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诵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3、把握故事寓意,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
【重点难点】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对本文“庄子之道”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进一步走入庄子的世界。
二、知人论世。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三、背景介绍。
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是历史上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沧桑巨变,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迷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疲困不堪)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接近,贪图)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顺从自然之中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保全天性),可以养亲(修炼精神),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四、梳理文意。(课前预习,自主翻译)
预习检测
1.字词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xū(象声词) 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
2.一词多义
“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
(3)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3.通假字
(1)砉然向然 向通“响”
(2)技盖至此乎 盖通“盍”,何
(3)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 通“枝” ,指支
4.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我所爱好的是道。
(2)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我的)眼睛因为(筋骨交错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
五、研读文本
(一)解牛之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 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 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桑林》是商朝的一种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史载,商汤祈雨成功后,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汤之德。因商汤祈雨是在宋国睢阳的桑林门,所以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经首》相传为尧时的乐曲。
——将血腥上升为艺术
(二)技中之道
1.庖丁解牛是如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进乎技矣”(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2.庖丁所用具体的解牛之技是什么?
明确: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余游刃有余地。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也,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3.庖丁怎样懂得解牛之技呢?
明确: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4.庖丁怎样将技与道相关联?
明确:始解牛时,所见全牛 (不识道)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识道)方今之时,神遇不视 (悟道)
5.如何看待技与道的关系?
明确:技:技之所通,或此一才,或此一事,或此一艺,或此一器。
道:道者,无所不运,无所不通,一道而可旁通他道。
技中之巧,以其熟练,而自应合于天理,故而未尝无道在,可由“技”而“道”,也可由“道”而“技”。
(三)庄子之道
合作探究: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庖丁之所以能游刃有余,是因为遵循牛本身的结构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人如能顺应自然,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也可应付裕如,那么便本性无伤,天年尽享了。
文惠君听到庖丁说解牛时只要寻找关节的空隙,不可乱砍乱割,他便领悟到做事或治国都一样,只要找出关键性的地方,顺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养生主》篇,主旨在说护养生之主—精神,提示养神的方法莫过于顺任自然。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养生主要的是养神而不是养形。一切现象,都是道的物化,是暂存的,终会消失,而道却是永存的。故养生要养神,养神主要修道。——曹础基
道不是一般的避免疾役、保全驱体之道,而是生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之“道”:对于外部世界不能有太强的主观性(有为),一味将人为的手段强加于对象,就不可能得心应手。——孙绍振
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应当“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在空隙中寻找生存空间,并避开那些如骨头般强大和如筋脉般纠缠的地方。
“养生之道”: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不断积累经验,就能逐渐掌握其规律;只有谨慎认真地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达成在乱世中保全天性,最终获得精神自由。
六、课后作业
一个人应该“君子远庖厨”还是“从解牛中悟养生之道”?请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