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咕咚 教案(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咕咚 教案(第二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5: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课文第20课
20、咕咚
第二课时
【正文】
一、教材分析
《咕咚》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没有弄明白,吓得撒腿就跑,后来小猴子、狐狸、山羊等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本文是第二册中的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旨在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并在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在本文学习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边读边思考,找出信息来推断“动物卫生么跟着逃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的认知特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进行分角色朗读。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文字呢?
1.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正确下面句子:(课件出示)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课件出示)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3)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牵手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出示课文四幅图和下面句子(图文不对应呈现),请学生连线。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
野牛拦住大象,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 “咕咚”的声响。
根据图片和句子,按照顺序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阅读课文,让 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画面中一边读课文,一边梳理故事情节,这样的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心理。在练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在语境中再次复现了生字。】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看图学习第1-2自然段
导语: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成熟的 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这咕咚声,兔子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出示句子:(课件出示)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学生演演这个动作。
创设情境,学生角色扮演兔子,读好句子。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呀? ”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体验兔子这个角色,读出兔子害怕、慌张的心情。
小结:第2自然段先讲听到咕咚声,兔子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
2.看图学习第3-4自然段
(1)导语: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怎么做?怎么说的?请大家看看第二幅插图,读读课文圈圈画画。
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4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抓住重复的词句(句子中加着重号)和感叹号指导入情入境朗读。
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设计意图: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个板块的教学 中体现了层次性:先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到课文中 相关的信息;再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 解“拔腿就跑、热闹”等词;最后创设 情境开展仿说,情感朗读,体会动物们害 怕的心理。】
(2)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山羊—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 !”
小鹿一听,就 。他( ):“ !”
大象一听,就 。他( ):“ !”
学生选取其中一个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学生自主理解课文中重点对话。】
教师引读课文,再次体验动物们害怕、慌乱的情景。
看图想象当时的场面,用哪一个词语可以来形容?
抓住文中“热闹”再次引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这幅图讲了什么?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
(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4.学习课文六、七自然段。(阅读6、7自然段思考问题)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4)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
5.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四)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表演。
2.找两组在班内,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五)总结全文。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今后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六)课外阅读拓展。
《咕咚》这个还是,是藏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故事》,这本故事里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故事,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读一读。
【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
板书
20咕咚
木瓜 吓跑 动物们
野牛 拦住 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