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鼎湖山听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2 09: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学习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本文优美隽永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学习难点】
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学法指导】
1.在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
2.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
3.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yǎn( ) 污gòu( ) ( )xiá 想 ( )dàn生
安( )xiáng ( )yíng联 怅( )wǎng 肇( )庆
泠泠( ) 淙淙( ) 汩汩( ) 古刹( )
2、解释下列词语。
拾级: 盎盎然:
迥然:
万籁俱寂:
请你记录下文中还应注意的生字词。
字音、字形:
字义:
3、填空:
①《鼎湖山听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体),作者是当代散文作家谢大光。
②课文引用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诗句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还记得其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的句子吗?请写出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心境和《与朱元思书》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名句集锦:描写泉的古诗句(至少两句)
【课堂研讨】
导课:
(歌曲)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
同学们,还记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澄澈,还记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的雅致,还记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曼妙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鼎湖山,听泉!
研读:
1、听泉(自我赏读)
1、放声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作者在鼎湖山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美句摘录】
2、跳读课文,寻踪觅迹:作者是分别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心境下听泉的?
【写景顺序:行踪;时间】
3、{重点} 泉声有何特点?反复吟哦品味。
【钟声——泉声】
【重点赏析第八自然段】
2、看泉(品味吟读)
1、作者在鼎湖山不仅仅听泉,他还看了泉。{重点} 他看到了怎样的泉?泉在怎样的景中?
【娇儿——活力】
【蒙蒙——清朗;绿——滋润】
2、作者为什么写听泉而不写看泉?
【构思独特】
【泉之美,在于声形相映成趣】
三、悟泉(静心思读)
1、{重点} 结尾作者悟到了什么?该怎样理解?
【提示:绿树;古寺;鼎湖山;“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精神】
2、“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有什么深意?
【生命的活力、美好、永恒……】
结束:
那是泉的交响乐,那是鼎湖山的魂魄,那是生命活力的彰显,那是新陈代谢的更替,那是历史的绵延,心底的深情……
听,那柔曼如提琴者(生齐背诵)……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课后延伸】(选做)
1、积累本文美句美段,并选择一处进行赏析(不少于60字)。
2、仿照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
3、文中说,庆云寺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这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认为开发旅游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自然环境重要?
4、鼎湖山的优美环境离不开碧绿的大树,为保护鼎湖山的环境,你们班将在植树节时开展一次植树活动,请先拟出一条标语,并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