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5.22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一分钟》讲述了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依次讲述了因为贪睡一分钟,在十字路口遇上红灯,耽误时机,然后赶不上汽车,最好只能走着去学校,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渗透了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的意识。
本课的2,3段结构相同,都先陈述事情经过,然后以元元叹了口气的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结尾。这与第一自然段中的‘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习得语言,体会主人公的沮丧,后悔的心情。课文中的两幅插图,也形象再现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学情分析】
在上一单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本文的词语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非常、后悔”等词语的意思。并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借助“要是……就……”句式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符合本单元的课文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学习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等13个生字,会写“元”等7和生字。
2.区分形近字“已、己”;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眼看、后悔”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元元的沮丧和后悔的语气。
4.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初步学习管理时间。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调整计
板块一 1.《我的一分钟》调查反馈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一分钟能做那么多事情,现在你觉得一分钟长吗?今天的课文,就和这一分钟有关。 2.齐读课题 3.聚焦“钟”,识字 (1)正音,开火车读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钟”?理解“金字旁”的关系 师:古时候,人们用铜来做钟,报告时间。所以他是金字旁,现在我们身边有了许多其他的钟,比如 (3)书写指导“钟”,左窄右宽 师:瞧,今天故事的主人来了,谁来和他打招呼? 4.和元元打招呼 师:元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板块二 1.请生读课文,标一标自然段 (1)校对自然段 (2)汇报答案 2.认读词语 (1)请小老师领读,正音 (2)“己”和“已”对比区别,口诀识记 (3)去掉拼音读词语 师:瞧,词语宝宝逃到斑马线里了,你能顺利通过吗? 3.认读句子 (1)请生读 (2)同桌检查,点赞 (3)小组考核(开火车)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元元最后迟到了。那闹钟响的时候,他究竟在想什么?
板块三: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生读 (2)闹钟响的时候,元元在想什么?(用——画出来) (3)对比“迟”和“尺”的不同 (4)指点朗读懒洋洋的状态 师:是啊,就贪睡一分钟,但怎么最后迟到了呢?究竟路上发生了什么?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自由朗读
【板书设计】 一分钟
《一分钟》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5.22 上课时间:
【导学设计】
导学设计 调整计
板块一 1.复习词语(小火车) 2.问题抢答,校对交流 师:就贪睡了1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
板块二 1.自由读2—4段,找一找元元在路上遇到了哪些麻烦? (1)自由读,同桌交流 (2)交流反馈句子,请生朗读,读正确 (3)聚焦“刚想”,找一找近义词“眼看” 师: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一瞬间,马上就要发生的事。 (4)用“眼看”和“刚想”造句 (5)抓关键词“眼看”“刚想”,有感情朗读 师:车子开走了,她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小朋友们,你又等过人吗?别人迟迟不来你是什么感觉? (6)指点朗读“等啊等”,感受焦急 师:从这三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之所以元元会迟到二十分钟,是因为他 2.总结原因(板贴) 错过绿灯 没坐上公交车 决定走路上学 3.打乱板书顺序,可以吗? 4.看板书,说理由 (了解内在联系)
板块三: 师:最后到了学校,你觉得元元后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自由读,找出元元的“低着头”“红着脸” 师:其实,元元在路上早就开始后悔了,当他没赶上绿灯的时候,他说——当他再错过公共汽车,他又叹了口气说—— 引读句子“要是……就……” 师:是啊,因为贪睡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元元现在——非常后悔。想一想,他坐在位子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3.用句式说一说,感受元元内心的后悔 师:面对这个非常后悔的元元,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呢? 4.我想对他说 5.拓展想想:第二天,元元会怎么做?(同桌交流) 6.生字书写
【板书设计】 一分钟 多睡一分钟 早起一分钟 错过绿灯 赶上绿灯 没坐上公共汽车 坐上公共汽车 走路去上学 不会迟到 迟到二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