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字词。
2.明了课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特点,学习其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及修辞手法的写作方法。
3.学习志愿军的精神品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理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语言运用:积累易考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了解新闻通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组材。
审美创造: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志愿军战歌
一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的,它曾响彻了朝鲜的土地。
69年前的今天,19万余名志愿军为保家卫国,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他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
魏巍的《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被称为“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
新闻通讯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
通讯与消息都是新闻的主要文体,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
不同点:
1.选择不同。消息内容选择广泛,可大可小;通讯要选择价值、意义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
2.表述详略不同。消息内容表述简单概括;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
3.表达方式不同。消息多用叙述;通讯在叙述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
4.结构不同。消息有固定的结构形式;通讯的结构与一般记叙文章相同,基本上按时间、逻辑及二者结合的顺序安排结构。
【字音】
【理解词语】
放纵:纵容,不加约束。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坚韧:坚固有韧性。
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不顾生命。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1-3段): 从切身感受提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概括和赞扬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4-14段):选用三个典型事例,表现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具体说明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第15段):联系我们的幸福生活,号召人们热爱志愿军战士,因为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速读课文,作者在文中讲了哪几个典型事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述。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童 防空洞谈话
【新课讲解】
大声朗读课文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高度概括和赞扬了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抒发了作者对战士无比敬仰 、无比热爱的感情。
松骨峰战斗
默读课文第5-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5段:叙述战斗的惨烈场面及战斗结果。
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士的可爱。
第5段关于松骨峰战斗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①作者注重对战场环境的具体描摹,渲染紧张、激烈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
②作者注重人物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
2.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救童
研读课文第9-11段,思考: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3. 第11段写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4.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用议论的形式引出下文。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这部分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肖像描写部分,介绍马玉祥的脸色、身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因为他“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与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在颜色、形象上有相似之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饱含着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3. 第11段写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为什么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细腻,感情真挚;使用笫三人称,讲述事情情节清晰,文字简洁明快。交替使用笫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避免平铺直叙,又能真实生动,有重点地介绍清楚事件的经过,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刻画了从烈火中救出朝鲜群众的青年战士马玉祥的英勇形象,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纯洁高贵的品质。
防空洞谈话
研读课文第13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5.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采用了语言描写。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为祖国人民的幸福吃苦的幸福观、苦乐观;同时也表现他们时刻把祖国人民的托付记在心上,有着崇高的荣誉感,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笑了。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
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吗”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中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这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5.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声朗读第14、15段,思考: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吗?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品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句子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融入了作者炽烈的感情,歌颂志愿军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抒发了骄傲与自豪之情。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
本文写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