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2 08: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课前准备】
1、通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用一个词语修饰你所看到的沙漠图片。
3、从报刊或网络上收集除课文介绍的奇怪现象外,还有哪些沙漠的奇怪现象,并进一步了解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4、探究沙漠的成因(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点】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请用“我所看到的沙漠是……”的句式来描绘你对沙漠的认识。
生:我所看到的沙漠是空旷的、茫无涯际的、浩翰的、荒芜的、神秘的、黄沙狂舞的,骄阳如火的,草木不生的,鸟兽难觅的,干旱荒凉的,人迹罕至的 ……
大家说得很好,我们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受过沙漠的壮观与雄奇,从图片中也看到了沙漠的险恶和无情,然而这一切对于地处中原的我们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而遥远, 今天,让我们走进我国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事理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去看看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的现象呢?这些奇怪现象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展示目标:首先我们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一齐来读一下
1、明白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2、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认识沙漠:
1、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大家读完了吗?老师相信大家也在文中找到了答案
⑴请用一个词语说说古人对沙漠的认识,课文里是怎样描述这些情景的?
“可怕”
“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迷路”
“空中看不到一只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
“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
⑵现在的人是否有相同的感受?假如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点在哪呢?
不相同,
现在:地质部、石油部、中科院的工作人员进入沙漠不仅有大队骆驼带着大量清水食物,还有汽车飞机的支援。-------(人数众多、设备精良)
古代:而法显,七人同行只留下他一人。玄奘则是单枪匹马。(人力不足、物质匮乏)
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比较”
⑶课文向我们列举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四、沙漠揭秘
“魔鬼的海” “海市蜃楼” “鸣沙”
师:大家找的很准确,那么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些奇怪的现象?想
首先我们先欣赏 “魔鬼的海”,是什么原理?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的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倒栽在地面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海市蜃楼”,是什么原理?
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至八摄氏度,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师:这些都是什么在作怪?光线。还有什么在作怪?声音
师:在沙漠里不但“光线”在作怪,声音也在作怪,那便是“鸣沙”。
师:接下来我请大家看一段“鸣沙”视频:
视频中已经给我们揭示了鸣沙现象的原理,那么文中是如何说的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念一念。点击
2、师:竺可桢老先生为我们展现了沙漠里一些奇怪的现象并解释了奇怪现象的原因也就是(本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顺序?逻辑
学完本文你认为作者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沙漠并不可怕,“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的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3、链接你还了解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学生举例)能不能用科学道理对这些奇怪现象作一些说明?讲给同学们听听
碎石圈、沙漠绿洲、旱龙卷、“报时”奇石
⑴ 碎石圈:是一块大石头经过数百年热胀冷缩一次次碎裂后,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圆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为排列的作品,实际上是自然形成的。退回⑽
⑵沙漠绿洲: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融化后变成地下水。这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后,即涌出地面。另外,远处的雨水渗入地下,也可与地下水汇合流到这沙漠的低洼地带。或者由于地壳变动,造成不透水的岩层断裂,使地下水沿着裂缝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带冲出地面。这低洼地带有了水,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发育、繁衍,于是形成了绿洲。退回⑽
⑶旱龙卷:旱龙卷就是沙漠龙卷风,它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龙卷风把地面的沙尘卷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个旋转的沙尘柱。在中国的戈壁滩上,常常能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龙卷风同时出现的景象。退回⑽
⑷ “报时”奇石。这块怪石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早晨,旭曰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曰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
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曰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点击三次
是啊,沙漠带给我们人类这些景色非常的美丽,也非常的奇特,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并不总是美好,有时候他就会向我们露出狰狞的面孔,请观看下面的几幅图片,关注几组数据。
五、拓展延伸
1、2002年3月15日下午,沙尘飞至北京,持续时间达49个小时,分布高度为3500米左右。3月20日再次袭击北京,时间持续长达51个小时,此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相当于人均2公斤。
2、2012年4月24日—25日,甘肃省河西地区遭遇了一场近9年来最强沙尘暴袭击。26日下午,记者从甘肃省民政厅了解到,此次灾害天气过程共120.53万人受灾,死亡1人,因灾受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52亿多元。
3、沙尘天气时,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加,这种颗粒经过呼吸进入呼吸道,尤其是直径在0.5 ~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支气管、细支气管,最后沉降于肺泡,从而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在以上病变的基础上,肺癌的发生率将明显升高。
师:那么看完这些数据和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一遇大风便形成影响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尘暴。
师: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据统计,⒅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相当于10个广东省的幅员面积,五年新增面积相当于一个北京总面积,我国每年新增1400万人口,而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在扩展。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么吗?“撒哈拉大沙漠”⒆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还发现了5000幅以上刻有人生活场面的壁画。这些都说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决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其他沙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美丽的绿洲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沙漠呢?
(l)不合理的农垦、(2)过度放牧、(3)不合理的樵采
(l)不合理的农垦。无论在沙漠地区或原生草原地区,一经开垦,土地即行沙化。在1958到1962年间,片面地理解大办农业,在牧区、半农牧区及农区不加选择,乱加开荒,1966-1973年,又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说什么“牧民不吃亏心粮”,于是在牧区出现了滥垦草场的现象,致使草场沙化急剧发展。由于风蚀严重,沙荒地区开垦后,最初l-2年单产尚可维持二三十千克,以后连种籽都难以收回,只有弃耕,加开一片新地,这样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据统计,仅鄂尔多斯地区开垦面积就达120万公顷,造成120万公顷草场不同程度地沙化。
(2)过度放牧。由于牲畜过多,草原产草量供应不足,使很多优质草种长不到结种或种子成熟就吃掉了。另外,像占牲畜总数一半以上的山羊,行动很快,善于剥食沙生灌木茎皮,刨食草根,再加上践踏,使草原产草量越来越少,形成沙化土地,造成恶性循环。退回⒇
(3)不合理的樵采。从历史上来讲,樵采是造成我国灌溉绿洲和旱地农业区流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伊克昭盟为例,据估计五口之家年需烧柴700多千克,若采油蒿则每户需5000千克,约相当于3公顷多固定、半固定沙丘所产大部或全部油蒿。据统计,伊克昭盟仅樵采一项而使巴拉草场沙化的面积达20万公顷。
如今沙漠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我们还能让沙漠变回绿洲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1.多种适合沙漠生长的树,不让水土流失。
2、我们不能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
3、不能肆意砍树割草以免植被遭破坏。
4、把没用的良田,种上树。
六、课堂总结
让沙漠变成绿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竺可桢老先生的愿望,也是我们的愿望,但是我相信:只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那么这一切将不再遥远。
七、布置作业: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知道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充满疑惑和惊恐,请结合课文,“写给二僧的一封信”为题从科学的角度向他们解释沙漠现象的真正原因。
八:板书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魔鬼的海 光
海市蜃楼
鸣   沙 声
现 象 本 质
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