常高,与非金属性无关,故 C 错误;D.X、Z
形成 CF4,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故 D 正确;故答案为 D;
12.B 解析:A.O X段,X 点的转化率为 67%,则 P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67a mol / (L min),A 错误;B.X、Y 两点的转化率相等都为 67%,则两点 P 的物质的
2 150
量相等,容器又为 2L恒容的,因此 X、Y 两点 P 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B 正确;C.容器体
积不变,通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P 的转化率不变,C 错误;
D.“先拐先平数值大”,Z 点所在曲线处在 210℃条件下,即在 210℃条件下,
K 0.98a 0.98a mol/L ,D 错误; 故选 B。
0.02a 2
c ClO- c H+
13.D 解析:由图可知,当 c ClO- =c(HClO) pH=7.5 时, ,则Ka (HClO)= 10 7.5 ;c(HClO)
K
A w -6.5正确; B.根据HClO的电离常数可知,室温下ClO 的水解常数Kh = =10 K ,ClO 的a
水解程度大于HClO的电离程度,等浓度的HClO和 NaClO的混合溶液显碱性,B 正确;C.根
c H+ +c(HClO)=c OH-据质子守恒知: ,C 正确;D.将HClO溶液逐滴滴入 NaOH 溶液
的过程中,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此时溶液中溶质为 NaClO,溶液呈碱性,再继
续滴入HClO溶液至中性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会逐渐减小,D 错误; 故选 D。
14.D 解析:A.由图知,1mol NH2COONH4 1 的能量低于 1mol CO NH 2 2 s 和
1mol H2O g 的总能量,A 错误;B.由图知, 2NH3 g CO2 g NH2COONH4 1 为放
热反应,则 ΔH= Ea1-Ea2 kJ mol 1 ,B 错误;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 错误;D.由图可知,Ea1会有大量累积,D 正确;故选 D。
15.C 解析:A.温度不同,Ksp 不同,故 A 错误;B.图中 d 点:T2温度下,Ksp(PbMoO4)
=c(Pb2+) c(MoO 2 )=10-134 ,-lgKsp(PbMoO4)=13,但 T1 温度下,-lgKsp(PbMoO4)
>13,故 B 错误;C.加入 Na2MoO4固体,则 PbMoO4饱和溶液中 c(MoO 2 4 )增大、c(Pb2+)
减小,即保持 T1不变,加入 Na2MoO4固体,可使溶液由 a 点到 c 点,故 C 正确;D.在 T2
条件下,Y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故 D 错误;故选:C。
16.D 解析:A.恰好反应时,得到的氯化铵溶液是酸性溶液,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 3.1-4.4,
最宜使用甲基橙,A 项正确;B.由图可知,M 点对应 p X2 曲线的 Q 点,代入
K NH3 H 2O 2.0 10 5 ,解得 c(OH-)=2.0×10-5,c(H+)=0.5×10-9,此时 pH=9.3,B 项正确;
C.使 HCl 溶液滴至 1min 时,加入的稀盐酸的体积是0.5mL s 1 ×60s=30mL,加入盐酸的物
质的量是 0.003mol,此时 pH=7,此时根据电荷守恒得到 c(Cl-)=c(NH 4 )=0.075mol/L,根据
K NH H O 2.0 10 53 2 计算,此时 c( NH3 H2O)=0.000375 mol/L,再根据 N 原子守恒,c
( NH3 H2O总 )=c(NH 4 )+ c( NH3 H2O)=0.075+0.000375,再根据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变,原来
是 10mL,反应后体积为 40mL,则起始时氨水的浓度是(0.075+0.000375)×4=0.3015mol/L,C
项正确;D.氨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利于电离方向进行,电离常数 K 增大。
c NH H O c(OH-pX =-lg 3 2对于 2 = -lg[
) ]
+ ,温度升高,K 变大,碱性增强,Q 点应向 c NH4 K(NH3 H2O)
左移动,D 项错误;故答案选 D。
非选择题部分(每空 2 分,共 52 分)
17(10 分).(1) 负 Fe 8OH 6e FeO2 4 4H2O 阳离子交换膜
(2) SO2 2e
2H2O SO
2
4 4H
增大 6.2
解析:(1)(1)用 Fe 制备 Na2FeO4,Fe 的化合价升高电解池的阳极,与之相连的为电源的正
极,即 b -为正极,a 为负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6e +8OH- =FeO2 4 4H2O 。钠离子向左
- - 2
边移动,所以是阳离子交换膜。故答案:负、Fe-6e +8OH =FeO4 4H2O 、阳离子交换膜。
(2)该电池装置 M 2 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O2 2e 2H2O SO4 4H ;当电路中通过
0.2mol 2 电子时,根据SO2 2e 2H2O SO4 4H 可知,吸收 0.1molSO2,向右移动 0.2mol
氢离子,其质量差为 64 0.1 0.2 1 6.2g ,故填SO2 2e 2H2O SO
2
4 4H
、增大 6.2;
18.(1) 逆向移动 (2) ①增大 ②a>b>d>c ③cd ④ b
解析:(1)加入氯化铵,使 NH+4 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2)①升高温度能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所以当温度升高时,Ka 增大;
②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越易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则酸性强弱为:
CH3COOH>H2CO3 >HClO>HCO
-
3 ,酸根离子对应的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结合氢离子的
CO2- >ClO- >HCO- -能力越弱,则四种离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3>CH3COO ,
即 a>b>d>c;
③a. 碳酸的酸性小于CH3COOH,所以CH3COOH能够制取碳酸,该反应能够发生,故 a
不符合题意;b. CH3COOH的酸性大于HClO,CH3COOH能够制取HClO,该反应能够发
生,故 b 不符合题意;c. HClO的酸性小于碳酸,该反应无法发生,故 c 符合题意;d. 由
-
于酸性H2CO3>HClO>HCO3 ,则碳酸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根离子,不会生
成CO2-3 ,该反应不能发生,故 d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d;
④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电离, 随水量的增加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CH COOH CH COO-3 3 +H
+
,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其电离平衡常数
Ka= c(CH3COO
- ) c(H+ )
保持不变,则有 a 项
c(CH3COOH)
c(CH3COOH) c(CH3COOH) c(CH3COO
) c(CH
3
COO )
+ + 减小,b 项c(H ) c(H ) c(CH3 COO ) Ka
c(CH 3COO ) c(CH
+
3COO ) c(H ) Ka c(H
+)
增大,c 项水的离子积不变 Kw 不变, 减
c(CH3COOH) c(CH3COOH) c(H
+ ) c(H+ ) Kw
c(H+) c(H+) c(H+) c2(H+)
小,d 项
c(OH -) c(OH -) c(H+
减小。故答案选择 b 项。
) K w
-7
19(10 分).(1) 1×10-3 (2) 9.9×10-7 18 (3)19 2 (4) a 10:
10-a
【解析】(1)pH 为 11 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化离子浓度为 1×10-3mol/L,故答案为:1×10-3;
(2)溶液 pH 为 6 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 c(Na+)+ c(H+)=c(CH3COO-)+
c(OH-),c(CH3COO-)-c(Na+)= c(H+)-c(OH-)=10-6mol/L-10-8mol/L=9.9×10-7mol/L;溶液中
c(CH3COO
-) K
= a = 1.8 10
5
=18,故答案为:9.9×10—7;18;
c(CH3COOH) c(H
+) 10-6mol/L
-13
0.1mol/L 2 bL- 10 aL
(3)由反应后溶液 pH 为 2 可得: 10-11mol/L =10—2mol/L,解得
(a+b)L
a∶b=19∶2,故答案为:19∶2;
(4)氨水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的中性溶液为硫酸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
0.1mol/L a 10 -3L 0.2a
的浓度为 10—7 mol/L、铵根离子浓度为 -3 ×2= mol/L、一水合氨的(20+a) 10 L (20+a)
0.1mol/L 20 10-3 L-0.1mol/L 2 a 10-3 L 2-0.2a
浓度为
(a+20) 10-3
= mol/L,则电离常数
L (20+a)
0.2a
10-7
20+a a 10-7 -7K =( ) a 10b 2-0.2a = ,故答案为: 。10-a 10-a
(20+a)
3-3a-b
20.(1) CO g 2H2 g CH3OH g H 7.8 kJ mol 1 增大压强、选择催V
化剂等 (2) > Q2 >Q1>Q3
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分析,主反应-副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 2H2 g CH3OH g H 7.8 kJ mol 1 。
②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 V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CO2和 3 mol H2 发生上述反应,
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 g 为 a mol,氢气消耗 3amol,CO 为 b mol,氢气消耗 bmol,则
3-3a-b
氢气有(3-3a-b)mol,此时H2 g 的浓度为 。V
③为提高CH3OH 在单位时间的产率,可采取措施:增大压强、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2)曲线 b 的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增加了二氧化碳的量,即 x 大于 1。相同
投料比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高,反应放热越多,在相同温度下,增大二氧化碳的量,增
大了氢气的转化率,平衡正向移动,反应放热更多,故Q2 >Q1>Q3。
21.(12 分)(1) (球形)干燥管 防止倒吸
(2) 2Fe3 SO 2H O=2Fe2 氧化 2 2 SO
2
4 4H
(3) 当滴入最后半滴Na 2S2O3 溶液时,蓝色溶液褪色,且半分钟内不复色。 95%
解析:(1)仪器 X 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防止倒吸;
(2)装置 C 中 SO2 和 Na2S 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S 单质,说明SO2具有氧化;装置 B 中溶液
3 2 2
变为浅绿色,发生的反应为 2Fe SO2 2H2O=2Fe SO4 4H ;
(3)①淀粉遇到单质碘变蓝色,所以滴定至终点时的判定方法是当滴入最后半滴Na 2S2O3 溶
液时,蓝色溶液褪色,且半分钟内不复色,即为滴定终点;
2 2
②根据反应 2S2O3 I2 S4O6 2I ,则剩余的碘单质
n(I2)=0.5n(Na2S2O3)=0.5×0.1mol/L×10×10-3=5×10-4mol,所以与 Na2S2O5反应的碘单质 n(I2)=
0.05mol L 1 ×50×10-3L-5×10-4mol =2×10-3mol,由3H2O S
2 2
2O5 2I2 2SO4 4I 6H 可知
n( Na2S2O5 )=1×10-3mol,m( Na2S2O5 )=nM=1×10-3mol×158g/mol=0.19g,故焦亚硫酸钠的质量
0.19g
分数为 100%=95%0.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