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后母戊鼎 商 高133厘米,重875千克
文 明 之 光
艺术瑰宝——中国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中国青铜器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形成,在商、周时期达到高峰。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青铜器分类
青铜器的种类品种繁多,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的纹样:
饕餮纹、夔纹、龙纹、兽面纹、蛇纹(蟠虺(huǐ)纹、蟠螭纹)、凤鸟纹、云雷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33厘米
110厘米
重875公斤
78厘米
46厘米
6厘米
《后母戊方鼎》
后母戊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戊”而铸造的,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方鼎造型方正、厚重、庄严,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后母戊鼎 商代
高133厘米,重875千克
鼎耳:双虎与人头图案
四足:兽面纹
饰带:双龙组成的兽面纹
口
耳
腹
足
四羊方尊
特点:
(1)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
(2)边缘的棱脊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
(3)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
口
耳
腹
圈足
座
利簋(guǐ)
方座饰有
兽面纹
马踏飞鸟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春秋 高118厘米, 重64.28千克
通体满饰蟠螭(pánch )纹。
腹部四角各攀附立体飞龙。
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盛开的双层莲瓣,中立一鹤,昂首舒翅。
圈足下两个卷尾兽侧首吐舌。
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鸟”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马踏飞鸟》
夔纹、龙 纹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夔纹:表现传说中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青铜器纹饰中,凡是较粗大的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称之为龙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一些典型的夔纹、龙纹
爬行龙纹(西周早期龙纹簋)
卷体龙纹(西周晚期鱼龙盘)
双体龙纹(西周早期)
夔 纹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凤鸟纹的特征比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凤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祥瑞动物,在“四灵”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物,麒麟源自兽类,凤凰则源自鸟类。从古代岩画、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器物上保存了大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型。在这些凤凰身上,有孔雀的影子,有鹰、鸮的特征且与鸡、雁、鸭也有联系。
凤鸟纹
饕餮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tāo tiè),古人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是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极为贪婪、贪吃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所以一般都有头无身。
饕餮纹的布局一般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成兽面形象,大眼、有鼻、双角,通常没有下唇。简单来说,“饕餮纹”是“兽面纹”的集大成者。
云雷纹
考一考
龙 纹
云雷纹
饕餮纹
凤 纹
作业及活动建议:
1.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
2.完成一幅有“青铜器纹饰”的平面或立体制作的作品,可绘可塑。
展示交流
1.晒一晒:展示学生作品
2.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感想、得意之处等。
课后拓展:
1.了解南陵大工山神秘古铜矿遗址。
2.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收集资料,探索青铜文化,
青铜器纹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