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清北1、2班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的大量使用——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往返、“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冬奥会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合金材料
B.冬奥会火炬采用代替天然气作燃料,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C.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D.飞船返回舱表层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棉花、蔗糖和麻均为糖类②谷氨酸钠是常见的增味剂③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制造肥皂④煤的干馏、石油分馏和石油裂化均属于化学变化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思想是“先污染后治理”⑥在大豆蛋白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蛋白质会发生变性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①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②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③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④卤素单质的熔点从F2到I2逐渐升高,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从Li到Cs也逐渐升高⑤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⑥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同周期,且相邻,Y的原子序数与Q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WQ的水溶液为强酸,五种元素可形成有机化合物M,其结构简式如图(W未表示出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Q>X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Q>Y>X
C.简单离子的半径:Q6.根据下表中有关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10-10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主要化合价 最高价 — +2 +1 +5 +7 +1 +5 +3
最低价 -2 — — -3 -1 — -3 —
A.元素原子序数④大于⑦ B.②③号元素不可能处于同一周期
C.⑤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D.⑧号元素是金属元素
7.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如图所示四种实验方案用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 B.仅①②③ C.仅①③④ D.仅②③④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氯水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2杂质
B.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杂质
C.液氨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汽化时吸收大量热,可作制冷剂
D.常温下,铝制容器可盛装浓硝酸和浓硫酸
9.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其熔点为33℃,沸点为73℃,遇水易反应。实验室可用图装置制取ICl3,制备的反应原理:I2+3Cl2=2ICl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装置甲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可以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
B.装置乙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说明丙装置可能发生堵塞
C.装置丙中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Cl2
D.装置戊中的碱石灰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
10.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 2NH3(g)+CO2(g)。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个数有
①v(NH3)正=2v(CO2)逆②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④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⑥密闭容器中CO2的体积分数不变⑦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1.将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生电流,称为燃料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通入CH4的电极为正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O+O2+4e-=4OH- ③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是CH4+2O2+4e-=CO2+2H2O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8e-CO32-+7H2O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②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③
12.根据下图所得判断正确的是( )
已知:I2(g)=I2(s) ΔH=-62.4kJ/mol
A.图1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I(g)H2(g)+I2(g) ΔH=+9.4kJ/mol
C.图2中若I2的状态为固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①
D.断裂1molH2(g)和1molI2(g)中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大于断裂2molHI(g)中化学键需要能量
13.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烷烃同系物的熔沸点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再递变到固态
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从比水轻递变到比水重
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同系物都不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4.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到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和烃中一定含有乙烯
B.该混合烃与卤素单质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C.混和烃中含有的烷烃的二氯代物有两种
D.120℃下,取0.1mol该混和烃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容器内的压强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15.化学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作用显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用体积分数为95%的医用酒精杀灭新冠病毒
B.口罩中的聚丙烯树脂,可由丙烯经加聚反应制得
C.84消毒液能使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用于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
千金藤素(化学式为)属于有机化合物,中国科学家发现其对新冠病毒具有显著抑制效果
二、填空题(共55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实验中甲同学将a g Cu片和12 mL 18 mol·L-1浓硫酸放入圆底烧瓶中加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一定量的 H2SO4和Cu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装置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实验装置中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
(4)F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SO3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5)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
(6)下列足量药品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填字母)。
A.Fe粉 B.BaCl2溶液
C.Ag D.Na2CO3溶液
(7)甲同学向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单质,使铜片全部溶解且仅生成硫酸铜溶液,请问该气体单质是_______(填名称),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17.分别按如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 为电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中比乙中慢
E.乙的外电路中电流方向Zn→Cu
F.乙溶液中向铜片方向移动
(2)某同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Cu=Cu2++2Ag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①正极的材料是_______,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是:_______。
③当反应进行到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材料,测得某一电极增重了5.4g,则该原电池反应共转移的电子数目是_______。
(3)Mg、Al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若电解液为盐酸,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的电极材料为_______。
18.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和D2C2;C、E同主族。
(1)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E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C、E元素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写化学式)。
(3)元素C、D、E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写出化合物D2C2和C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写出A2C2和C、E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9.有机物A~E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一种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2)A→B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石蜡的分解不仅可获得A,还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烷烃。写出该烷烃主链碳原子数为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实现B和D制备E的反应。
①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试管甲中使用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试管乙中的试剂F为_______。文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清北1、2班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答案
1.C
【详解】A.汽车尾气可产生大量的烃、氮及碳的氧化物等废气,可形成光化学污染,后果是使人们咳嗽、气喘,A不符合题意;
B.使用含磷洗衣粉,将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偏高,使植物耗氧增加,最终使水质下降、缺氧而使水栖生物死亡,B不符合题意;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近代工业大量向空中排放温室气体CO2而形成的,C符合题意;
D.氟氯烃可产生能使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分解的卤原子(起催化作用),而形成臭氧空洞,使人们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致使皮肤癌患者增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燃烧的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代替天然气作燃料,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B正确;
C.与为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互为同位素,C错误;
D.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①棉花、麻都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多糖,蔗糖为二糖,均为糖类,故正确;
②谷氨酸钠是国内外应用的鲜味剂,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强其呈味作用,故正确;
③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虽然较大,但比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多,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④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为化学变化;石油裂化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将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沸点较高的烃破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全过程,为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⑤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错误;
⑥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析出,故正确;
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⑥;
答案选B。
4.B
【详解】①第ⅡA元素硫酸盐的递规律,硫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①正确;
②同一族元素的氢化物的物理性质具有相似性,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气体,非金属性:Se③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其溶液LiOH溶液是碱溶液,③错误;
④卤素单质的熔点从F2到I2逐渐升高,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从Li到Cs也逐渐降低,④错误;
⑤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导体和绝缘体性质,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副族属于过渡元素,⑤错误;
⑥卤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可推知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⑥正确;
故答案为:B。
5.C
【分析】W、X、Y、Z、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M的结构可知,Q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Y的原子序数为7,为N元素,又因为X、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Q为Cl元素,W能形成一根共价键,则W为H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水分子间及氨气分子间均存在氢键,熔沸点高,常温下水为液态,水的沸点更高,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烷,分子间作用力更强,氯化氢沸点高于甲烷,故简单氢化物熔沸点H2O>NH3>HCl>CH4,A正确;
B.非金属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N>C,B正确;
C.Cl-核外三层电子,离子半径大于N3-、O2-,N3-、O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大半径小,N3->O2-,故简单离子半径Z<Y﹤Q,C错误;
D.M的官能团是硝基、氯原子,含有相同官能团,且与M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还有2种,硝基和氯原子处于邻位和间位,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①只有-2价,处于第ⅥA族,则①为O;⑤有+7、-1价,则为Cl;③⑥最高正价为+1,处于第ⅠA族,原子半径大于其它原子,且⑥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③为Li,⑥为Na;④⑦有+5、-3价,处于ⅤA族,④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②最高正价为+2,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故②为Mg;⑧最高正价为+3,处于ⅢA族,原子半径比Cl小,故⑧为B;
【详解】A.④⑦有+5、-3价,处于ⅤA族,④的原子半径较大,故④为P、⑦为N,元素原子序数④号的大于⑦号,故A正确;
B.②为Mg,③为Li,则②、③号元素不处于同一周期,故B错误;
C.⑤为C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ClO4,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故C正确;
D.⑧为B元素,属于非金属性元素,故D错误;
答案选D。
7.A
【详解】图①梨失水变干表现出浓硫酸的吸水性;图②可通过胆矾晶体变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③通过观察KNO3晶体析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④浓硫酸的液面上升,水的液面下降,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综上所述故选A。
8.B
【详解】A.FeCl2能够与Cl2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因此可用氯水除去FeCl3溶液中含有的少量FeCl2杂质,A正确;
B.CO2、HCl都能够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因此不能使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杂质,应该使用只与HCl反应的饱和NaHCO3溶液除杂,B错误;
C.液氨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当液氨汽化时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作制冷剂,C正确;
D.浓硝酸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遇铁、铝时,会在金属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常温下,铝制容器可盛装浓硝酸和浓硫酸,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D
【分析】甲中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乙中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挥发出的氯化氢,丙中氯化钙为干燥剂,丁中氯气与碘单质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戊中碱石灰可以除去多余的氯气,同时碱石灰也可以防止空气的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丁中,据此分析。
【详解】A.高锰酸钾氧化浓盐酸当中的氯离子生成氯气,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 A正确;
B.若丙中U型管堵塞,则气体会滞留在装置乙中,导致乙中长颈漏斗液面上升,B正确;
C.氯化钙是干燥剂,因此丙的作用是干燥制得的氯气,C正确;
D.碱石灰可以除去多余的氯气,无水氯化钙不能除去氯气,故装置戊中的碱石灰不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D错误;
故本题选D。
10.B
【分析】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当一个变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
【详解】①根据定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该反应为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加,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③由质量守恒定理,该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增加,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当其不变时,反应达平衡;④因为反应只有生成物为气体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根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⑤该反应为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气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变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⑥因为反应只有生成物为气体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所以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⑦该反应中,只有气体产物为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在增加,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
综上①②③⑤⑦能判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选B。
11.B
【详解】在碱性条件下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为CH4+2O2+2OH-=CO32-+3H2O。CH4发生氧化反应,通入CH4的电极为负极,通入O2的电极为正极,①错误;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O+O2+4e-=4OH-,②正确;通入CH4的一极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③错误,④正确;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⑤错误,⑥正确;正确的有②④⑥,答案选B。
12.B
【详解】A.图1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图1,可知H2(g)+I2(g)2HI(g) ΔH=-9.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HI(g)H2(g)+I2(g) ΔH=+9.4kJ·mol-1,B正确;
C.根据已知I2(g)=I2(s) ΔH=-62.4kJ/mol,以及H2(g)+I2(g)2HI(g) ΔH=-9.4kJ·mol-1,可知2HI(g)H2(g)+I2(s) ΔH=-53.0 kJ/mol。曲线①表示是吸热反应,而HI(g)分解生成H2(g)和I2(s)是放热反应,C错误;
D.根据△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根据图1,H2(g)和I2(g)反应生成HI(g)是放热反应,△H<0,可知断裂1molH2(g)和1molI2(g)中化学键需要的能量小于断裂2molHI(g)中化学键需要的能量,D错误;
答案选B。
13.B
【详解】A.烷烃同系物的熔沸点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再递变到固态,选项A正确;
B.烷烃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但总比水轻,选项B不正确;
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选项C正确;
D.烷烃的结构决定了化学性质,碳原子是饱和状态,所以均不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4.D
【分析】设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xHy,根据图像,1mol烃燃烧生成1.6molCO2和2molH2O,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根据平均值法,混合烃中一定有甲烷.
【详解】A.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6H4,根据平均值法,混合烃中一定有甲烷,另一种气态烃碳原子数≥4、H原子数一定等于4,另一种烃可能是乙烯、丙炔等,故A错误;
B.根据A选项,该混合烃是甲烷和不饱和烃的混合物,不饱和烃能与与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该混合烃是甲烷和不饱和烃的混合物,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故C错误;
D.120℃下,该混合烃燃烧的方程式为C1.6H4(g)+2.6O2(g)=1.6CO2(g)+2H2O(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取0.1mol该混和烃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容器内的压强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选D。
15.A
【详解】A.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杀灭新冠病毒,故A错误;
B.丙烯含有碳碳双键,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故B正确;
C.84消毒液能使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用于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故C正确;
D.千金藤素(化学式为),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正确;
选A。
16.(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 品红溶液褪色 将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D试管口
(3)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D
(5)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不断减小,稀硫酸与Cu不反应
(6)AD
(7) 氧气 2Cu+2H2SO4+O2=2CuSO4+2H2O
【分析】浓硫酸与Cu反应产生的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SO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B装置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所以F中应盛放饱和NaHSO3溶液,以减少SO2的溶解,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由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D内盛品红溶液,当C中气体集满后,D中有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将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塞在D试管口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3)当D处有明显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B中压强增加,此时B装置中的现象是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F中应盛放饱和NaHSO3溶液,以减少SO2的溶解;
(5)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稀硫酸与Cu不反应,所以虽然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Cu完全溶解;
(6)余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气体、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由于产物含有硫酸铜,不论酸是否剩余都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AD;
(7)要使Cu片全部溶解,应该加入氧化剂,通入的单质气体应为O2,可不引入新的杂质;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u+2H2SO4+O2=2CuSO4+2H2O。
17.(1)CD
(2) 银(或Ag) Cu-2e-=Cu2+ 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0.05NA
(3) 2H++2e-=H2↑ 铝(或Al)
【分析】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
②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
③电子流向是负极流向正极;
④电流流向是正极流向负极;
⑤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
⑥可以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负极,若两极都发生反应则活泼性较强的一极是负极;
⑦一般负极溶解逐渐溶解,正极逐渐增重或有气泡产生;
⑧一般有氧气参与的一极是正极;
【详解】(1)A.如图甲,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甲烧杯中不能形成原电池,Cu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现象,装置乙为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如图,甲装置中虽然没有形成原电池,但是Zn与硫酸发生反应,,减小,pH增大;装置乙为原电池,总反应为,减小,pH增大,故C正确;
D.装置甲为化学腐蚀,装置乙为原电池,所以装置乙反应生产气体的速率快,故D正确;
E.装置乙为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从Zn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Cu极,故E错误;
F.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装置乙为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向Zn极移动,故F错误;
故填CD;
(2)①如图,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其中Cu比Ag活泼,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填银(或Ag);;
②该电池中,Cu作负极,Ag作正极,电子从Cu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Ag极,故填从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③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g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正极增重,生成5.4gAg时,转移电子数目为,故填;
(3)可以和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负极,若两极都发生反应则活泼性较强的一极是负极;如图,若电解液为盐酸, 因Mg比Al活泼,所以Mg作为负极,Al为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为;若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因Al能与NaOH反应,所以Al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g作正极,故填;铝(或Al)。
18.(1) 第三周期 IA
(2) H2SO4 H2O
(3)Na> S >O
(4)2Na2O2+2H2O= 4NaOH + O2↑
(5)H2O2+ SO2=H2SO4
【分析】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则B的最高化合价为+5,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应为N,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应为O,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和D2C2,则D的化合价为+1,应为Na,C、E同主族,则E为S。
【详解】(1)D为Na,核电荷数为1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I A族,B为N,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E为S,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同主族元素对应氢化物稳定性逐渐降低,所以氢化物较稳定的是H2O;
(3)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4)D2C2为Na2O2,C的气态氢化物为H2O,反应方程式为;
(5)H2O2与 SO2反应方程式为。
19.(1)
(2) 加成反应 羧基
(3)
(4)、
(5) 防止暴沸 饱和溶液
【分析】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A是乙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B是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C是乙醛、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E是乙酸乙酯。
【详解】(1)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A是乙烯,丙烯和乙烯属于同系物,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2)A→B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化学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D是乙酸,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3)B→C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烷烃,12n+2n+2=86,n=6,分子式为C6H14,该烷烃主链碳原子数为4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5)①甲中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试管甲中使用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暴沸,为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试管乙中的试剂F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