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7 10:08:24

文档简介

银川名校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卷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结粘土制陶瓷涉及化学变化
B.焊接时用NH4Cl溶液除锈
C.氢氟酸能与SiO2反应,故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D.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铜块以保护船体
2.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 = 2CO(g) + O2(g)反应的△H=+566.0 kJ/mol
C.铁粉与硫粉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则此反应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就是甲烷燃烧热
3. 将CaCO3放入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反应:CaCO3 (s) CaO(s)+C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不变 B.CaO物质的量不变
C.平衡常数减小 D.平衡正向移动
4. 在密闭容器里,A与B 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2A + 3B2C B.A + 3B2C C.3A + B2C D.A + BC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溶液能导电,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可以导电;
④硫酸氢钠电离出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硫酸氢钠是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 仅①④ B. 仅①④⑤ C. 仅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H+的数目为0.2NA
B.1L 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CO32—的数目为0.1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个数为0.1NA
D.25℃时,1L pH=10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10-4NA
7. 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
A M(s)=X(g)+Y(s) ΔH>0 它是非自发反应
B W(s)+xG(g)=2Q(g) ΔH<0,自发反应 x可能等于1、2、3
C 4X(g)+5Y(g)=4W(g)+6G(g) 能自发反应 ΔH一定小于0
D 4M(s)+N(g)+2W(l)=4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ΔH>0
A.A B.B C.C D.D
8. 已知:298 K时,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化学式 CH3COOAg AgCl Ag2CrO4 Ag2S
Ksp 2.3×10-3 1.56×10-10 1.12×10-12 6.7×1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逐滴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的混合液中,则先产生Ag2CrO4沉淀
B.向2.0×10-4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0×10-4 mol·L-1的AgNO3溶液,则有Ag2CrO4沉淀生成(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C.向CH3COOAg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COOH+AgCl
D.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Ag2S固体,AgCl的溶解度增大
9. 如图表示X、Y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Y都是易溶于水物质
B.t℃时,X、Y的饱和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将t1℃时,等质量X、Y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
X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比Y的多
D.当Y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X时,能通过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的方法提纯Y
10. 下图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A.⑤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⑤
C.⑤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⑤
11. 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c(HA)/mol·L-1 c(NaOH)/mol·L-1 混合溶液的pH
甲 0.1 0.1 pH=a
乙 0.2 0.2 pH=9
丙 c1 0.2 pH=7
丁 0.2 0.1 pH<7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9
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 mol·L-1
C.c1=0.2
D.丁组混合液中:c(Na+)>c(A-)>c(H+)>c(OH-)
12. 下列电极反应式与出现的环境相匹配的是( )
选项 电极反应式 出现的环境
A O2+4H++4e-=2H2O 酸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B 4OH--4e-=O2↑+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C Cu-2e-=Cu2+ 用铜做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阳极反应
D Na++e-=Na 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的阴极反应
A.A B.B C.C D.D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选项 指定环境 能够共存的离子
A 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 K+、S2-、SO、NO
B 有HCO存在的无色透明溶液 Na+、K+、Cl-、Al3+
C 水电离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中 Cl-、CO、NO、NH
D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2+、MnO、NO、SO
14.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弱酸 H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25 ℃) K=1.77×10-4 K=4.9×10-10 K1=4.3×10-7 K2=5.6×10-1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2CN-+H2O+CO2===2HCN+CO
B.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大于后者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COONa和KCN溶液中,c(Na+)-c(HCOO-)D.c(NH)相等的HCOONH4溶液、NH4CN溶液、NH4HCO3溶液中:c(NH4HCO3)>c(NH4CN)>c(HCOONH4)
15.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NaClO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C 等体积pH=2的HX和HY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HX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证明HX酸性比HY强
D 向10mL 0.2mol/L NaOH溶液中滴2滴0.1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Ksp: Mg(OH)2>Fe(OH)3
A B.B C.C D.D
16.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到氧化性:Cr2O72- >Fe3+,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盐桥原电池。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饱和K2SO4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
B.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b极到a极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乙烧杯
D.乙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2Cr3++7H2O-6e-===Cr2O72- +14H+
17. 乙烯与水加成制备乙醇的能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有C=C断裂
B.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C.C2H4(g)+H2O(l)=C2H5OH(1) △H = (E1-E2+E3-E4) kJ·mol-1
D.H2SO4是该合成过程的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18. 下图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9.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s) 3C(g)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 mol
D.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要达到t1时刻同样的平衡,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2c/3=2.4和b+c/3=1.2
20.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b极为精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21. 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
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 温度下CdS在水中的
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sp的关系为Ksp(m)=Ksp(n)<Ksp(p)<K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22. 反应CH4(g) + CO2(g) = CH3COOH(g)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该反应历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有人提出利用电化学处理,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设计为原电池,则通入甲烷的电极为负极
B.使用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和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C.由图象可知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碳碳单键
D.若设计为原电池,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为:
2CO2+8e-+8H+=CH3COOH+2H2O
图中装置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利用太阳能电
池电解水制高纯氢。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制H2时,连接K1
B.制H2时,电极3的反应式:
C.交替连接K1和K2,可使电极3得以循环使用
D.交替连接K1和K2,当该装置的总反应为电解水
时,若电极1收集到1mol氢气,则整套装置中一共转移2mol电子
24. 利用与电解转化法从烟气中分离CO2的原理如图。已知气体可选择性通过膜电极,溶液不能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为电源负极 B.溶液中Q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CO2在M极被还原 D.分离出的CO2从出口2排出
25. 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均为100 mL的两种一元酸HX、HY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固体,lg随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的酸性弱于HY
B.b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溶液中的Ka(HY)小于c点溶液
D.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
填空题(50分)
26. (12分)
Ⅰ.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H2(g) +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H1、△H2,△H1_______△H2(填“>”“<”或“=”)。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
(3)已知N2(g) +2O2(g)=2NO2(g) △H = +67.7 kJ ·mol-1,
N2H4(g) +O2(g)= N2 (g) +2H2O(g) △H =-534 kJ·mol-1,
则N2H4(g) 与NO2(g)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____。
II.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
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
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近似认为0.55 mol·L-1 NaOH溶液和0.25 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27.(14分)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二氧化碳的合理利用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证明,CO2可作为合成低碳烯烃的原料,目前利用CO2合成乙烯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0kJ mol﹣1
反应ⅱ:2CH3OH═CH3OCH3(g)+H2O(g)△H2=﹣24.52kJ mol﹣1
反应ⅲ:CH3OCH3═C2H4(g)+H2O(g)△H3=﹣5.46kJ mol﹣1
反应ⅳ:2CO2(g)+6H2(g)═C2H4(g)+4H2O(g)△H4
(1)反应ⅰ为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的图示是   (填标号)。
(2)二甲醚(CH3OCH3)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以CO2、H2为原料制备二甲醚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I.2CO2(g)+6H2(g) CH3OCH3(g)+3H2O(g)ΔH1=﹣122.5kJ/mol
II.CO2(g)+H2(g) CO(g)+H2O(g)ΔH2=+41.1kJ/mol
①在压强、CO2和H2的起始投料一定的条件下,
发生反应I、II,实验测得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
CH3OCH3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
CH3OCH3的选择性=100%)
其中表示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的曲线是    
(填“①”或“②”);温度高于300℃时,曲线②随温度升高
而升高的原因是    。
②对于反应II的反应速率v=v正﹣v逆=k正p(CO2) p(H2)﹣k逆p(CO) p(H2O),其中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a.降低温度,k正﹣k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反应II,按照n(H2):n(CO2)=1:1投料,CO2转化率为50%时,v(正):v(逆)=3:4,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   。
(3)用H2还原CO2可以合成CH3OH:CO2(g)+3H2(g) CH3OH(g)+H2O(g)。恒压下,CO2和H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该反
应在无分子筛膜时甲醇的平衡产率和有分子筛膜(能选择
性分离出H2O)时甲醇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P点甲醇产率高于T点的原因为  
 。
28.(14分)
实验室以工业废渣(主要含,还含少量、、FeO、)为原料制取晶体和轻质,其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时pH 3.4 2.7 7.6 11.3
完全沉淀时pH 4.7 3.7 9.6 /
②已知常温下,,,
过量的强碱可将转化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浸取”时加快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
(2)“浸取”时,转化为,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废渣粉末“浸取”时,反应温度需控制在60~70℃,若温度过高将会使分解而导致的转化率下降,合适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
(4)“滤渣1”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适量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调pH”除铁和铝时,应调节溶液的pH≥___________;同时,要控制溶液中的pH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转化为。当大于___________mol/L时,开始转化为 (此时可认为离子浓度为)。
29.(12分)
I.图中甲装置为CH3OCH3碱性燃料电池,
其电极均为Pt电极。装置乙中,C、D电极为
Pb电极,其表面均覆盖着PbSO4,其电解液为
稀H2SO4溶液。
①写出甲装置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乙装置中D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有46 g二甲醚参加反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II.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滴定时,1mol与1mol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称取样品1.4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n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__
_______ _______。
(2)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___mL。
(3)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2022/2023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A A D D B C B C B C A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A B B B D C D
26.(12分)
= M 2N2H4(g)+2NO2(g)=3N2(g)+4H2O(g) H=-1135.7kJ/mol
环形玻璃搅拌棒 C -56.8kJ/mol
27.(14分)
放热 A ①
温度高于300℃时,反应II起主导作用,反应II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升高
减小 0.75 分子筛膜能不断分离出H2O(g),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28.(14分)
(1)将废渣研磨成更细的粉末(或适当升高温度、或充分搅拌、或适当增大溶液浓度等)
(2)
(3)水浴加热
(4)
(5)4.7
29.(12分)
Ⅰ:①O2+2H2O+4e-===4OH- ②PbSO4+2e-===Pb+SO ③12
Ⅱ:(1)无色变为浅红,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22.60 (3)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