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6哈姆莱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2-6哈姆莱特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7 06: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姆莱特(节选)
莎士比亚
[课程目标]
1.鉴赏课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高考导航]
1.体会戏剧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性格特征的刻画的作用,在高考试题中,主、客观题均可能涉及到。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领悟戏剧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作品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广泛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他的戏剧在欧洲戏剧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他主要创作喜剧和历史剧。1601年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人生最后阶段,他创作了三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2、背景探寻
作者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作品通过这一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
3、知识链接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兴起,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人文主义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充分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现世幸福反对来世思想;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
二、整体感知
《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父亲的死让哈姆莱特悲恸,母亲的不忠使他绝望,哈姆莱特万念俱灰,意欲自尽,父亲的鬼魂却来对他揭发了叔父克劳狄斯杀兄娶嫂和篡夺王位的罪恶,并要他复仇。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然而人性的堕落和现实的黑暗使其深感理想的幻灭。他要重整乾坤,因而装疯与克劳狄斯进行殊死斗争。斗争的艰难在于哈姆莱特是这场谋杀的唯一知情者,复仇重任只能由他一人承担,加上忧郁、优柔的性格,这使他在装疯努力复仇的同时,又陷入迟疑、自责和拖延。哈姆莱特借“戏中戏”确认了克劳狄斯是凶手,却在克劳狄斯私下祈祷时放弃了复仇机会;当他认为复仇时机成熟时,却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一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一一而使自己陷入被动。最终哈姆莱特除去罪恶的克劳狄斯,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P37①通过国王的话,表现了国王的居心叵测和阴险意图,为剧情发展作铺垫。
P37②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两人的台词间接地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智慧:装疯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掩藏复仇的动机,等待最好的行动时机。
P38③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篡夺王位的罪行,所以他想安排演戏,借此验证鬼魂的话。
P38④从以上王后的台词中,你能看出她具有怎样的双重性格?
王后一方面对自己的前夫老哈姆莱特表现得很无情,愿意服从克劳狄斯的意旨;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儿子哈姆莱特倾心关怀,希望儿子能恢复正常。
P38⑤(波洛涅斯)这句话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芸芸众生之态。
P38⑥(国王的旁白)这段台词真实地暴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国王内心的不安以及虚伪、丑恶的嘴脸显露无遗。
P39⑦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矛盾与痛苦的个性。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敌人,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上的力不从心,在他内心深处掀起阵阵波澜。这使他不得不陷入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P40⑧奥菲利娅为什么要把“纪念品”退还给哈姆莱特?
因为“纪念品”对两人而言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可能会激起哈姆莱特的回忆,从而知道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了以及他疯狂的原因。
P40⑨哈姆莱特这段自我评价看似是疯话,却反映了哈姆莱特内心的挣扎。他从小的经历使他不愿意用暴力去复仇,但情感上他又必须去复仇。所以,他内心非常纠结。
P41⑩哈姆莱特的话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叔父和母亲结婚的反对,对现任国王克劳狄斯的痛恨。
P41 这里运用短句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无限景仰和热爱,体现了奥菲利娅的天真,也从侧面表明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国王的身份,意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人能及的尊荣;但又意味着暴力自私和贪婪。
P41 国王对哈姆莱特的安排,看似是对哈姆莱特的关心,实则是在试探之后有所察觉、耿耿于怀,“必须立刻”表现出他急于使哈姆莱特远离自己的迫切心情,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命运的高度概括。
P42 国王并不想让哈姆莱特放任自流,而是对他产生了杀害之心
三、文本探究
(一)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国王及波洛涅斯下”)
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要试探哈姆莱特是否是因恋爱上的苦闷而疯狂。
第二部分(从“哈姆莱特上”到“变作今朝的泥土”)
写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
第三部分(从“国王及波洛涅斯重上”到结束)
写国王与波洛涅斯试探完哈姆莱特后的密谋。
(二)主旨点睛
本文主要写国王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菜特是否真的发疯.却被哈姆莱特识破的情节。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与悲痛,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三)重点
1、本文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的?
本文中的冲突主要有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冲突、哈姆莱特内心的冲突、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与波洛涅斯之间的冲突。其中本文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地位,其他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2、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如从表面看来,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之间的冲突是有关恋人感情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本文通过冲突也塑造了人物形象,比如克劳狄斯的阴险毒辣、波洛涅斯的趋炎附势、奥菲利娅的单纯多情,都是在冲突中展现的。特别是对本剧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塑造,是戏剧通过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最为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
1、文中的哈姆莱特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哈姆莱特是一个富有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文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迟疑、沈郁、孤独,他既是一个身负为父报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沈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性格特征,正是他血肉丰满、糊糊如生的魅力所在
2、哈姆莱特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复杂?
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奉命复仇,然而任务异常艰巨,对手十分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挫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他的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因此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2、哈姆莱特独自的那段文字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二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这导致了哈姆莱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
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
3、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什么思想?
作者通过《哈姆菜特》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是当时欧洲的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将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展现了出来,权力、地位、仇恨、愤怒、战争等,这一切都是长时间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剧中争夺王位的人、为正义奋斗的人,他们的下场是一样的一死亡。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的悲观,恰恰相反,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发人深省正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之处,也是其悲剧的感人之处。
(三)难点
1、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结合哈姆莱特的形象具体说明。
哈姆莱特是一个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王子,他具有整顿局势、治理国家、报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对以阴险奸诈的新王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他始终把这种和人民紧密相连的事业看做个人的仇恨而孤军奋战,因此,他的悲剧既是真善美与邪恶力量相冲突的悲剧,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时代的悲剧。哈姆莱特的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肯定。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2、结合文本分析莎士比亚语言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看:比喻、排比使语言更形象生动
从语感来看:富丽华美、文采斐然
从表现手段上看:含蓄、诗化
①莎士比亚语言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例如,文中哈姆莱特那段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索中。这段脍炙人口的内心独白。生动地展示了哈姆莱特在进行个人复仇和探索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②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人物之间富有强烈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如文中哈姆莱特的激情、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险、较诈,哈姆莱特的矛盾、优柔寡断与奥菲利娅的单纯、天真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
③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这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莎土比亚语言深沉含蓄,极富于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比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本文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
3、请赏析“生存还是毁灭”的妙处。
“生存与毁灭”道出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父亲在死后以“回魂”的方式将复仇的任务交给哈姆莱特,因此他要为父亲报仇,让父亲的灵魂得到安宁。但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内心深处的理性与难以抑制的情感剧烈碰撞:是以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代价复仇,还是接受父亲已死的事实?这两个想法在哈姆莱特脑中来回交替,让他的内心饱受煎熬。父亲的死使他心中原本理性、善良、美好的世界崩塌,为了重建自己内心美好的世界中,他必须要复仇。但哈姆莱特从小受过的良好教育让他明白,复仇与理性、善良相悖,意味着自己必须屈从于情感,为了自己的快意而伤害他人,这让他无比痛苦。在哈姆莱特的潜意识里,他并不愿意复仇。他装疯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抗拒,他在排斥这个世界,这不是他向往的世界;但是复仇使他更加远离所向往的美好世界,因此他非常矛盾。他认为人是伟大的,他希望活在一个每个灵魂都安宁、所有事物都美好的世界中,所以他要复仇,希望父亲的灵魂得到安宁;但是在复仇时他发现他的所作所为违背了他内心的善良初衷,所以他在矛盾中挣扎。无论是“生存”还是“毁灭”,他的灵魂都得不到安宁,因为现实的世界中不存在如此理想的美好。
(四)观点争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请简述你所能读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哈姆莱特形象。
观点1
哈姆莱特出身高贵,举止优雅;他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博学多才,深受百姓的拥戴。他敬爱父亲,深爱母亲,但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变得忧郁,母亲的背叛令他痛苦,复仇的艰难令他焦虑、失常。但他逐步坚定起来,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弱点,惩治了罪人。
观点2
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惧怕死亡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他一直未能主动履行复仇的使命,而是在命运的帮助下完成了使命。
(五)文本特色
冲突尖锐,性格鲜明
(1)尖锐的戏剧冲突。
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一主要冲突展开的。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作品通过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心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等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
(2)人物性格鲜明。
为了塑造好人物性格.莎士比亚是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矛盾冲突之中,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内心的冲突。二是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通过独白,有力地刻画了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和他思想性格发展的过程。
六、素材积累
课文节选部分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热情赞扬了哈姆莱特的斗争精神,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王朝的罪恶及宫廷内部斗争的险恶和复杂,反映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适用话题:“勇敢”“努力”“执着追求”“斗争精神”“坚强”“人文主义”等。
[写作借鉴]
哈姆莱特是个具有先进思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他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此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行动犹豫。哈姆莱特找不到正确的途径,虽然他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他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但是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观点争鸣
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观点一哈姆莱特性格内向,他追求梦想,可是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让他看到了宫廷的争斗与丑恶。当他得知父亲被叔父杀死后,他的内心燃起了复仇的怒火,而在他的信仰中,复仇是罪恶的,这就让他陷入矛盾痛苦中,当复仇的机会就在面前时,他犹豫不决。所以,他的悲剧与他的性格有关。
观点二哈姆莱特是一个新的人文主义青年,他虽然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植根于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王室成员,摆脱不了封建体制对自己的束缚。在体制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之前,一个具有反封建性质的理性先导者,在这个封建体制内必定是势单力薄的,也必定会受到他所反对的封建体制内的成员的排斥。因此,他的悲剧是社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