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2.(2022·四川内江·校考一模)看到这支被折断的烟枪(下图),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虎门之战
3.(2022·四川眉山·校考模拟预测)下列是鸦片战争前欧洲到达中国的商船和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统计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坚决维护主权 B.加强中外交流 C.造船能力提升 D.固守闭关锁国
4.(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842年8月,在南京静海寺(明成祖为褒奖郑和之功而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清朝被迫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6.(2022·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雅克萨之战
7.(2022·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图是2018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以纪念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关天培抗击的侵略者是
A.英军 B.英法联军 C.日军 D.八国联军
8.(2022·四川自贡·统考二模)香港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香港与中国大陆长期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近代历史上,香港岛被割让出去是哪个条约?(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2·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10.(2022·四川南充·统考二模)“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2022·四川南充·校联考三模)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1894年以后,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上述情况与下列哪两个条约的签订直接相关( )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2.(2022·四川成都·校考二模)“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由商品变成了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
13.(2022·四川雅安·校联考二模)“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材料认为( )
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4.(2022·四川南充·统考模拟预测)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主要是因为(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野心膨胀
C.领导集团争权夺利 D.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15.(2022·四川自贡·校考二模)下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是
一、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二、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三、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2022·四川广安·统考二模)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有学者认为它的失败是“因文化的落后”,请问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提倡效法西方 B.中外联合绞杀 C.革命的妥协性 D.重建等级礼制
17.(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虽然这个农民平均主义的方案饱蘸着浓厚的空想和时代条件带给它的落后色彩,但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反对封建地主所有制是它的主流和本质。这个“方案”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2022·四川成都·模拟预测)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19.(2022·四川资阳·模拟预测)王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太平天国运动取得了胜利
C.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唯一矛盾
20.(2022·四川成都·一模)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
二、列举题
21.(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举出《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三、综合题
2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年代 英输华货物总值
1837-1839年 年均不到100万英镑
1845年 约179万英镑
1846年 约239万英镑
(2)请你辨析表格中的材料,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3)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被焚毁之前的圆明园景致之一 被焚毁后的圆明园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材料四 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4)恩格斯所说的是那一国家?它从中国夺走了多少土地?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两广地区经常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太平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姓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太平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领导集团内讧产生怎样的后果?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运动失败原因是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换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左图)变为断壁残垣(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结合所学,请你说出中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4)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一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片是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深刻其上,承载着荣辱与兴衰,自184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导者是谁 该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与图三相关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图四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遭受的哪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出现了什么局面
(4)图五的不平等条约与哪场战争有关 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5)图一至图三皆以失败而告终,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B项正确;戚继光抗倭,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邱少云牺牲于抗美援朝,排除A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图片中“被折断的烟枪”联系到禁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3.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685年到1838年西方国家同中国来往密切,但是中国的通商口岸却仅保留一处,说明的是清朝仍然固守闭关锁国政策,D项正确;通商口岸数量的减少并不是维护主权的表现,排除A项;统计图反映的内容,并不是加强中外交流,反而是交流减少,排除B项;欧洲到达中国的商船多并不能反映造船能力提升的,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42年8月,在南京静海寺,清朝被迫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定《天津条约》,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1901年签定 《辛丑条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A
【详解】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是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正确;BCD都是《南京条约》内容,与题意要求的损害中国领土主权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他抗击的侵略者是英军,不是英法联军、日军和八国联军,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香港岛被割让”并结合所学知识,是签订《南京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破坏中国主权领土完整,C项正确;《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但与割让香港岛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要求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项正确;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不是提出修约要求的目的,排除A项;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不是修约的目的,排除B项;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不是修约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11.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最早开放的一批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天津为通商口岸,B项正确;《马关条约》是1895年中日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线,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汉口等通商口岸,列强侵华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此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B错误;1901年,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3.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D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排除B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说明”杨秀清的野心膨胀;“杨秀清被杀,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说明石达开的意气用事,从而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主要是因为领导集团争权夺利,C项正确;AB只是说明一个方面,排除AB项;材料没涉及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工业文明外力冲击”“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洪秀全把基督教义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排除B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排除C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创立拜上帝教发展反清力量,定都天京后,重建等级礼制,导致领导集团腐败和分裂,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文化的落后”的表现,D项正确;戊戌变法提倡效法西方进行改革,排除A项;义和团最终被中外联合绞杀,排除B项;革命的妥协性是辛亥革命没有提出一个明确反帝和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但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分配社会财富,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不可能实现,A项正确;《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实施,与“饱蘸着浓厚的空想和时代条件带给它的落后色彩”不符,排除B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是针对农民对土地的需求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定都天京时天平天国还没有达到全盛,经过北伐和西征,1856年,天平天国达到全盛,同样在这一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天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A排除;定都天京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走向鼎盛之前,B排除;北伐、西征后,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全盛,D排除。故选C。
1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面临清政府和资本主义侵略两个敌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失败,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1901年,故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D
【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可分析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列强和封建势力内外夹击有关,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内外夹击,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侧重他肩负的双重使命,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更正确的理论指导,排除C项。故选D项。
21.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任举4个,4分)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因此《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2.(1)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呈上升趋势。
(3)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4)俄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5)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详解】(1)据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可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观察材料二中的数据可知,1845年和1846年英输华货物总值与1837-1839年相比呈增长之势,即鸦片战争前后英输华货物总值不断增长,呈上升趋势。
(3)据材料三“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可知,材料三中的“绅士”指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据材料四“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可知,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是俄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被欺负,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3.(1)原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
(2)太平天国运动;特点:平均地权。
(3)后果: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外交上缺乏经验,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详解】(1)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两广地区经常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田起义的原因可以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自然灾害和拜上帝会的宣传等角度作答。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和所学可知,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目的是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第二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可知,这体现《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地权的特点。
(3)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第二问原因,结合材料二、三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领导集团内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外交上缺乏经验,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4.(1)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换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换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换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换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皇家园林圆明园。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等,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例如: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
25.(1)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林则徐;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详解】(1)英国当时成为最大资本主义国家,想要资本输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在正当的贸易中达不到目的,就向中国走私鸦片 ,以获取暴利。
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8年,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列强以此为契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1900年,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组织联军侵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