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8 16: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观察北宋1111年形势图,回答问题。
2、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1、北宋是否统一了全国?
导入新课
(一)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原因:受中原文化影响
(二)辽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临潢府
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民族:
契丹族
影响:
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三)西夏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国号:
11世纪前期
元昊
大夏,史称西夏
夏景宗 李元昊
都城: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民族:
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为羌族的一支。
党项族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兴庆
原因:受中原文化影响
(四)西夏治国措施
1、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西夏符牌
《冶铁图》(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
西夏文字
(四)西夏治国措施
1、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2、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创制西夏文字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辽(契丹)
西夏
契丹族
10世纪初
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
(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兴庆
(今宁夏银川)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东京
(今河南开封)
政权并立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背景: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
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
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宋太祖晚期
宋太祖
(927—976)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
宋太宗
(939—997)
数次攻辽

宋真宗
宋真宗
(968—1022)
攻辽失利,改为防御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2.背景:
1.时间:
3.结果:
宋真宗1004年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4.影响: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讨论: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澶渊之盟》的看法。
材料一:(1004年)宰相王钦若 :“城下之盟虽春秋时小国犹耻之,今以万乘之贵而为澶渊之举,是盟于城下也,其何耻如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1029年)“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据统计北宋耕地面积增加了68%左右)
——《宋史》
材料三:(1044年)宰相富弼:“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
——《资治通鉴》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但《澶渊之盟》换来了长期的和平,有利于边疆民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宋夏和议”
1.背景:
西夏多次进攻北宋,宋夏都遭受了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结果:
北宋和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意义: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根据相关史事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思考宋辽、宋夏议和的影响。
知识拓展:宋与辽、西夏的互市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①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榷场形制想象图
积极影响:(中华民族发展史看)
①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
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
①在政治上,和议给北(南)宋带来了莫大的屈辱;
②在经济上,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政权 民族 时间 人物 都城 兴起原因 与北宋关系

西夏
议和影响 契丹族
916年
耶律
阿保机
上京
兴庆
党项族
11世纪
前期
元昊
①1004,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
②1005,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宋辽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
②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民族交融。
消极影响:①在政治上,和议给北宋带来了莫大的屈辱;
②在经济上,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受中原文化影响
促进民族大交融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澶渊之盟
宋夏和约
澶渊之战
宋夏战争
西夏

北宋
本课小结
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描述的是哪个盟约后出现的场景(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这对边境地区的影响是( )
A.边界地区贸易兴旺 B.双方继续征战不休
C.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D.人们仍处在战乱之中
3.辽圣宗时,萧太后倚重的汉官韩德让,“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这突出说明了( )
A.辽统治者重用汉人做官 B.北宋对辽构成重大威胁
C.辽与北宋之间已无矛盾 D.辽与北宋关系逐渐缓和
A
A
D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说明澶渊之盟( )
A.维持了宋辽长时间的和平 B.实现了宋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瓦解
A
5.北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并存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体现了该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民族交融 B.政权并立 C.藩镇割据 D.战乱不息
6.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之间交换物品,且数量很大。这种状态(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宋辽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民族之间相互征服
A
C
7.下表观点是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由此可见( )
观点 观点来源
锐旅怀忠节,群胡竄北荒。 坚冰销巨浪,轻吹集隹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撰《北征回銮诗》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苏轼《东坡应召集》,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
以屈辱换取苟安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1941年
对宋辽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历史教授赵永春论文,发表于2008年
A.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 B.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