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小壁虎借尾巴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10: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捉、爬”2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重点)
3.整体感知文章,知道故事梗慨,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板贴、生字卡片、田字格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谜语,认读词语“壁虎、墙壁”
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动物朋友,它还带了一则谜语来,你能猜出来吗?
叫虎不是虎,
生来有四足,
爱在墙角住,
专吃蚊蝇虫。
出示“小壁虎”一词,读准字音:这就是小壁虎,谁来叫叫它的名字?能跟它打个招呼。(指名读、齐读)
引导:看看图,你觉得小壁虎最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呀?
交流:小壁虎最喜欢在墙壁上爬来爬去。出示“墙壁”一词,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是什么呢?(预设:“土”字)
提问:你猜猜看,为什么“墙壁”这两个字都有土这个部件?(预设:墙壁是由土做成的)教师解说:最早的时候,墙壁是用泥土和石头垒起来的,所以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土”字。看到不认识的字,联系生活想一想,看到偏旁猜一猜,就能大致知道它的意思和读音,是不是呀!
引导设疑,揭示课题
(1)引导:可是,今天小壁虎的尾巴出了点问题,他是来——借尾巴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设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么样?)
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出示初读要求,感知借尾巴原因,提炼猜字方法
出示初读提示
1.请同学们借助图画自由地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思考: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他又向谁借尾巴了呢?结果怎么样?
追溯借尾巴的原因,随文猜字
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呀?答案在哪里呢?(预设:第一、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有这么几个生字朋友(蚊、咬、断),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①蚊:利用“形声字特点”猜字,“虫”是形旁,“文”是声旁。
②咬: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咬”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③断:借助图画和拼音识字。
c.引导:在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要求会写的字,你看看这是这个字的字源,你能猜到是哪一个字吗?(预设:“捉”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注意要把捺画写得舒展一点。
d.组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你们读第一段,我读第二段。(正音:一挣)
梳理文章脉络,清晰借尾巴过程,了解尾巴作用
图文对照,圈画借尾巴过程
a.过渡: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它去向谁借尾巴了呢?请拿出课本,用笔把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圈出来,开始!
b.提问:你找到这些动物朋友了吗?(预设:小鱼、老牛、燕子)
设疑:小鱼,还是小鱼姐姐,哪个更好?为什么?(预设:小鱼姐姐更好,更亲切,更有礼貌)
c.评价:圈错了的小朋友抓紧改过来,知错能改就是好习惯。圈对的小朋友再轻轻读一读这些动物朋友的名字。请坐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把小动物的名字贴到黑板上的小楼梯上,谁愿意来?(指名贴)
d.组织: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呢?请大家试着用“先……再……最后……”的句式来回答。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2)聚焦结果,了解尾巴作用
a.提问:小壁虎最后到底有没有借到尾巴呢?为什么呀?(预设:小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
b.组织:请你到文中找一找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用横线画出来。
c.提问:你找到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了吗?谁愿意来分享一下。(预设:小鱼姐姐的尾巴要用来拨水,牛伯伯的尾巴要用来赶蝇子,燕子阿姨的尾巴要用来掌握方向)相机校正“拨”字读音,做着动作一起读词语“拨水”。
d.组织:看着板书,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小动物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原因说清楚。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e.引导:小壁虎找动物朋友借尾巴,可是怎么也借不到。当小壁虎爬回家里,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让他转身一看,你瞧它看到什么了呀?(预设:它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可真令人兴奋呀!
f.小结:为什么小壁虎会长出新尾巴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是有再生功能的,虽然尾巴断了,也能自己长出来。
(3)齐读儿歌,梳理文章线索
组织:这个有趣的故事还能变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我们一起起立,拍着小手读一读。
小壁虎,捉蚊子,被蛇咬,断尾巴。
小河边,问鱼借,鱼儿尾巴要拨水。
大树下,问牛借,牛儿尾巴赶蝇子。
房檐下,问燕子借,燕儿尾巴把方向。
爬回家,找妈妈,谁知长出了新尾巴!
图文对照,表演感受
聚焦第一个片段,读好对话内容
(1)过渡:我们梳理了课文的内容,是不是忍不住想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啦?(2)我们选第一个片段来演一演。请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好两位小动物的对话。
(3)提问: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如果有只壁虎这么说:“小鱼,把尾巴借给我。”你更喜欢哪只小壁虎?(预设:课文中的这一只,这只更有礼貌。)
(4)引导:如果我是小鱼姐姐,我一定愿意把尾巴借给你,可是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这可不行!谁愿意上来演一演。
(5)组织:学生表演,老师当旁白,其他同学当好小评委。
2.注意提示语,表演带上动作
(1)引导:刚才小朋友的表演把对话说得特别流利,可是少了什么呀?(预设:动作)来,我们看看小壁虎和小鱼姐姐有什么动作。(提醒学生关注提示语:“小壁虎爬呀爬”、“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2)组织:学生再次表演,加上动作,同学们一起当旁白。
(3)引导:我们是表演小达人,还是书写小达人。在这个自然段,有一个生字,看着字源,你猜猜这是什么字?(预设:“爬”字)
(4)组织:学生书写,注意“爬”字的捺画要写得长长的,就像一个滑滑梯。
(5)引导:课后我们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和小伙伴一起演好小壁虎和小鱼的片段,可以得到一颗星。演好小鱼姐姐、牛伯伯两个片段,可以得到两颗星。演好三个片段,就能得到三颗星啦!
拓展提升,课后阅读
学完这一课,我们知道小动物的尾巴有这样那样的用处,课后,小朋友们可以读一读《为什么动物要有尾巴》、《动物百科》这些书籍,再去了解一下神奇的动物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目标过多,导致子目标没有实践到位。例如识字写字教学们都是一笔带过,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建议之后的教学可以将目标精准化,教学中教到位。
教具准备不够精致,小动物的头套可以使用绑带,便于孩子的表现。小扇子形式的头套也能拓宽语言训练的面。
PPT制作可以更精致,提早先去阶梯教室放一遍,能够避免生字在田字格中往下掉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习要以朗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再多花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