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部编版)
导入
1
学习目标
2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通过南方经济的发展,感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经济发展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宋代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经济格局的发展有何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重心南移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表现 粮食 作物 优良品种
粮仓
生产工具和技术 经济 作物 阅读教材,找出表格问题的答案。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占城稻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
秧马、复种技术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从材料可知,宋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什么农作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农作物有哪些优势?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两浙稍早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丰收的意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梢)小,不择地而生。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占城稻
品种优质,成熟早,抗旱力强,适应性强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分别写出以上三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功能?并思考它们的出现有何共同意义?
图1:曲辕犁——犁地、翻地工具;
图2:筒车——灌溉工具;
图3:秧马——插秧和拔秧的工具。
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阅读教材,补充表格内容。
纺织业 丝织业
棉纺织
制瓷业 瓷都
制瓷中心
造船业 造船领先
最早船坞
设备
江西景德镇
南宋时江南地区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以四川、江浙为代表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南宋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广州、泉州和明州
北宋东京郊外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瓷器的特点。
①工艺精美;②种类丰富;③分布广泛。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据材料说明瓷器文化传播的历史意义。
瓷器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区域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宋代的汝窑、景德镇窑等之间有着各式各样的影响与传播。宋代瓷器文化也深深影响着少数民族的瓷器设计与生产,辽瓷中的白瓷源于定窑。宋代瓷器通过泉州等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并影响各国瓷器的设计与生产。
——摘编自《宋代瓷器文化的传播及其审美取向》
①有利于瓷器艺术的交流发展和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
②瓷器文化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瓷器文化随着对外贸易传播到海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 业 城市 商贸变化 时间 空间 货币 原因 时间 地区
海外 贸易 商港 远达 管理 机构 广州、泉州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市舶司
商贸的繁荣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纸币“交子”
开封、杭州
出现草市
出现早市、夜市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根据材料思考,宋都东京与唐长安城相比,有何变化
《货郎图》(局部)
材料一: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 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东京城内街道以及宅乡之内均可开设店铺,商业活动不仅限于白天,“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宵不绝。”
①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没有固定的地点;
②没有固定的时间;出现了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通宵不绝。
③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草市。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此时已经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宋代的巨大沉船,据初步探索,整船装载文物有五万到八万件,相当于一个省级博物馆藏品的总量,这艘沉船的发现,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昔日的繁华和沧桑。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造船技术发达和指南针的应用;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阻断了陆上贸易通道,促使海陆发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小组讨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海外贸易图
【史料实证】
魏晋南北朝
唐朝中期
南宋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四: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南移速度加快
逐渐超过北方
南方成为全国
经济的重心
完成
趋势
开始
根据史料并结合教材,说一说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四:经济重心南移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的重视;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四: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迁移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变迁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摘自曹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充足的劳动力、社会稳定、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据材料思考,江南的变化对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家国情怀】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都市:开封、杭州
②商贸:早市、夜市、草市、纸币“交子”
③外贸:市舶司
①粮食: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
②经济:普遍种植茶树;棉花北进推广。
①丝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②制瓷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③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领先;南宋配备指南针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1.(2022年湖北随州)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2.(2022年四川广元)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C
3.(2022年江苏泰州)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4.(2022年湖北恩施)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D
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