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4.1.2 信息的获取 听觉 教学设计
课题 2.4.1.2 信息的获取 听觉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物学》(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信息的获取》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内容较少。又在前一节课学习“眼”的基础上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感觉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生理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在这些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耳”这个重要的感觉器官,学生更加感兴趣,学习并不困难。另外,对这些感官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神经调节作铺垫。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描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原因及预防的措施。了解人体的味觉、嗅觉及皮肤的感觉功能。 科学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耳的结构及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态度责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认同耳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健康的用耳方式。
重点 1.耳的结构与功能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 1.内耳的结构与功能、听觉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为什么助听器可以帮人听到声音?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视频: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二、听觉 1.耳的结构 结构特点及功能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中耳鼓膜可将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转化为振动,并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可以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向内耳传递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内耳耳蜗内有对声波振动敏感的听觉细胞,受刺激后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听神经传递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的刺激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刺激
提示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共有6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如同“扩音器”,有放大声波的作用。 提示 耳的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结构受到损伤,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注意 前庭和半规管虽然是内耳的结构,但是与产生听觉无关。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的声波被耳郭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传到听小骨,听小骨能将来自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规律总结 听觉形成过程中,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鼓膜,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是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郭集,外耳道送到鼓膜去,鼓膜振动听小骨,刺激耳蜗产冲动,冲动传大脑皮层,外界声音听得清。 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主要为耳聋,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耳聋主要有两种: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我国患有耳鸣、听觉障碍的人数高达2.9亿,其中已成为听力残疾人数为2057万,居各类残疾人之首。此外,每年尚有500万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听力损伤而加入这一行列。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道阻塞或中耳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听力下降。 神经性耳聋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或丧失。老年性耳聋、药物中毒性(如长期使用较大剂量链霉素引起的)耳聋、某些传染病(如脑膜炎)引起的耳聋、工业生产中高强度噪声引起的耳聋等,都属于神经性耳聋。 3.晕车、晕船的原因 不少人容易晕车、晕船,这是由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的刺激;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刺激。这些感受到的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后,可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一般晕车、晕船的人,经过一定的锻炼和适应后是可以克服的。 4.怎样保护耳和听觉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首先要减少和消除周围环境的噪声,平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噪音的危害 外界的声音并不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作噪音。例如,汽车的高音喇叭声、建筑工地的声音、机器的轰鸣声等。 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1)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2)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的平衡。 (4)生病时,要注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耳聋。 5.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感觉功能使人体更好地获取外界的信息,并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1)鼻:鼻腔黏膜中有许多对气味十分敏感的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可以感知外界空气中的各种气味。 (2)舌:舌的上表面和两侧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称为味蕾,与人的味觉有关,能够辨别酸、甜、苦、咸等味道。 (3)皮肤:人体的皮肤中具有许多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6.判断双耳与听觉的关系 (1)方法 在受试者的头部后方中央,放一个音叉,使其刚好能听到声音,让受试者分别塞住一侧的耳去听,最后用两耳听,询问受试者两种感觉是否相同;若要判断发声的位置,用单耳听好,还是用双耳听好? (2)结果 ①用单耳听和用两耳听感觉不一样,用左耳听,感觉声源位于头部右后方、用右耳听,感觉声源位于头部左后方,两耳同时听,感觉声源位于头部后方中央。 ②物体距两耳的距离不一样,传递到两耳的时间就不一样,会出现一个时间差,人们可根据时间差来判断发声的位置,所以用双耳听好。 知道耳的构造 明确外耳的结构和功能 明确中耳的结构和功能 明确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听小骨 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听力障碍 知道两种耳聋 知道晕车、晕船的原因 知道噪声的危害 知道如何保护耳 知道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完成试试看,判断双耳与听觉的关系 介绍耳的构造 介绍外耳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中耳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内耳的结构和功能 介绍听小骨 分析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 拓展介绍听力障碍 介绍两种耳聋 介绍晕车、晕船的原因 介绍噪声的危害 介绍如何保护耳 介绍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指导完成判断双耳与听觉的关系
课堂练习 1.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是( B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2. (2021 吉林)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形类似于蜗牛壳,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结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湖南永州)听到悦耳的上课铃声,学生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位于( C ) A.听小骨、鼓膜 B.鼓膜、小脑 C.耳蜗、大脑 D.前庭、耳蜗 4. (2021 云南)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耳能接受光的刺激 B.鼻对气味十分敏感 C.舌能辨别酸、甜、苦、咸 D.皮肤能感受冷、热、痛、触、压 5.(2020 沈阳)能够感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是位于内耳中的( B ) A.听小骨 B.耳蜗 C.鼓膜 D.咽鼓管 6. (2020 湖南株洲)“耳闻目睹”强调了人的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鼓膜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B.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C.遇到巨大声响,除闭嘴堵耳外,也可迅速张口 D.近视眼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凸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导致的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外界的声波被耳郭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振动波传到听小骨,听小骨能将来自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入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谈本节学习到的主要知识内容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