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表格式 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小猴子下山 教案(表格式 共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5: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18 小猴子下山》教学预案(详案)
备课类型 详案 设计教师 吴真真
课题及课时 《18 小猴子下山 》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这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语言丰富活泼。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小猴子的行为中得到启示: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本文构段有特色,第一至四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利用这个形式读懂故事内容。本文插图生动形象,图文对应,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象化的语言,是触发学生想象的媒介和学习课文的凭借,教学时可以灵活用图,将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体会不同的词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借助课文插图、动作表演来理解,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在本文的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了解“又()又()”的词语形式并积累运用。
学习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识字、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猴”“掰”“扛”等12个生字,会写“块、往”两字。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积累“又()又( )”形式的词语。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难点: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积累“又()又( )”形式的词语。
教学准备 PPT
预设流程 第一课时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导语:我们班的温扬澄小朋友讲的故事里给我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小猴子)。看,今天,我就把这小猴子请来了,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吧。揭示课题:(读好轻声词“猴子”)“猴”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生字,它的偏旁是-(反犬旁),猴子是兽类,所以它是“反犬旁”。(齐读)导入新课:这只小猴子听说山下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心里痒痒的,于是就下山来,课文的题目就叫作-《小猴子下山》。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借助路线图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提示:看图,读故事。标自然段。指名读5个自然段。学习活动一:独学:用“_______”画出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读后交流,随机出示4句话。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学习活动一:独学:(2)根据课文内容排序。①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放到路线图中?②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小兔子。板块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划找猴子的所见所做学习活动二:(1)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先去玉米地里看看。(齐读第一自然段,正音“结”)2.学习活动二:(2)请用“~~~~”划出猴子看见了什么东西?交流画好的句子,(板贴“又大又多”)练习读好“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读出当时小猴子的高兴。3.学习活动二:(3)用“○”圈出小猴子的动作。学习生字“掰”和“扛”。(示范圈画并板贴“掰”“扛”)①“掰”:这个掰字很有意思,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两只手在分东西)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下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理解这个“掰”字吧!动作演示: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掰玉米的,我们也一起来掰掰玉米吧!②除了掰玉米,我们还可以说掰( )。(教师拿出饼干、面包、橘子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说)所以说“掰”就是左右分东西。③“扛”:小猴子掰好玉米,扛着往前走。看看小猴子,“扛”是怎样的动作 我们还可以说扛( )。(扛大米、扛锄头、扛箱子)你看,我们扛的都是比较重的东西,对小猴子来说,这玉米也是很重的。4.朗读指导。小猴子掰了玉米,扛着走多高兴啊,我们开开心心地来读。(练读、加上动作读、比赛读)板块四:由扶到放,学习二至四自然段读第二至四自然段。过渡句: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一路上还会看到哪些好东西,又会怎么做呢?现在我们来分小组进行寻找答案。第一组读第二自然段,第二组读第三自然段,第三组读第四自然段,学着刚才的样子,把看到的东西用“~~~~”画出来,把小猴子的动作用“○”圈出来。学习活动三:互学:读。用“~~~~”划看见的东西、用“○”圈看见后的动作。小组交流。(2)反馈校对。积累“又( )又( )”的词语形式。在路线图的相应位置板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指导读好这些词语。读完“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三个词语后,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都是又( )又(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学习并积累动作词“摘”“扔”“捧”“抱”。(1)小老师带读。(2)发现规律。4个都是“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①“扔”:哎呀,这玉米好像有点烂了,我不要了,我刚才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扔,不过不要的东西能扔到地上吗?是的,我们扔到垃圾桶里。②“摘”:提手旁就是手,找一找嘴在哪里?上面就是要摘的果实。让我们一起摘摘树上的果实吧。③“捧”:接下来,我们来学小猴子捧桃子,想学的请把你的手捧起来。我看看,谁捧对的。你看,两只手要怎么样?刚才我们捧的时候几只手合起来呀(两只手)。我们来看看捧字把,我只找到了一个提手旁,表示一只手,还有一只手在哪里呢?④“抱”:一起做抱西瓜动作。把手臂伸出来,围住这东西就是抱。⑤出示图片,区别“捧”与“抱”:小的东西用“捧”,大的用“抱”。(3)说一说。①用上刚刚演过的1-2个动词跟同桌说一句话。说完之后,同桌互相打打星吧! 评价标准: 声音响亮语句通顺加上动作②指名说,请同学打星。用一用。①恭喜你们又挑战成功啦!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关的挑战了,你们可以完成吗?②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板块五:观察结构,指导书写1.指导书写“块”“往”。结构: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①一看高低:“块”最高的是竖撇,最低的是捺。“往”最高的是第一笔撇和第四笔点,最低的是第三笔竖。②二看宽窄:左窄右宽。③三看穿插:“块”的长横在提的下面起笔,竖撇穿插到提的下面。“往”的最后一笔横穿插到第二笔撇的下面。(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3)出示评价标准: 高低正确 宽窄正确 穿插正确(4)教师展示评价,打星星。(5)学生修改后再次写一个,同桌互评星级。2.指导书写“非、常”(1)出示“非”、“常”二字,学生说笔顺。(2)教师范写。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半部分三横间距稍密,右半部分三横间距稍疏。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2)学生练写。(3)教师展示评价。3.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来到了非常多的地方,那它最后有没有拿到东西回家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第二课时板块一:趣玩游戏,复习导入出示玉米。指名读玉米后面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了非常多的地方,那它最后带了什么东西回家呢?我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板块二: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学习活动一:结合插图,读第5自然段,说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指名说原因。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结:因为小猴子去追兔子,但是又没有追到兔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朗读指导:再次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小猴子的失落、后悔。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板块三:总结全文,根据插图讲故事引导语:那这篇课文学习到这里基本上完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猴子到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吧。指名说,教师相机出示表格。提问: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预设: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根据插图讲故事。学习活动二:结合插图,跟同桌互相讲故事。板块四:书写指导1.出示“瓜”、“空”、“进”三字,学生说笔顺。2.教师范写。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的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最后一笔捺与第一笔撇相连。空:上宽下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3.学生练写。4.教师展示评价。
作业设计 跟同桌说说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