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材: 部编新教材 课时数:1-2 教学模块:第一单元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文言文阅读
课题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文言实词、虚词、各种文言句式、现象以及它们和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思维发展与提升:怎样理解道家所说的“道”?它和自然、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儒家关注外部世界,道家关注人的内心,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自然之美,读本文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文化理解与传承: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史的两座高峰,它们如何分道扬镳,又如何在文人身上合二为一?道家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习、巩固、夯实关于课文“言”的知识点。理解、交流关于“文”的两个点:1 道法自然的思想特点2.乐在事中,敬畏万物。
学情及授课内容概要 道家思想不如儒家思想那么明确、好理解,多数时候它还充满了神秘感,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领悟,去感受去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教学方式、资源 以讲授、讨论交流、课堂练习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注重双边或多变活动,在碰撞中获取知识。
(儒家改变世界,道家改变自己)有的人,比如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改变世界,有的人却不断在追问:我该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古代另一位思想家——庄子的步伐,看看他是怎样认识自己以及这个世界的?以“庄周梦蝶”为例。【点拨】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这个故事说明了:道家思想讨论的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它和儒家思想的最大区别。【关键词】背景 庄子 思想(复述故事梗概)【提问】请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字)?【点拨】一个庖丁(屠夫、厨工)的技术发展史。【清障】扫清以下文字障碍:所踦(yǐ) 砉(xū)然 騞(huō)然 大卻(xì) 大 軱(gū) 发硎(xíng)大窾(kuǎn) 怵(chù)然 謋(huò)然 有间(jiàn) (生活时代、生平经历、主要贡献)【时代】庄子,名周,字子休,约前369-前286年,宋国蒙邑人。【生平】庄子一生只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后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贡献】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背景】战国时期,各路诸侯逐鹿天下,战争频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庄子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反抗这个世界,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崇尚“‘无为’”。《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其内容丰富,想象奇特,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关键词】实词 虚词 句式 翻译(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活动】提请学生翻译,老师点评,并和学生互动,掌握以下知识要点:【重点词语】庖丁解牛:分解,即剖开,分割。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砉然向然:均为助词,前者是象声词词尾,后者是形容词词尾。莫不中音:合乎。乃中《经首》之会:副词,又,还。【通假字】砉然向然:“向”通“响”,响亮的声音。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词类活用】手之所触:动词做名词,接触的地方。肩之所倚:动词做名词,倚靠的地方。膝之所踦:动词做名词,支撑,接触的地方。足之所履:名词作动词,踩。【古今异义】乃中《经首》之会古义:指节奏。今义:会议或有某方面的能力。(以古鉴今,学以致用)【请讨论】庄子把庖丁解牛的过程描绘得很生动,他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点拨】描写分三个过程,分别是: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结合这两段来分析:有什么:人、刀、牛(名词陈述)怎么样: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形容词、动词描绘)像什么: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形象化)(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活动】提请学生翻译,老师点评,并和学生互动,掌握以下知识要点:【重点词语】1.庖丁释刀对曰:放下。2.进乎技矣:超过。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4.官知止而神欲行:耳眼等器官的感觉,这里指视觉。5.批大郤:击。6.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7.因其固然:依照。8.技经肯綮之未尝:筋骨结合的地方。9.而况大乎:大骨。10.良庖岁更刀:换。11.族庖月更刀:众,一般。1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13.而刀刃者无厚:名词,厚度。1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很宽绰的样子。15.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16.如土委地:掉落、卸落。17.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通假字】1.批大郤:“郤”通“隙”, 空隙。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指支脉。3.动刀甚微,然已解:“”通“磔”,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2.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虽然,每至于族古义:到了,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5.吾见其难为古义:很难下刀。今义:使人为难。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行动因为(之)。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7.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2.良庖岁更刀,割也。 判断句3.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断句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古鉴今,学以致用)【请讨论】庖丁解牛,神乎其技,从中启发我们:学好一门手艺或修炼一种艺术,应该经历哪几个阶段?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例子?【点拨】可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排除一切干扰,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第二阶段:精研深磨,充分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掌握方法(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第三阶段: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走向炉火纯青的“心流”境界(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追本溯源 学以致用)1.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2.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3.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4.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的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关键词】道 术 境界(全文始于“技”,终于“道”,作者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点拨】第二段看到庖丁解牛的过程,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末尾听完庖丁讲述自己的成长史,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的“养生”就是养生之“道”。那么何为“技”?何为“道”呢?先给结论:道=物+技+人再用文字表述就是:“道”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理想境界,是人在充分把握事物特点和规律,完全掌握做某件事的全部技艺以后,不用思考、不用刻意,完全凭借“心流”,顺其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令人赞叹的地步。最后以本文为例解释:前三年,庖丁一直在专注于研究物——牛的特点(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第一阶段,即充分了解“物”。三年以后,他“目无全牛”,也就是完全掌握了牛的结构特点,知道了解牛的步骤和规律,这是第二阶段,即熟练掌握“技”;现在,庄子解牛,已经不再关注牛和技艺,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说完全凭感觉,19年只用同一把刀,就能轻松完成任务,这是第三阶段——得“道”阶段,即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当然,“得道”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这种境界,现实中你可以无限接近,但不可能真正达到。庄子的贡献是给我们指明了一种方向: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要只停留在事物本身,也不要只追求技艺,而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你所从事的事情中,了解它的全部特点和规律,最后达到一种忘我境界,这样就不仅能把它做到最好,更能沉浸其中地享受它。(学以致用!)文学作品里常常有“道”这种思想的具体运用,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在石壁上发现了剑魔独孤求败刻下的字,其中有这么几句:【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无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你看:紫薇软剑、玄铁重剑、无剑。这三把剑可以这样来解释:1.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独孤求败用紫薇软剑来驰骋天下,这时,他依靠的是剑,是用剑作为“物”的性状来发挥威力。没有这把剑,也许他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很多。这时,对于剑的运用,他只达到了“器物”的层面。2. 玄铁重剑。三十岁到四十岁,他开始用玄铁重剑。剑只是一个介质,本身并不锋利,大巧不工。他是用本身的招数在驱动着剑,恃之横行天下。这些招数,这些使用剑的方法,就是“技”。这时,对于剑的运用,他已经达到了“技”的层面。3. 无剑。四十岁后,他终于做到了受众无剑,心中有剑,草木竹石皆可为剑,以无剑胜有剑。他掌握的,是达到目标的“道”,这个“道”,不会因为对象(物)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方法(技)而改变。这时,对于剑的运用,他终于达到了“道”的层面。后来,导演把这种思想排成了影视作品,参考《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向张三丰学剑”这一片段。( 回首千里暮云平) 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文言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等【文化现象】对于“技”和“道”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练习,你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努力,试着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板书设计(巩固升华:指定教辅资料或配套练习) 教学感言:学习的痛苦是暂时的,学不到的痛苦是终身的。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检查预习
知识储备
1~2段
讨论交流
3~4段
讨论交流
成语积累
重点讨论
知识迁移
课堂回顾
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