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维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本文通过寓言故事形象说理的特点。
3、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4、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于庖丁解牛的描写,体会庖丁解牛之美。
2、分析理解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3、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先秦诸子选读》的《庄子选读》中那个技术高超的匠石吗?他的技术达到何种程度?明确:成语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6)。’自夫子之死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今天我们来走进庄子笔下的另一位技艺高超之人,他就是解牛游刃有余的庖丁。
二、解题(多媒体展示)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三、知人论世
(一)走进作者
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于丹教授在《<庄子>心得》中写道:“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 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庄子》如是评价:“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思想主张 庄子主张“天道无为”。 “天道无为”的思想,是一种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庄子主张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庄子 德充符》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用“异者”的眼光去看,那么,肝与胆的距离就像楚和越那样遥远;如果你用“同者”的眼光去看,那么,万物都是一样的。
庄子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庄子 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提出一种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不感到自己的存在,不追求什么功名事业,不顾及别人对自己的毁誉,这种人在精神上才是自由的。
(二)写作背景
战国是个动荡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勃勃向上,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孜孜不倦,游走四方。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这是《庄子·养生主》写作时大的时代背景。作为诸子中的一员,传统上庄子被视为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不甘于无声息的消亡,但也不想跟不上时代,只能是无为无不为,在夹缝中求生存。《养生主》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教科书。
四、基础知识(多媒体展示)
1、生僻字
所倚yǐ 所履lǚ 所踦yǐ 砉hūa然 騞huō然 批大郤xì 导大窾kuǎn
肯綮qìng 大軱gū 硎xíng 謋huò然 踌chóu躇chú满志 怵chù然
2、多音字
中zhòng音 更gēng刀 有间jiàn 难为wéi 藏cáng之
3、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xiǎng 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hé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shàn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问:故事涉及的主要人物庖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明确:庖丁绝不是一般的厨师,他是众多厨师中的佼佼者,他可谓是一代名庖!他高超的解牛技艺曾让文惠君赞叹不已。
2、问:庖丁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
明确:(1)他解牛好像是一次艺术表演(第一段解牛场面)。(2)解牛数千,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解牛游刃有余。(第三段)
六、探究文本
(一)欣赏“解牛之美”――生读第一段
1、在庄子的笔下,庖丁解牛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请问庄子如何描写庖丁解牛场面的?
明确:抓住动词、拟声词,运用比喻的修辞,从动作、声音和节奏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庖丁解牛时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的动作描写,显示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砉然,騞然”声音及“桑林之舞”“经首之会”两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庖丁动作的节奏感。总之,庖丁解牛给人: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听觉的盛宴。
2、请问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明确:不仅仅是。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术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你看,庖丁解牛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庖丁“解牛之美”――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
(二)探讨“解牛之道”―― 生读第三段
1、讨论: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生读第三段
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明确: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
第二层是讲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现在,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第三层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而且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而刀刃新发于硎”。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学生讨论出神入化的原因,多媒体展示(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2)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3)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名庖成长的阶段:解牛的三种境界――始之解牛,无非牛者;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方今之时,以神遇牛。这三个阶段就是庖丁对解牛规律由不懂到认识再到运用的过程。
无论是解牛,还是做学问,还是人生,道理与此相同。请看国学大师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多媒体展示):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三)文惠君悟养生之道
1、听了庖丁的解牛经验,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的“养生”哲理是什么呢?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拓展的教学资源,《全程设计》)第85页)
拓展材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 养生主》总论
【参考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求取无限的知识,那是费力伤神的。既然这样还要追求知识的渊博,那就难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了!做善事不必贪图名利,做恶事不要惹上刑戮之灾。顺应督脉自然中和之气作为打通经络的主要方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老人,可以享尽天年。
明确; 养生:一切顺其自然(道法自然),避开矛盾,夹缝生存。
2、思考: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分析:用 牛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 社会 ,用 刀 来比喻 生命 。
明确: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你看,庖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绝不勉强硬砍,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然锋利如新,解牛时游刃有余;养生的道理也是这样,只有顺应环境或者说道法自然,把握规律,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幻灯片:庖丁解牛道进乎技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有余,道家养生道法自然把握规律避开矛盾夹缝生存。)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顺应自然”。
七、学生悟道――妙笔生花:
1、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该寓言对你的启示的话。
学生练笔,发言。多媒体展示角度: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反复实践(链接视频炒东坡,图片,学生表演电子琴)
2、小结
用心感悟,总会有收获的。文惠君感悟到了养生之道,同学们也悟到了许多道理,如为学之道、为人之道以及生活之道。其实大家也有心得。(幻:于丹心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八、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步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最后送一副对联给大家:启生寄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进乎技,后生求学前途无量德高于识(幻)
九、课后作业
一.整理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
1、归纳“为、于、然”这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找出文中的几个古今异义词。
3、积累文中出现的几个成语。
二、发挥想像,编写传记:《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提示: 1、尽量多地使用课文的材料。
2、可从奋斗目标、成长阶段、解牛经验、
解牛态度等方面来谈。
附: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