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6 15:4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转运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
2.(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3.(2022·四川眉山·校考模拟预测)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4.(2022·四川·模拟预测)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2022·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6.(2022·四川自贡·统考一模)听历史故事是我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列历史放事与岳飞相关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收复台湾 D.郾城大战
7.(2022·四川自贡·校联考模拟预测)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列诗词中,最能反映岳飞抗金决心的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8.(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结合所学推断,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的根本变革 B.南北交通的日益便利
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D.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9.(2022·四川自贡·校考模拟预测)研读下面的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B.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C.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0.(2022·四川广元·统考一模)据史书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全国各路上供钱物共1503万贯,南方为1284万贯,占总数的85%,其中,江南东路和两浙路占有总数的56%。这段材料可以说明北宋时期(  )
A.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B.对外经济交流频繁
C.北方人口急剧增长 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1.(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写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①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②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2.(2022·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文物承载灿烂中华文化。以下图片中的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15.(2022·四川雅安·校联考三模)“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据此可知两宋时期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经济繁华 C.海外贸易活跃 D.交子开始使用
16.(2022·四川自贡·统考一模)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18.(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礼部 D.户部
19.(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冶铸工艺的进步
20.(2022·四川绵阳·统考三模)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①②③处分别应该填入
A.辽、金、元 B.金、元、辽
C.元、辽、金 D.辽、元、金
21.(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2.(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23.(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个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24.(2022·四川资阳·统考一模)我国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辖,下图所示的印章就体现了元朝对某一地方行政区域的管辖。这个地方行政区域是( )
A.新疆地区 B.岭北地区 C.台湾地区 D.西藏地区
25.(2022·四川自贡·校考模拟预测)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人吐蕃
C.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26.(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27.(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南方农业的发展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手工业发达 D.地主阶级的需要
28.(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有一位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提高了词的格调,他是
A.辛弃疾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苏轼
29.(2022·四川乐山·统考模拟预测)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窦娥冤》 D.《满江红·怒发冲冠》
30.(2022·四川遂宁·校联考三模)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1.(2022·四川内江·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地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海上交通的繁盛 B.中外交流的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丝织技术的进步
32.(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33.(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A.文学成就 B.军事力量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34.(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5.(2022·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技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技术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泥范铸造法 D.造纸术
36.(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记载: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那么,在宋元时期“走出去”的科技发明包括(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 ④火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37.(2022·四川泸州·统考模拟预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图片研读
图一 图二 图三
(1)材料一中图一王朝开创的什么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对比图一、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图二王朝为了巩固疆土建立了什么制度?图三王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想光芒】
材料二:“厩(马棚)焚。子(孔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当今社会哪一思想与孔子这一思想一致?
【科学巨匠】
材料三:“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3)材料三指的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果?该成果的发明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该项科技成果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培根铸魂】
材料四:“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4年2月24日)
(4)从材料四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什么(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回答)?
38.(2022·四川·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称 发明时间 传入阿拉伯时间 传入欧洲时间
造纸术 公元前2世纪 8世纪 11世纪以后
指南针 北宋时期 12世纪 13世纪初
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 不详 不详
火药 隋唐时期 13世纪中期 14世纪左右
——摘编自《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指出造纸术发明的朝代。
(2)小历认为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使欧洲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你同意小历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项正确;转运使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刺史,排除B项;按察使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并结合所学可知赵匡胤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促进阶层流动,排除A项;赵匡胤的措施主要是政治领域的集权措施,并没有涉及教育发展、加强思想控制等信息,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4.C
【详解】材料反映北宋、西夏和辽政权并立,通过宋夏和议和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和辽出现和平交往局面,C项正确;材料无关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排除A项;北宋是汉族政权,西夏和辽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外政权的纷争,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唐朝的社会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传说岳飞临走抗金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击元军,被俘后宁死不屈,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中国主权,排除C项;康熙皇帝与沙俄作战,阻止了沙俄的侵略,捍卫了祖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在郾城打败金军主力,D项正确;虎门销烟与林则徐有关,排除A项;天平天国运动与洪秀全,排除B项;收复台湾与郑成功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写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表达了抗金杀敌的决心和勇气,D项正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于辛弃疾的诗词,排除A项;“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讲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排除B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于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曲线图可知,北宋以前,中原地区是文化中心,北宋以后,江南成为文化中心,南方人才比重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的文化影响力随之上升,C项正确;北方耕作方式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A项;南北交通的日益便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宋与南宋时期,中央集权的程度相差无几,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刀耕火种,宋朝江南成了我国经济的重心,D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重心的问题,与人口大量增加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是反映江南一直比较富庶,而是强调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B项;材料与南宋的政治中心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南方为1284万贯,占总数的85%”“江东南路和两浙路占总数的5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致使南方的经济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故选项A符合题意;“对外经济交流频繁、北方人口急剧增长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与题干材料无关,文中重点强调的是南方经济的重要,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1.B
【详解】“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是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交子”是宋代的纸币;市舶司是宋代设立的,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反映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反映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经济繁荣,因此①②③说法正确,A项正确;④商帮出现,材料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故选A项。
13.A
【详解】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4.B
【详解】根据图①“秦始皇兵马俑(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秦朝。根据图②“大同云冈石窟(魏晋南北朝)”根据图③“摩岩造像乐山大佛(唐)”根据图④“大足石刻养鸡女(宋)”综上所述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是秦—魏晋南北朝—唐—宋,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顺序排列不正确,排除。故选B项。
15.B
【详解】据材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可知,买卖昼夜不绝,直至天明,这反映了夜市繁荣,故B正确;A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海外贸易,C错误;材料未涉及货币“交子”应用,D错误。
1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宋代商业繁荣,在瓦子里可以看杂技;北宋前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所以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与题干城市繁荣,商业兴盛无关,排除A、C和D。故选B。
17.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直到1974年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从而印证《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项。
18.A
【详解】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中书省属于中央中枢机构,排除B项;礼部和户部是六部的部门,排除C和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0.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北宋和西夏同时并立的政权是辽,与南宋和西夏同时并立的政权是金,这些民族政权最后都被元统一,所以①②③处分别应该填入辽、金、元,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D
【详解】契丹货币反映了辽的历史,忽必烈建立元朝,题干中四幅图片反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项正确;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排除A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在河南等地设立行省,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说明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项。
2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澎湖巡检司,负 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D项正确;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中央机构,排除B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Wie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关系,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根据图片信息,“宣政院”并结合所学,这个地方行政区域是西藏地区,D项正确;新疆地区、岭北地区、 台湾地区与题干元宣政院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西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排除A项;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民族关系融洽的表现,不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标志,排除B项;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
26.D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D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形式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是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不是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排除A项;根据所学,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在西汉已经确立。材料无法体现其地位逐步在提高,排除B项;根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信息,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7.B
【详解】瓦子的产生,是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B项正确;宋代瓦子出现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无关,排除A和C项;地主阶级的需要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8.D
【详解】苏轼是北宋文学家,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苏轼的词风格是豪放派,材料中“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体现出豪放派的特点,D项正确;辛弃疾风格是具有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排除A项;关汉卿是元曲作家,排除B项;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词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9.C
【详解】据所学知识,元朝关汉卿是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C项正确;《资治通鉴》、《满江红·怒发冲冠》都是宋代,排除AD项; 《史记》是西汉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
30.C
【详解】依据题目材料可知,题目诗句叙述了宋代的春节,在当时称“元旦”,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3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各国个中国之家的友好往来。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从元朝交通路线图可以看出,元朝陆路和海外交通发达,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所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中外交流发展,B正确;“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为陆上交流排除A;三幅图片与世界市场形成、丝织技术的无关,排除CD。故选B。
32.D
【详解】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 传播途径、 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33.C
【详解】根据材料“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对世界学术、战争、航海事业的影响,C项正确;“火药和磁石”与文学成就无关 ,排除A项;印刷术与军事力量关联不大,排除B项;“印刷术、火药”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4.B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纸张价格便宜,排除A项;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排除C项;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3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包括选泥、制料、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等工艺流程,它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项正确;雕版印刷术,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排除A项;泥范铸造法与青铜器制造相关,排除C项;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排除D项。故选B项。
36.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它们都属于在宋元时期“走出去”的科技发明,②③④正确;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时间不符合题意,①错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7.(1)王位世袭制;地域由小到大;分封制;郡县制
(2)“仁”(或“仁者爱人”);以人民为中心(或人民至上、民本思想等)。
(3)活字印刷术;毕昇;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4)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文化认同。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图一可知是夏朝,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对比图一、图二,可以看出图二西周的疆域明显大于夏朝,因此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变化是地域由小变大;根据图二结合所学可知是西周,西周为了巩固疆土建立了分封制度。根据图三可知是秦朝,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度成为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
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没有问马情况,而问有没有伤到人,说明孔子“仁者爱人”思想。当今以人为中心思想与孔子思想一致。
(3)
根据材料三“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结合所学可知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北宋的毕昇;根据所学可知活字印刷的历史意义是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利于文明的传承、传播和发展
(4)
根据材料四“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文化认同。
38.(1)汉朝。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灭亡。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中国的四大发明只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而不是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才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1)
根据材料“造纸术发明于公元前2世纪”可得出造纸术发明的朝代是在汉朝。
(2)
开放性回答,围绕观点回答。如【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促进了欧洲思想的解放。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灭亡。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中国的四大发明只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而不是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才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