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2.1 疾病与预防 常见的疾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2.1 疾病与预防 常见的疾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8 10: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6.2.1 疾病与预防 常见的疾病 教学设计
课题 2.6.2.1 疾病与预防 常见的疾病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六章第二节疾病与预防的第一课时常见的疾病,本节内容较为简单,会说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可以列举出常见的四种传染病类型,了解到疾病的发生与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系。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说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主要区别。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科学思维:举例说出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态度责任:描述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关系。通过介绍主要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使学生关爱生命,从而对学生进行人口素质教育。 生命观念:通过对恶性肿瘤的调查研究,学会理性、乐观对待重疾。
重点 1.列出传染病的特点。概括说明传染病的病因。 2.知道预防恶性肿瘤措施,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重疾。
难点 1.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23年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59938例! 视频: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冠死亡人数 “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 分析问题,了解时事 导入新课,引出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常见的疾病 1.常见疾病案例 (1)案例一:一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与健康者共用一盆水洗脸,结果健康者也患上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表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病。 结膜为一透明的、非常薄的黏膜,覆盖在上下服脸和眼球前面,柔软光滑且富有弹性。 (2)案例二:健康的同学关爱患了白血病的同学,虽然他们在一起有接触等,但是健康的同学并没有患白血病,表明白血病不是传染病。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传染病可以传染,而非传染病不会传染。 2.疾病分类 (1)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疾病概念特点举例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和流行非传染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是患者因自身的组织、器官等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白血病
(2)常见疾病的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走访社区医院或通过网络调查、收集当地常见疾病的资料,整理后填入下表。 疾病名称是不是传染病致病的主要原因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心脏病否先天或其他原因
(3)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4)传染病的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以下四类。 种类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真菌病毒举例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线虫病等淋病、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足癣、灰指甲等腮腺炎、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
(5)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饮食的关系 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寄生虫、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繁殖快,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容易带有病原体,这时易患寄生虫病和细菌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天气变化无常,空气干燥,风沙大,易患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 注意 自然因素中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等因素可直接影响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社会因素中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等对传染病流行过程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口流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可能使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升高,如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 (6)非传染病 ①常见的非传染病 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②癌症 a.概述:癌症的病因及发生过程极为复杂,在化学污染、电离辐射等各种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癌细胞不受机体的控制,迅速繁殖,形成恶性肿瘤,侵害人体正常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最终致使患者死亡。 肿瘤细胞的特点:肿瘤细胞能连续不断地分裂。 肿瘤的分类: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性肿瘤,即癌和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项目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快是否转移不发生转移发生转移治愈程度不容易复发容易复发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①恶性肿瘤细胞能够扩散、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细胞不断扩散,肿瘤增大。 另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在新组织中形成新的恶性肿瘤。 如图是正常细胞的癌变过程。 ②恶性肿瘤的危害 恶性肿瘤细胞能够逃避人体的免疫监视,在病人体内广泛地扩散,耗尽患者的营养,使病人消瘦衰竭,或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③发生部位 人体除了头发、指(趾)甲外,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发生癌变。 b.防治 ①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持身体健康,减少致癌的可能性。 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素,熏烤食品中的苯并芘都是致癌物质。喜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及偏食等,都易使人患癌。含维生素、食物纤维及一些矿物质含量较高的食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 ②远离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主要有辐射线、病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 ③不吸烟:灯草燃烧时什么产生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吸烟是我们应采取的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 癌症的治疗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进步,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存治疗癌症,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 拓展 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类疾病,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的改变有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在细胞生长、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原癌基因是指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基因组中的原癌基因处于低表达或不表达状态,并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原癌基因可被异常激活,转变为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 根据图中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引起癌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生活中引起癌变的因素很多,食物、烟酒、病毒、射线、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能引起细胞的癌变。在引起癌变的众多因素中,吸烟和食物占据的比例最大,是引起癌变的最主要因素 分析案例一 分析案例二 知道并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概念、特点 尝试进行常见疾病的调查 知道什么是病原体 知道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四类 了解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饮食的关系 知道常见的非传染病 了解癌症 拓展了解肿瘤细胞的特点 了解肿瘤的分类 了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了解恶性肿瘤细胞能够扩散、转移 了解恶性肿瘤的危害 了解恶性肿瘤发生部位 知道恶性肿瘤的防治 了解癌症的治疗措施 拓展了解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完成思考问题 引导分析案例一 引导分析案例二 介绍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概念、特点 指导进行常见疾病的调查 介绍病原体 介绍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四类 介绍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饮食的关系 介绍常见的非传染病 介绍癌症 拓展介绍肿瘤细胞的特点 了解肿瘤的分类 介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介绍恶性肿瘤细胞能够扩散、转移 介绍恶性肿瘤的危害 介绍恶性肿瘤发生部位 介绍恶性肿瘤的防治 介绍癌症的治疗措施 拓展介绍肿瘤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引导完成
课堂练习 1.(2021 湖南湘潭)下列各种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 D ) A.肺结核、糖尿病、坏血病 B.蛔虫病、佝偻病、水痘 C.高血压、手足口病、淋病 D.麻疹、流感、乙型肝炎 2.(2020 江苏连云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新型冠状病毒脱离活细胞能长期生存 B.使用适宜浓度的酒精洗手可消灭传染源 C.对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治愈患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3.(2020 黑龙江绥化)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 A.近视 B.流行性感冒 C.水痘 D.肺结核 4.恶性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 AC ) A.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限于原发部位 C.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D.能分裂产生相同的细胞 5.(2020 四川甘孜)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传染病? ( C ) A.艾滋病(AIDS) B.肺结核 C.高血压 D.新冠肺炎 6.不是良性肿瘤细胞的特点是( D ) A.能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 B.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C.能局限于原发部位 D.肿瘤细胞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病原体: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3.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四类: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4.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饮食有关系 5.常见的非传染病有癌症、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