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16: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孙犁《铁木前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木前传(节选)
孙犁
她今年十九岁了,小名叫满儿。已经结了婚,丈夫长年在外面。小满儿一年比一年出脱得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满城关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
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傅老刚还是推着他那铁匠炉,前面拉车的,是九儿。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吱礣的声音,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她的脸蛋儿很是干瘦,头发上挂满尘土,鞋面儿已经飞裂,只有那一对大眼睛里射出的纯洁亲热的光芒,使人看出她对于回到这里来,是感到多么迫切和愉快。
傅老刚在人群里巡视着,转身望了望他的女儿。女儿好像注视着正在推碾的那个长得极端俊俏,眉眼十分飞动的女孩子,她不认识这个女的,以为是谁家新娶的小媳妇。
“刚才,我看见六儿在村北边赶鸽子,这会儿,也许回家去了。”一个青年说,“你也该去看望看望你的老亲家了,黎老东这二年的生活,可提高大发了!”
傅老刚和人们告别,架起小车。九儿拉着牵绳,还不断地回头看小满儿。
见到老朋友,黎老东高兴极了。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当两个老人进了屋,九儿刚要跟进去的时候,她抬头看看,六儿站在房顶上向她招手儿,并且指给她上房的梯子所在。九儿轻轻上到房上,看见六儿躲在一排干树枝后面,引逗着一群鸽子玩儿。鸽子看到生人上来,都拍翅飞向天空,现在太阳西沉,西天的红霞映照在白灰抹平的房顶上。红色的白色的鸽子在他们头顶上奋飞着,追逐着,翻腾着。
“你喂这些鸽子干什么?”九儿问。
“好玩呗。”六儿说。
“青年团不批评你吗?”九儿问。
“我不是青年团员。”六儿扬手引逗着天空的鸽子,使它们飞下来又飞上去,“你加入了吗?”“我也是刚加入。”九儿说着沉默了。
吃晚饭的时候,六儿也没有回家来。当四儿知道九儿也是个青年团员的时候,非常高兴地说:“你的关系带来了吗?今天晚上,你先参加我们的学习会吧。”
“六儿为什么不参加青年团?”九儿问。
“谁知道他为什么?”四儿说,“他说脑筋不好,一开会就头痛。你看他像脑筋不好的人吗?”“你要帮助他。”九儿说,“我看他把心都用到旁处去了。”
“你劝劝他也许好些。”四儿叹气说,“他一点儿也瞧不起我。我在我们家里,威信太低。”“胡说八道。”黎老东又斥责他,“你在外边威信高,高了什么来?”
“年轻人进步是好事。”傅老刚劝说着,“亲家,要不是这个世道,你的生活能过得这样好吗?”
“你说得这话对。”黎老东说,“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可是,我们过日子,还得按照老理儿才行。”
在土地改革时没收的一家地主的宅子里,九儿和这村的青年团员们会面了。夜深了,他们还是认真地讨论着。
“困难就在这里。”四儿真诚地说,“我的父亲根本不听我的话。”
“帮助六儿进步,这又是一个难题。”锅灶笑着说,“那个叫小满儿的,对他的吸引力要比团强烈得多。”
干部们也曾讨论先从改造小满儿入手。接近小满儿是容易的,女同志去了,小满儿总是热情地招待着,如果抱着小孩,她总得给孩子弄些好吃的东西来。任何认生或是任性的孩子,到了小满儿的怀里,也会高兴起来的,孩子的脸也会叫她的充满青春热情的面孔,陪衬得更为出色。“小满儿,拿着你这样聪明伶俐的人儿,好好学习学习吧;晚上,我来叫你,我们一块到民校听课去。”女同志热心地说服着。
“那很好,”小满儿笑着说,“我盼不能得儿愿意去学习呢。不用大姐来叫,黑灯瞎火,道路又不好走,你抱着个孩子,跌倒怎么办?我自己去吧,这个村子,街道都叫我磨平了,谁家我不认识呀!”
“你可一定去。”女同志又叮咛一句。
“一定。”小满儿把她送到门口,又和孩子招手耍笑着。等到女同志一拐弯儿,她把脸一沉,想了想,到家里换上件衣服,就进城回娘家去了。
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谁都相信,不管多么复杂的花布,多么新鲜的鞋样,她从来一看就会,织做起来又快又好。今年,村里宣传婚姻法的时候,这女孩子忽然积极起来。她自动地到会,请人读报给她听,正正经经地沉默着,思想着。
这一天,她的母亲来了。她见到小满儿,就说:“满儿,你男人快回来了,你婆婆找到咱家去,眼下就过年,你该到人家那里去住些时候。”
“我不去。”小满儿说,“婚姻是你和姐姐包办的,你们应该包办到底,男人既然要回来,你们就快拾掇拾掇上车走吧。”“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母亲说,“你在这村里疯跑,人家有闲话哩!”“既是闲话,”小满儿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整理着鞋袜说,“我管它干什么,叫他们吃了饭没事,瞎嚼去吧!”
她一个人走到她姐姐家的菜园子里,这个菜园子紧靠村西的大沙岗,因为黎大傻一家人懒惰,年久失修,那沙岗已经侵占了菜园的一半,园子里有一棵小桃树,也叫流沙压得弯弯地倒在地上。小满儿用手刨了刨沙土,叫小桃树直起腰来,然后找了些干草,把树身包裹起来。她在沙岗的避风处坐了下来,有一只大公鸡在沙岗上高声啼叫,干枯的白杨叶子,落到她的怀里。她忽然觉得很难过,一个人掩着脸,啼哭起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儿和九儿是青梅竹马,黎老东和傅老刚以前曾经说起过结为儿女亲家,从他们的称呼“亲家”可以看出,而九儿也是很迫切地想回来。
B.见到老朋友,黎老东带着傅老刚去他的新宅子看新打造的大车,是因为他看到傅老刚的小车,想急着在傅老刚面前炫耀,说明他们曾经的交情是不真诚的。
C.虽然社会在不断变革,但黎老东说“我们过日子,还得按照老理儿才行”,说明乡村依旧落后,小满儿的“包办婚姻”也表现出这一点。
D.六儿不喜欢参加青年团,思想落后。他喜欢爬到房顶逗弄鸽子,从某种意义上也看出他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天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心理描写与“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也没有了当年的气派”等细节描写呼应,暗示了老朋友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B.小说虽然以革命风云变幻为大背景,但作者对革命所带来的现实苦难和精神痛苦做淡化处理,体现了作家叙述上的诗意抒情的表达。
C.孙犁除了善于使用工笔去描绘人物外,还多角度多侧面来烘托人物,比如本文对九儿的外貌采用工笔描写,而小满儿的形象是通过侧面烘托的。
D.选文结尾描绘了人物活动与菜园之景,将叙事融入到描写当中,人与自然交融,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3.小满儿是选文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请结合节选内容,简要分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4.《铁木前传》是孙犁生前最后一部小说,也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杨联芬谈及孙犁的小说创作时称他:“一方面努力顺应主流革命文化,另一方面却又大道主义理想。”请结合本文,谈谈作者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木前传(节选)
孙犁
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啊!还有升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剥噼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当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
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来村里了。
傅老刚被人们叫做掌作的,他有五十岁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傅老刚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展,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忽忽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仰慕之情。
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
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忙一个多月。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边旁,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总称呼亲家。
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站,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
“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泄出来。
“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
“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六个。”
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
这时候,黎老东最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最精神,心眼儿也最灵。”
“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
“我那女儿,也有他这么大?六儿今年几岁了?”傅老刚问。
“九岁。”六儿自己回答。
“我那女儿也是九岁。”傅老刚说,“她比你要矮一头哩,她要向你叫哥哥哩。”
……
傅老刚的女儿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
“你叫什么名儿呀?”那些女孩子们问她。
“我叫九儿。”小客人回答。
和女孩子们玩了几天,和六儿也就熟了。六儿背着红荆条大筐,提着小镐儿,扬长走在前头,九儿背一个较小的筐子,紧跟在后面,走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去。
六儿不喜欢在村边村沿拾柴,他总是愿意到人们不常到的地方去。他忽然轰起一个窠卵儿鸟,有时候他又追赶一只半大不小的野兔儿……
“我们赶紧拾柴吧。”九儿劝告地说。
“忙什么?”六儿说,“天黑拾满一筐回去就行。”
这天,他们高兴地捉住了一只短尾巴的小田鼠,晚上带回家里来,装在一只小木匣里。第二天,六儿拿出小田鼠来,对九儿说:“它在匣里住了一夜,一定很闷,我们叫它在地下跑跑吧。”六儿把小田鼠放在地下。起初小田鼠伏在他的脚下,一动也不动。六儿嘘它,跺脚轰它,它跑开了,绕着房根儿转,突然钻进了一个洞。
六儿急了,他问九儿:“你看瓮里有水没有?”
“瓮里干着。”
六儿抓起瓢来,跑到咸菜缸那里,掏来一瓢盐水,灌进了鼠洞。但是不顶事。
六儿失去了小田鼠,心里很难过。
九儿心痛那一瓢盐水……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黎老东是村子里唯一的木匠,有六个儿子;傅老刚是每年春末夏初总要来这里忙活的外乡铁匠,因为只有一个女儿,傅老刚深感遗憾。
B.铁木二匠劳作时“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噼剥噼剥的声音”“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吸引了孩子们并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C.傅老刚赞赏六儿长得精神且心眼灵,黎老东希望傅老刚将来把六儿收做徒弟,这些内容表明两人确定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
D.六儿与九儿是小说塑造的两个重要人物形象,两人一起拾柴,一起捉田鼠,一起玩耍,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常产生矛盾,导致隔阂。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描绘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干活的场面,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生活情趣。
B.“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立刻就变得阴沉了”,神态描写很生动,符合人物身份。
C.“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将关于孩子的话题比作一把钥匙,开启傅老刚深藏内心的痛苦。
D.小说将叙事融入描写当中,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和生动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7.《铁木前传》中说“铁木二匠一向亲密合作,互相关照,有着深情厚意”,选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铁木二匠之间的亲密关系?请简要说明。
8.小说中的九儿后来成长为进步青年,而六儿却沦为人们帮扶的对象。二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不会感到诧异,因为本文已做了铺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铁木前传(节选)
孙犁
黎老东很高兴地带着亲家傅老刚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
“亲家你看,就等你来了。”黎老东兴奋地说,“明天,咱们就在这院里支起炉灶来。你看,这院子多么豁亮,做起活儿来多醒脾!”
“真是好哩。”傅老刚说,“就是在这里开个木货厂,也满宽绰呢。”
“打上这辆车,我也就该休息了。”黎老东十分得意地说,“你知道,现在运销很赚钱,车轱辘儿一动,就是大把的票子。天津解放了,老大挣钱也多了,你看,刚一进冬天,就给我买来了这个。可是穿上这个,我还能做活吗?”
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黎老东还没有让远来的客人进屋休息的意思,他详细地说明了建设这所宅院的计划,又带着亲家去看猪圈。最后,推开北房门,叫亲家看马,这才顺便把客人让到里间坐下来。
黎老东的大车的铁匠工序,正式开始了。铁匠炉安设在新买来的宅院里。早晨,天晴得很好,六儿的鸽群在天空飞翔着。
黎老东最后修整着车的上装,在他心里,只等铁匠完工,就可以开始油漆了。傅老刚把铁匠炉点着,一股浓烟翻转着升向天空,然后折下来在庭院里散开。九儿拉着风箱,四儿被派练习抡大锤。
九儿今天穿得很单薄,上身只穿了一件蓝色夹袄,她把擦脸的毛巾系起来,齐着脑门把头发捆住,轻捷而又稳重地推动着风箱。
傅老刚炼好第一块铁,用大铁钳夹着放在铁砧上,四儿赶过去抡起大锤。傅老刚用小锤敲点着砧子边教导着他。四儿不能用最适当的力量打在最适当的地方,有时把锤空落在砧子上,有时竟打在傅老刚的小锤上。九儿放下风箱把,来打给他看。在她热心的示范和帮助下,四儿抢锤的技术开始进步了。
黎老东虽在一边做着木匠活,但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这边来了。他不断地斥责着四儿,说他笨,没有出息,唠叨不休。傅老刚在休息的时候,走到黎老东的身边说:
“亲家,我看你的脾气变坏了,对孩子们不能这样,这样不能使他工作得好,反会使他工作得更坏。他工作着,你一个劲儿斥责他,他的脚手就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你怎么说这样的话,你不是说管孩子应该严格些吗?”黎老东说,“打制这辆车是我心上的大事,早打成一天,好早一天用它去赚钱。”
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而枝繁叶茂的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在黎老东和傅老刚这一次合作里,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了。过去,两个人共同给人家做工,那是兄弟般的关系。这一次,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不是同自己合作,而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最使他闷气的是,自己远道赶来,黎老东却再也不说九儿和六儿的婚事,好像他从前没提过似的。
最后几天,黎老东只是穿着大皮袄,在院里察看着,指点着。傅老刚身体有些不舒服,在这样冷的天气里,他还是穿着一件破旧的小衫,辛勤地工作着。天天有些参观的人来到院里,这些人都是傅老刚的旧相识,老朋友。过去,他们来是同时观赏黎老东和傅老刚的手艺的;今天,在这些人的眼里,傅老刚的手艺和黎老东的家业,被分别了出来。人们不再注意黎老东的木匠手艺,在新的形势下面,只在关心他的发家致富的前途。
两个老朋友,显然已经站在不同的地位上。黎老东完全觉到了这一点,傅老刚很快也完全觉到了,这就是我们的悲剧产生的根源。傅老刚感到,过去多年来,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是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这当然不是新的社会制度的过错,而是传统习惯的过错。
当铁工也接近完成,一次吃饭的时候,黎老东忽然笑着说:“亲家,我过日子越来越细了,你不要笑话我,我要积些钱给六儿他们把房子盖好。我想,你是不争这些的。”傅老刚以为他要提说九儿和六儿的事了,抬起头来听着,谁知道下文却是这么一句:“这些日子,就当你们是在老家度荒年吧!”
最后一句话,十分激怒了傅老刚,他把饭碗一推,立起身来,说:“亲家,我不是到你这里来逃荒呀!”
他把女儿九儿喊出来,提起水桶,泼灭了炉灶。他打整好小车,推到了街上来。很多人来劝说,老头儿说什么也不回去。
……
黎老东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里一截木头上。当傅老刚决绝地推车出门的时候,他心里也曾经想:这样的交情,断绝了也好。你晒不了我黎老东的活儿,剩下的活,我会找别人来帮助,天下又不是只有一个铁匠!他拿起斧头来,气愤地锤击着车尾板上的大钉子。但是,当他渐渐平静下来,听到只有他的斧头声音在空旷的院落里回响,失去了亲切的钢铁的伴奏的时候,他忽然不能工作了,把斧头放在一边,坐了下来。他想,同傅老刚的交情,不是一年两年建立起来的,而且经过多次患难的考验。他用手抚摸着左边这一只脚。有一年,他同傅老刚给一户人家做活,他心情不好,一时失手,这只脚被锛砍伤了。那时离家在外,举目无亲,手里没有多少钱。在自己养伤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傅老刚请医生,花药钱,背出背进,给水给饭。当然,我也报答过他了。同一年夏天,傅老刚被热铁烫伤,自己曾经服侍了他。他难过的是,究竟为了什么,傅老刚这样决绝?是他看我过得好些了,心里嫉恨?但想来想去,傅老刚从来也不是这样的人。是我变得嫌贫爱富,慢待了多年的朋友?他回忆着在这一段日子里,自己的言谈举动,他的痛苦就被惭愧的心情搅扰,变得更加沉重了。
(有删改)
【注】《铁木前传》主要讲述了铁匠傅老刚、木匠黎老东、九儿(傅老刚的女儿)和六儿(黎老东的儿子)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
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老刚看着黎老东穿着的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觉得身上有些寒冷,语意双关,既写出傅老刚身上冷,又写出他心里冷。
B.选文对铁匠工序开始时傅老刚点着铁匠炉的环境描写,突出烟雾的浓重,暗示黎老东的日子过得很红火,烘托他造车的迫切心情。
C.傅老刚在黎老东家觉得闷气的原因是他满心期待黎老东提说九儿和六儿的婚事,可黎老东却绝口不提,就好像忘了这件事一样。
D.“这些日子,就当你们是在老家度荒年吧”一句反映了黎老东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既不想提六儿和九儿的婚事,也不想付给傅老刚工钱。
10.文中关于天天有人来黎老东家参观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情节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需求更为迫切。
B.这一情节运用对比手法,把参观者过去和现在的关注点进行比较,突出这些人的势利和他们对傅老刚的无视。
C.这些天天来参观的人给傅老刚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他进一步认识到他和黎老东的差距越来越大。
D.这一情节为后文傅老刚愤然离开黎老东家,与他彻底决裂的情节蓄势。扩大了叙事的张力,深化文章主题。
11.选文描写了木匠黎老东与铁匠傅老刚关系的破裂,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12.选文结尾写黎老东的反思和自责,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黎老东的大车
孙犁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
傅老刚的铁匠炉,每年都会来到村里。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会到黎老东家去。
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总称呼傅老刚亲家。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傅老刚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
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第二年头麦熟,傅老刚从老家把女儿带来了。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就在这一年,开始了抗日战争。黎老东在家的两个较大的儿子,都参军去了。傅老刚的两个徒弟,不久也参加了八路军附设的兵工厂。傅老刚和女儿,给来往不断和越聚越多的骑兵打钉马掌。
日本投降以后,老铁匠急于要带女儿回老家去看望一下。
临走的那天晚上,黎老东打了一壶酒,给傅老刚送行。平日,黎老东酒一沾唇,那话就像黄河开了口子一样,滔滔不绝。可是今天晚上,黎老东只是勉强地说了几句。以后,就也把头低下来,一直沉默着。
亲家,你心里有什么事?
有点事儿。黎老东突然兴奋起来,他是单等着老朋友这句问话的。亲家,我想向你请求一件事。你看,我有六个儿子,穷得这样,不过六儿这孩子,我看还许有些出息。
亲家,傅老刚插断他的话,你就是娇惯了他一些。
是这样。黎老东急于要把话说完,咱也别绕圈子,九儿和六儿,两个人的感情还合得来。按说,像我这个穷光蛋,还想支使儿媳妇?不过,咳!
他一口把壶里的酒喝干了,就又低下头去。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傅老刚说,你穷,我就富吗?
不过,不过,养女儿总是要攀个高枝儿的。黎老东低着头说。
孩子们年纪还小。等我们从老家回来再定规,你说好不好?傅老刚这样冷漠地结束了这场本来应该激动人心的交谈,使得老朋友的心冷了半截。傅老刚和九儿走了以后,就一直没有音讯。听说在他们家乡那一带,是蒋匪军盘踞着。
土地改革以后,黎老东因为是贫农,又是军属,分得了较多较好的地。后来,二儿子在解放战争里牺牲了,领到一笔抚恤粮。天津解放了,在那里做生意的大儿子又捎来一些现款,家里的生活,突然提高了很多,买回几棵榆树槐树,想自己打一辆大车。黎老东打的大车是远近知名的,一辈子给人家打了无数的车。
大车还要有段铁工程序,才能制造成功。附近当然也有其他的铁匠,但是这些人的手艺,都不中黎老东的意。过去,他是常常和傅老刚合打一辆大车的。而他们合打的大车,据说一上道,格登格登一响,人们离很远,就能判断出这是黎老东砍的轴、挑的键,傅老刚挂的车瓦。他很希望老朋友能来帮他把这一辆车成全好,成为他们多年合作中的代表作品,象征他们终身不变的深厚友谊。孩子们的年岁也到了,凭眼下这日子光景,再求婚也就理直气壮了。
就在这个时候,久别的傅老刚父女,回到了这个村庄。
傅老刚越显得年老和削瘦,小车已经破烂不堪。九儿长高了,但穿的衣服也很破旧。
黎老东高兴极了,他带着亲家到他那新宅子里去看他打制的大车,他十分得意地说,现在运销很赚钱,车轱辘儿一动,就是大把的票子。老大挣钱也多了,你看,刚一进冬天,就给我买来了这个。可是穿上这个,我还能做活吗?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
刚车的铁匠工序,正式开始了。两个人心里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这一次,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最使他闷气的是,自己远道赶来,黎老东却再也不说九儿和六儿的事,好像他从前没提过似的。
最后几天,黎老东只是穿着大皮袄,察看着,指点着。傅老刚感到,过去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
老朋友决裂了,傅老刚打整好小车,推到了街上。四儿说,我们青年要组织一个钻井队,你可以去帮助我们,青年团办公大院里的东屋给你拾掇出来,你就在这里常住吧。
铁匠炉在新的场所升起来,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竖立起来了。
黎老东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院里一截木头上,用手抚摸着左边这一只脚。有一年,他同傅老刚给一家做活,他心情不好,一时失手,这只脚被锛砍伤了。在自己养伤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是傅老刚请医生,花药钱,背出背进,给水给饭。当然,这也报答过他了。同年夏天,傅老刚被热铁烫伤,自己曾经服侍了他。
六儿出车,黎老东看成是一件头等隆重的事件,在村边望着,望着六儿的车转过大沙岗,才转回身来。
在十字路口,村长拦住了他,和他说了希望他加入合作社的事,还热心地向他介绍了牲口车辆的折价办法。这些话,黎老东好像全然没有听进去,他往家里走,从别人看来,他那一直兴奋得意的步伐,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了。
(选自《铁木前传》,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木作工具,黎老东也会替傅老刚换换锤把,修修风箱,两人的交情很是深厚。
B.“傅老刚打量着亲家高高翻起的新黑细布面的大毛羔皮袍,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傅老刚不是真的冷,而是心里冷。
C.打大车有段铁工程序,黎老东不想用附近的其他铁匠,而是希望等傅老刚来帮他完成,从侧面体现了傅老刚手艺的高超。
D.黎老东给傅老刚送行时,平日里酒一沾唇便滔滔不绝的他,今晚却总是低头沉默着,体现出了黎老东对傅老刚父女的不舍。
14.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叙述特点。
15.小说以“黎老东的大车”为题目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B “说明他们曾经的交情是不真诚的”错误。艰难时代他们关系融洽,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的。
2.C “小满儿的形象是通过侧面烘托的”错误。从“她今年十九岁了,小名叫满儿。已经结了婚,丈夫长年在外面。小满儿一年比一年出脱得好看,走动起来,真像招展的花枝,满城关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她,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可知,对小满儿的描写,既有侧面烘托,也有正面描写。
3.①小满儿“出脱得好看”“真像招展的花枝”“大家公认她是这一带地方的人尖儿”,写出她的容貌美丽,外表出众。②小满儿织做花布、鞋样,又快又好;招待客人热情,对待孩子有方法,表现她聪明能干,待人热情。③小满儿表面上跟着女同志去民校听课学习,但又偷偷溜走,表现她思想落后,逃避学习,耍小聪明。④小满儿不满母亲与姐姐替她包办的婚姻,离开婆家不愿回去,而且对村里宣传婚姻法忽然积极起来,表现她不满封建礼教压迫与束缚,追求自由与个性。
4.主流革命文化:①九儿与四儿积极加入青年团,并参加改造学习;②村里追求进步的青年干部积极对六儿、小满儿等思想落后的同龄人进行改造;③革命时期农村变化巨大,青年人追求思想进步。
人道主义理想:(示例一)小满儿大胆前卫、不积极学习、逃避改造,是进步青年的对立面,但作者对小满儿又给予人性上的关怀,表现她的热情真挚、自由真实,富于人情,追求理想,(或“将小满儿的故事诗意化、浪漫化,努力描写一切美好的人和事”),作者对她寄寓了同情与怜爱,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本真与人性的坚守,从而追求人道主义精神。
(示例二)社会的变化,发家致富的黎老东与生活窘迫的傅老刚从曾经的老朋友变得有隔阂,也对青年追求进步的行为不以为然,但作者并未批评黎老东的自私与财迷,而是表达了他对往日情谊的追怀和留恋,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5、B
A.“因为只有一个女儿,傅老刚深感遗憾”错误。从“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站,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可知,傅老刚是为孤独一人在家的女儿担忧。
C.“这些内容表明两人确定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错误。“傅老刚赞赏六儿长得精神且心眼灵”“黎老东希望傅老刚将来把六儿收做徒弟”这两个信息并不能表明两个人确定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这两个信息只是说明傅老刚比较喜欢六儿这个孩子,而黎老东想让六儿以后学打铁。
D.“在交往的过程中常产生矛盾,导致隔阂”错误。从“和六儿也就熟了。六儿背着红荆条大筐,提着小镐儿,扬长走在前头,九儿背一个较小的筐子,紧跟在后面,走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去……”可知,六儿与九儿在交往的过程中成了好朋友。
6.D “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错误。文章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作者用淡淡的笔调讲述铁木二匠交往的故事,平静如流水一般;同时,小说也没有“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叙述中,人物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性格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淡化,整个小说呈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没有曲折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
7.①作为外乡来的铁匠,傅老刚和徒弟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
②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称呼傅老刚“亲家”。
③铁木二匠知心的谈话,彼此互相理解同情。
④傅老刚把女儿九儿带出来工作,先投奔的就是黎老东家,而且让女儿九儿住在黎老东家,与黎老东的孩子一起生活。
8.①九儿年幼丧母,父亲又常年在外,一个人在家的独居生活,培养了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六儿打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又是家中的幺儿,自然受到更多的关爱,独立自主性没有九儿强。
②九儿和六儿两个人去拾柴,九儿想的是要赶紧拾柴,而六儿却不着急,在天黑之前拾一筐就行。可见,九儿责任心更强,六儿更贪玩,有点得过且过的心态。
③在失去小田鼠的事件上,六儿的态度是心疼小田鼠,说明他珍视动物,很有爱心;九儿则是心疼那一瓢盐水,说明九儿对于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一瓢盐水对人的生活而言更加重要。
9、A
B.“暗示黎老东的日子过得很红火”过度拔高。文章描写“傅老刚把铁匠炉点着,一股浓烟翻转着升向天空,然后折下来在庭院里散开”,只是表明傅老刚开始工作了。
C.“觉得闷气的原因是他满心期待黎老东提说九儿和六儿的婚事”表述不全面,除了黎老东不提孩子们的婚事之外,还有黎老东对他的态度,“傅老刚越来越觉得黎老东不是同自己合作,而是在监督着他。赶工赶得过紧,简直连抽袋烟,黎老东都在一旁表示着不满意”;
D.“也不想付给傅老刚工钱”无中生有,黎老东这句话是以主人的口气说的,表明他在傅老刚面前的优越感,并不是不想付给傅老刚工钱。
10.B “突出这些人的势利和他们对傅老刚的无视”错误,结合“人们不再注意黎老东的木匠手艺,在新的形势下面,只在关心他的发家致富的前途”可知,这些来参观的人被黎老东家的财富吸引,更关心他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这表明人们对改善物质生活的迫切,不能理解为“势利”。
11.(1)傅老刚和黎老东经济上有了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了导致二人的地位不平等;(2)黎老东变了,他醉心于个人致富而忽视友情;(3)傅老刚很敏感,他感受到黎老东对他表现出“主人”姿态。
12.(1)从内容和情节上看,这段反思说明两个人有过深厚的友情,在对方遇到困难时真诚地帮助过对方;而这段反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与现在两人的关系形成了对比,使情节更完整;(2)从人物塑造上看,黎老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伤害了老朋友,他还在猜测傅老刚决然离去的原因,表明他的那些行为是“无意识”的,黎老东的痛苦体现了人性的复杂;(3)从主题上看,这段反思提出了一个时代风云变幻与友情失落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13.D “体现出了黎老东对傅老刚父女的不舍”说法错误。这体现出的是黎老东的艰难和窘迫。
14.①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情节,客观真实地展现了黎、傅二人的关系变化。②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插入黎、傅二人早年的故事,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15.①概括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黎老东打大车的故事情节,突出此时黎、傅二人的关系变化。②衬托了人物形象,黎老东的大车既象征着黎、傅二人多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出黎老东谋求私利的形象。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展现了解放前后农村生活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