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4: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文中关键词句,探究孔子“与点”的真正原因
2、通过了解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探究孔子“与点”背后的深层意蕴
3、.通过理解孔子担当精神的现实意义,重拾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孔子以礼治国思想
2、探讨孔子吾与点也背后深层的思想内涵
【环节一:探究孔子“与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从文中找出最能代表孔子治国主张 ?
明确:为国以礼
(板书:礼)
2、从礼的角度看,孔子为何“不与三子”而“与点”(PPT呈现)
明确:
子路——(1)其言不让(率尔、比及三年)
(2)重军事胜于礼(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无力承担以礼治国的重任(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1)行礼的主体对象:天子诸侯(宗庙之事,如会同)
(2)礼的特点:外交规范(端章甫)
曾皙——(ppt展示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举止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谈)
行(举止):儒雅、从容、洒脱、稳重(内在修养)(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彬彬有礼(舍瑟而作)——内外兼修
言:行礼的主体对象:民众(冠礼、民俗、雩礼等)
补充:
冠礼,是中国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娶,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可以参加各项活动。
雩礼,古人求雨时举行的祭祀。如果天气大旱,就行大雩之礼。
浴乎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里面的一处活动和这里是相似的,古时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于阴历三月上巳日,临水洗濯,借以祓除不祥。只不过王羲之他们等人在晋朝时进一步雅化了,最早的时候,主要是是在周朝,他们主要的习俗就是“浴乎沂”。两者行为共同期许就是“祈福消灾”,希望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看,“浴乎沂”就不是单纯的洗澡了,它也包含的礼的内涵在里面。
(板书
礼 外在规范 天子诸侯
内外兼修 民众)
活动:这幅画面里面包含了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和谐、安定、人和人互相友爱大同理想社会,孔子一生在追求的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他以礼治国的这种期许读出来。
【环节二:探究孔子“与点”背后的深层意蕴及现实意义】
1、既然孔子如此赞同曾皙“礼”的思想,为何还要“喟然而叹”?
补充背景: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了,尤其是面临列国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节奏缓慢、有着繁文缛节的礼乐文化就受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明确:社会环境——礼坏乐崩
2、你从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无奈中的坚守——坚守礼乐文化的表现:为官、教育弟子、晚年著书立说
追问:仅仅是沿袭周礼?把以前的礼乐直接拿过来用?
传承与超越:外在规范—内外兼修 天子诸侯—民众
(板书:坚守的超越→文化的担当精神)
3、孔子地担当精神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礼崩乐坏的局面似乎是不存在的,那我们是不是还需要像孔子一样对文化继续着坚守和传承呢?
预设:多元文化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缺失、主流价值的迷失(如节庆文化等)、坚守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重塑文化自觉与自信。
【环节三:读写结合,巩固提升】
针对中学生“跪拜孔子”这一社会现象,结合孔子的思想精神,写一段时评,谈谈你的看法。 附材料:河南省宝丰县某中学不仅要求学生向孔子像下跪磕头。该校校长表示学生跪拜孔子确有其事,但他对祖宗圣贤的崇敬是油然而生的,学校并未强制要求学生下跪,而专家称“孔孟思想不能玩”“贴膏药”。
整节课板书:
外在规范 天子诸侯
为国以礼 坚守中的超越(文化的担当精神)
内外兼修 民众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