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4 窦娥冤(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4 窦娥冤(节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6 23: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窦娥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元曲、元杂剧的特点。
分析窦娥的形象。
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导入:以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主题曲,
探究:自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教师订正。
窦娥 矛盾对象 矛盾表现 主要矛盾后面画√ 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来的性格
张驴儿父子 张驴儿误把自己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 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反抗意识
太守桃杌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被判以死罪 有反抗精神的、不屈服
婆婆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善良的、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孝顺婆婆
分析:人物性格的根源
窦娥冤在哪里?
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本文又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感天动地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窦娥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亢旱三年。
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总结: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作者将她的“毁灭”。让人们看清了黑暗的官吏制度及腐朽的吃人的社会制度。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错勘(kān) 罪愆(yán) 刽子手(ɡuì)
B.嗟怨(jiē) 衔冤(xián) 荒阡(qiān) 暑气暄(xuān)
C.亢旱(kànɡ) 苌弘(chánɡ) 提防(tī) 哥哥行(hánɡ)
D.煞尾(shā) 尸骸(hái) 枷锁(jiā) 鼓三通(tōnɡ)
答案 B
解析 A项“愆”读qiān。C项“提”读dī。D项“通”读tò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错勘(勘探)贤愚枉做天
②可怎生糊突(同“糊涂”,这里指“混淆”)了盗跖、颜渊
③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叹息埋怨)
④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人缘好)
⑤你道是暑气暄(温暖,这里指热气蒸腾)
⑥亢(极)旱三年
⑦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每月)十五
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⑥
答案 A
解析①中的“勘”意为“察看,断定”。④中的“干家缘”意为“料理家务”。⑦中的“月一”指“初一”。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的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答案:D [无比喻手法。]
4.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答案 C 在剧本中三桩誓愿暂时只应验了两桩,并非都应验。
5.下列句中元杂剧角色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外:角色名,这里是“外末”的简称,扮演剧中次要男性人物。
B.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扮演性格粗犷豪放或阴险奸诈的男子。
C.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D.卜儿:角色名,扮演年轻女子。
答案D [“卜儿”是元杂剧中老年妇女的俗称。]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 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1、节选文字中【鸳鸯煞尾】主要展现了什么样的戏剧冲突?这一冲突中展现窦娥什么性格
答案:主要展现了“窦娥冤魂想尽孝而不能”的戏剧冲突,展现了窦娥善良,体贴,孝顺的美好品质。
2.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答案: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意对即可)
【高考对接】
[张庄,张大娘家院子内外。院外有高大的枣树。院内有井台,井台右前有锦葵花;房后栽有向日葵;井台后篱笆上豆藤缠绕。一侧是张大娘的住房,房角有草棚,草棚上的牵牛花蔓延至屋墙上,门旁挂着蓑衣,檐下挂着大串的辣椒。 [风雨将至。张大娘用铁锹铲土入筐。
张大娘 (唱)【二黄摇板】暗夜中见光明【慢三眼】眉舒目展。三天前子弟兵回到平川。【原板】勇刚他指明了抗战的前途红火亮堂、天高地宽。【二六】乡亲们修地道连夜苦干,抗日的堡垒村稳如山。 [雷声。
张大娘 天要下雨了!(对井内)小英,夜深了,快让刘大嫂他们回去歇着吧! [小英出井。
张大娘 小英啊,刘大嫂他们都回去了?
小 英 回去了。娘,真是心齐能让山河变哪,这截儿地道已经修到村头了! 张大娘 小英啊!要不是勇刚他们领着咱们干,哪儿能这么快呀!
小 英 是啊,赵排长临走还说:往后咱们村要房上通,地下通,家家通。要做到“三通”啊!
张大娘 是要做到“三通”啊。记得去年“五一大扫荡”,那老王家就一个洞口,叫中心炮楼的鬼子活活地堵在里头,死得真惨哪!
小 英 是啊,现在的地道,就是让鬼子给逼出来的。 张大娘 咱们有了地道,就更能对付日本鬼子了! [远处枪声。
小 英 龟田又到马庄那儿“清剿”去了。
张大娘 听说,中心炮楼的鬼子也出动了,勇刚他们也不知怎么样了,真叫娘惦记呀! 小 英 娘!(唱)【二黄原板】枪林弹雨军民隔不断,妇救会员拥军要争先。 虽说是几番送粮人未见,为支前我不怕走遍平原。今夜里定捎去张庄群众丹心一片,把干粮和热汤送到亲人身边。请他们到我家遮风避雨,到明天上前线,杀鬼子,锄汉奸,胆气冲天! 张大娘 说得对。 [小英进屋。
张大娘 (对屋内)小英,把玉米饼子,还有给勇刚补好的衣服,都捎去。 小英 (内应)唉! [小英下。
张大娘 (唱)【二黄二六】愿小英早归来带回喜讯,进屋内修地道等候亲人。 [张大娘关门。 [雷电。雷横风狂。 [赵勇刚率众战士上。
李 虎 排长,张大娘家到了。 [雨渐停。
赵勇刚 同志们,我们要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深情地)大娘一家日夜支前,很辛苦,不要惊动她老人家。 众战士 是。
赵勇刚 同志们,(指草棚)就在那里宿营。
[战士们向草棚走去,战士丁碰倒铁锹。赵勇刚示意动作要轻。
[李虎、战士甲蹑手蹑脚地走进草棚。 [疏星渐露。
赵勇刚 (唱)【反二黄二六】几天来和日寇周旋在平川上,日、汪、蒋相勾结凶狠狂妄,乡亲们水深火热受尽创伤。(走到门前,侧耳细听,满怀深情)【中三眼】听屋内亲人安睡无声响,盼相见,盼相见却又怕惊动大娘。人民的安危冷暖要时刻挂心上……【摇板】不觉得雷雨过云露星光。
[张大娘开门,出屋。 张大娘 (发觉有人)谁? 赵勇刚 大娘!
张大娘 (喜出望外)勇刚!我的孩子,可把你们盼回来了! 赵勇刚 (衷心问候)大娘,您好啊! 张大娘 好!哎呀,瞧瞧,你淋得这个湿啊!怎么,你到了家,还不快进屋?同志们呢?叫他们快来!
赵勇刚 大娘,同志们早就来了。(指草棚)[众战士上。
众战士 大娘,您好!
张大娘 怎么,你们就睡在这儿……
李 虎 大娘,天当被,地当炕,我们睡得可香了!
张大娘 勇刚!孩子,这几天,乡亲们端起饭碗,想着你们;夜里做梦,梦见你们;听见枪声,惦记着你们;盼哪,盼哪……可你们到了家,不进屋,就睡在这柴禾堆里,叫大娘……
赵勇刚 大娘,我们怕惊动您老人家。
张大娘 我的儿,你可说到哪儿去了!(唱)【二黄散板】自别后盼亲人梦中常醒,回村来你为何【流水】不进家门?只怨我顾得屋里忘了门外,让你们风吹雨打、湿透了衣裳、受尽辛苦,叫大娘心疼。
赵勇刚 大娘!(唱)【西皮原板】好妈妈疼爱咱象亲娘一样,为抗战献出了火热的心肠:老玉米做干粮粒粒辛苦,紫花布缝军装针针情长。想那年杀敌挂花来村上,你撕破了棉衣来裹伤,煎药汤,亲口尝,果树下,勤瞭望。北风刺骨寒,鬓发结冰霜,日夜守护在身旁。这深情厚谊永难忘,恰似那太行高入云,黄河万里长! [张大娘激动地抱住赵勇刚的双臂。战士丙上。
战士丙 排长,老李来了!
[李胜、一班长、小英、老贫农、刘大嫂上。 张大娘 老李!
李 胜 勇刚,小英他们又要到青纱帐找你们去。 小 英 没想到同志们早到家了。
老贫农 勇刚,家里炕都腾出来了,面也和好了,就等着你们去呢。 小 英 赵排长,这是我娘给同志们带的王米饼子和补好的衣服。 刘大嫂 (拿着几双军鞋)这是我们大家的一点心意。 赵勇刚 (捧着篮子,激动万分)乡亲们在敌后坚持抗战,吃的穿的,都很困难,为了一粒粮食一寸布,都要担风险受熬煎,这叫我们……
张大娘 瞧你说的。眼下为了打日本鬼子,咱们更得知心换命啊! 小 英 娘,快让同志们进屋歇歇吧!
张大娘 对。你们在这儿说着,咱们进屋,烧水,烫脚,做吃的。 [众人进屋。老贫农、刘大嫂从另侧下。窗纸映出灯光。
(选自现代京剧《平原作战》第三场,有删改)
结合剧本内容分析张大娘人物形象
2.中国古代演义小说大都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来概括某一章节的内容,如《三国演义》第27回为“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请试着为本剧拟一个类似于章回体小说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1.张大娘:是一个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对八路军战士充满着博大的母爱,对抗日充满着信心的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如对家居环境的描写:整洁、干净,表现了张大娘勤劳的品行;对八路军战士的关心爱护,替他人着想,都可说明她的善良和深明大义。从小英与张大娘的对话即可看出她对抗日是充满信心的。
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及语言重组能力。结构上要求大体对应,同时要找出相对应的两个主要事件。本剧写了两件事:其一修地道,其二会亲人。围绕这两件事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修地道抗日寇有良方,会亲人谱军民鱼水情 示例二:张大娘勤修地道为抗日,赵勇刚露宿草棚怕扰民
PAGE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