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字词。
2.明了课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特点,学习其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的写作方法。
3.学习志愿军的精神品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理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语言运用:积累易考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了解新闻通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组材。
审美创造: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事例感受了中国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这节课我们从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可爱之处。
【合作探究】
通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三个典型示例的顺序可否改变?为什么?
2.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3.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4.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三个典型示例的顺序可否改变?为什么?
三个典型示例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
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马玉祥火中教小孩”是这层意义的直接体现,应紧随其后,放在第二位。
两个事例,一恨一爱,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呢 思想基础在“防空洞中的谈话”这一事例中揭示了出来,即深厚的爱国主义。
这三个事例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2.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点之一。
3.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
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
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如何理解文中运用设问和反问的语句?
例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句)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句)
作用:强调、突出
强调了语句所表达的观点,给读者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
例句: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作用:引出作为对照和衬托的另一种观点,从而更有力地论证主旨。
通过批评反面的看法,引导读者从具体事迹中深入体会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格和伟大功绩。
第14段连用四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连用四个感叹句,强而有力地抒发了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第一流”“优秀”等词语直抒胸臆,使作者的感情彻底迸发。
点题和呼应开头的是哪一句?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并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写作特色】
1.事例典型,主题鲜明。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通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何从中选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考验了作者提炼主题和选择材料的功力。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防空洞谈话)从三个方面充分的表现了主题,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能强烈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
2.直接记述和综合叙述交替使用。
如“松骨峰战斗”事件中既有作者对松骨峰战斗情形的叙述,又有对营长评价战士原话的引述;在“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事件中,既有对战士原话的引述,又有对作者见闻的叙述,这样综合叙述,既能真切地展示人物内心,使叙事更具有现场感与真实性,又能让文字简洁明快,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3.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综合运用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
(一)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接近敌军火力点时,他甩出手雷,炸掉敌军半边火力点。然而残存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部队的冲锋受到阻击。黄继光弹药用尽,他奋力站起来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方面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二)邱少云
1952年10月,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执行潜伏任务。敌人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由于他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他一动就可能暴露整个潜伏部队,导致行动失败。于是,他任烈火烧焦身体却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1953年6月1日,邱少云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方面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2.找出以前写的作文,看看选择的事例是否能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典型事例的数量是否合适,然后进行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