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1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6 19: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现到分离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是,盘尼西林的分离与提纯却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学习目标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一般方法,蒸馏、重结晶、萃取的原理与操作。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离和提纯简单的混合物。
学习探究
一、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分离
提纯
确定实验式
确定分子式
确定结构式
蒸馏、萃取、重结晶等
元素定量分析
质谱法
波谱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
二、分离、提纯
(一)蒸馏
1.蒸馏原理:利用各组分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操作。
2.蒸馏要求:有机物具有较强热稳定性,有机物与杂质沸点相差较大(一般于30℃ )。
3.使用条件:适用于分离、提纯液体有机物。
温度计最底端位于支管口处
防止
暴沸
下口流入
上口流出
4.主要仪器和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 沸石,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
思考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二)萃取
1.萃取的原理:萃取包括液 -液萃取和固 -液萃取。
液 -液萃取是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分液漏斗是萃取操作的常用玻璃仪器。
2.适用条件:
有机化合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性有较大的差异。
3.实验步骤:
注意
萃取得到的是混合物,要想得到纯净的产品,还应酢情处理
4.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应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易分离。
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三)重结晶
2.适用条件:
(1)重结晶是提纯固体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2)杂质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或很小,易除去。
(3)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该有机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1.概念: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加热溶解
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注意
为了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可用热溶剂洗涤不容性固体
3.实验步骤:
冷却、结晶
趁热过滤、洗涤
溶于溶剂,制成饱和溶液
不纯固体
母液
晶体
(产物)
滤液
残渣(不容性杂质)
4.重结晶的基本流程:
【讨论】
(1)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
(2)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原理: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通过重结晶可以使它与杂质分离。
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溶解;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过滤、洗涤;⑤干燥;⑥称重。
加热可促进苯甲酸的溶解。
趁热过滤可避免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
【讨论】
(3)实验操作中多次使用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
(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玻璃棒的作用:①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速度;②过滤、洗涤时引流;③干燥时用于转移晶体。
用适量蒸馏水洗涤过滤器中的苯甲酸晶体,取一烧杯收集n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则氯化钠被除尽。
课堂小结
蒸馏
重结晶
分液、萃取
掌握这三种分离、提纯方法的原理、实验要求、适用条件
1.下列属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
A.蒸馏 B.蒸发
C.重结晶 D.过滤
2.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应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  )
A.石油醚 B.苯
C.乙醇 D.四氯化碳
当堂检测
A
C
3.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
A.乙醇和水 B.溴乙烷和水
C.溴乙烷和氯仿 D.苯和溴苯
B
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A.乙酸(苯甲酸):NaOH溶液 B.甲烷(乙烯):溴水
C.苯(苯甲酸):NaOH溶液 D.乙炔(硫化氢):亚硫酸钠酸性溶液
A
本节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