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字词读音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理清情节结构,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分析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用现代观念审视、解读林冲;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人物性格。
一、课前导入: (2分钟)
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影响力不容小觑,当时的小说家就很注重情节的设计,力求写出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小说情节要想吸引读者,必须新奇、出乎意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清代小说家李渔曾说:“有奇事方有奇文。”因此,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情节的变化史就是人物性格的转变史。那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水浒传》,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描写,进一步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温故知新:(3分钟)
小说通过哪些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分析具体的人物形象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呢?
(身份特征、性格特点)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为什么称林冲为“林教头”?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手不凡、功夫了得,是一个武官,因此被人称作“林教头”。)
沦落到沧州后,他的身份又变成了什么?
(刺配沧州,变成阶下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林冲身份上的变化呢?
(高俅设计陷害林冲误入白虎堂,流落到沧州,因为有了柴进的照顾,才被分配到受天王堂。)
三、深入探究:
1、故事的发生:沧州遇旧(5分钟)
开头插叙一段两人关系,这段描写体现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为人仗义、正直善良)
请同学们看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开端,这里主要通过哪种描写手法表现林冲形象的?
(语言描写,通过与李小二的对话,表现了林冲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自己现在的身份。“高太尉”、“生事陷害”、“未知久后如何”。)
通过林冲的回答,我们能看出林冲此时还存在什么心理?
(没有意识到高俅的狠毒、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今后的生活仍然存有期盼。)
没错,林冲的回答体现了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体现了他(板书: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遇到旧知李小二仍然担心“玷辱你夫妻两个”,体现了他(板书:为人仗义、正直善良 )的性格特点。或许原本想安安分分过日子的林冲没想到,此时的危险离他也是越来越近了。
2、故事的发展:买刀寻敌(5分钟)
陆虞候来到了沧州,首先觉察到异样的人是李小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有哪些语言表现出这种“异样”来呢?
(闪,表达出陆虞候鬼鬼祟祟的状态;请管营、差拨吃饭却不相识;不肯交代自己的身份;“不叫,你休来”;“东京口音、高太尉”;“低着头走了”)
李小二偷听的并不是他们对话的全部内容,通过这段略写的对话更吸引读者好奇故事的情节走向。但作者没有让林冲马上出场,而是借李小二的口再次丰富了林冲的人物形象,这段话又体现了林冲的哪些性格特点呢?
(板书:性子急,急躁)
李小二说如果林冲听到他们的对话,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那么林冲的反应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第四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写林冲形象的?请找到原文具体语句。
(语言描写: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动作描写:买把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团团寻了一日
神态描写:大惊、大怒)
当时的林冲情绪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已经有反抗意识呈现出来了)
但是有这样一句话:“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这句话又补充了哪些内容呢?
(存在侥幸心理,怒火渐渐平息,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中。)
3、故事的再发展:接管草料场(8分钟)
这一部分侧重林冲哪方面的描写?
(心理描写)
看似风平浪静,但是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
(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做事仔细的人。)
或许这些形容词与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有所差距,但我们要明确的是:虽然林冲是英雄,但是在作者笔下,他的性格中也有柔弱、妥协的一面,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才使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真实鲜明。
4、故事的高潮与结局:神庙复仇(12分钟)
常言道:“天无绝人之路”,但是林冲眼前的情形却没那么顺利,“草厅倒了、只拽得一条破棉被”,让他去看守的草料场也起火了!这一段是文章情节的尾声,也是全文描写最精彩传神的地方,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试着找到这一部分你觉得最精彩的语言。
(细节描写: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
动作描写:举手、搠倒、踏住胸脯、取出那口刀来
语言描写: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神态描写:大喝一声,骂道)
杀前两个,一点都不罗嗦,杀陆虞候,为什么要罗嗦几句?
“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 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候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一刀!”把陆 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这段对话,林冲要告诉他:杀他的不是林冲,是天道!他违背了基本的为人之道。山神庙里杀人,也含有这意思。与前文的“天理昭然”相照应;杀他的不是别人,是自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害林冲,恶贯满盈。)
草料场火起,也燃起了林冲心里的怒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小结: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忍”到“反”,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结合林冲的性格特点,你觉得他到底算不算“英雄”?
林冲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这真是——“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你能给这副对联拟个横批吗?(官逼民反)
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
总结:(3分钟)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们要学会在原文中寻找线索,作者塑造的形象十分把握分寸,不使人物的品格有所跌落,也让英雄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金圣叹曾经这样评价过林冲这一形象:“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是这样的形象才能在梁山泊中好汉中立有一席之地,虽然最后没有摆脱“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结局,但是他的反抗更有了代表性的意义。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以林冲作为小说《水浒传》的切入点,品味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情节脉络 身份特征:林教头——阶下囚——英雄
林冲
侧面描写 性格特点:为人仗义
善良正直
忍辱负重
脾气急躁
随遇而安
奋起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