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鉴赏古代
诗歌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
2022 全国甲卷 《画眉鸟》欧阳修、《画眉禽》文同 鉴赏事物形象
全国卷2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3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1 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 鉴赏诗歌语言
新高考1卷 《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 全国卷1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
全国卷2 《读史》王安石 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3 《苦笋》陆游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9 全国卷1 《题许道宁画》陈与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2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全国卷3 《插田歌》刘禹锡 鉴赏诗歌语言
2018 全国卷1 《野歌》李贺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全国卷2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游 鉴赏诗歌形象
全国卷3 《精卫词》王建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五年高考真题诗歌
年份 卷 别 题 型
2020年 天津卷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19年 全国卷3 与《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7年 全国卷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17年 山东卷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
2015年 湖北卷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析妙字 品诗情
2023届诗歌复习之
鉴赏语言
1、了解炼字题高考常见考查方式。
2、了解所炼之字从哪些角度分析。
3、规范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一、品味关键词(炼字题)
年份 卷 别 题 型
2020年 天津卷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17年 山东卷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
2016年 全国卷3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5年 全国卷2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015年 湖北卷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2015年 山东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年份 卷 别 题 型
2020年 天津卷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17年 山东卷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
2016年 全国卷3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5年 全国卷2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015年 湖北卷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2015年 山东卷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数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动词
动词
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2)炼形容词: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炼副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4)炼数量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问题】请赏析“穿”字的妙处。
“穿”穿的本意是开凿,穿孔的意思 ,引申为戳,刺,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岩石参差突兀,直插云霄的特点。营造了雄浑磅礴的意境,体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情思。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释含义,描景象
2、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明手法,谈作用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点效果,表感情
答题步骤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川陕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
典例1
典例1
①“斗”字,意为“相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之势。
②“攒”字,意为“积攒”,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辦,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①縠:有皱纹的纱。縠皱:指波面生纹,如同细縠细皱。
【问题】“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王国维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请说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释含义/描景象:“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二:明手法/谈作用: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通感,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步骤三:点意境/表感情: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③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④ ,天上接行杯⑤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⑥ 。
【问题】第二联“雁引愁心去”一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一句中哪个字最传神?请说明理由。
【注】 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②迥:辽远 ③山:君山 ④下榻:留宿处 ⑤ 行杯:浮杯,流觞 ⑥ 回:回荡
步骤一:释含义/描景象:“引”是“带走”的意思。雁儿高飞,有意为诗人带走被流放的愁心。
步骤二:明手法/谈作用: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与下句君山多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三:点意境/表感情:营造了清新欢愉的意境,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炼句题
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
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二、赏析关键句(炼句题)
1、散译整句诗的大概意思。——释含义,描景象
2、结合整首诗词,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关键字词等方面细致分析诗句的巧妙之处。——明手法,谈作用
3、指出诗(词、曲)句在整首诗(词、曲)中所表达的感情、营造的氛围或揭示的哲理。——点效果,表感情
答题步骤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典例2
典例2
①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第一步,散译整句诗的大概意思】
②运用象征,北风呼啸,指诗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暗指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乐观旷达【第二步,明手法,谈作用】
③表达了诗人虽感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第三步,点效果,表感情】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①,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山木女郎祠③。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对点演练
对点演练
①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
②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的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
③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
①这两句写诗人和友人分别后,却想象和友人共看明月,想象友人也应该在聆听子规鸟的叫声。
②借景抒情:借蜀地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借用子规鸟典故,盼望友人早归。
③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
三、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简洁洗练、沉顿挫浑、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清新飘逸、雄健高健、悲壮苍凉
常见诗人、流派语言风格
李 白——
杜 甫——
白居易——
陶渊明——
李商隐——
王 维——
温庭筠——
高 适——
李清照——
陆 游——
王昌龄——
杜 牧——
豪迈飘逸
沉郁顿挫
通俗易懂
朴素自然
朦胧隐晦
清晰自然
绮丽香艳
悲壮苍凉
缠绵悱恻
慷慨激昂
雄健高昂
清健俊爽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诗歌风格主要类别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豪放飘逸。
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全诗显得景象豪放、变幻莫测,这是豪放飘逸之美。
(5)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6)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7)悲壮慷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8)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6分)
典例3
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
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提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典例3
①“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②“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2分)
③“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2分)
雨余小步
【清】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荑(tí):茅草的嫩芽。
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对点演练
对点演练
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雨余步步,见美好春景,心情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