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冀少版生物七下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8 10: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学设计
课题 2.6.3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围绕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这一教学重点,从艾滋病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把收集到的艾滋病信息进行整理,参与交流,进一步与传染病知识建立联系,加强对“后天获得免疫”的理解。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常识,关爱艾滋病患者,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阐明艾滋病的病因,了解艾滋病的危害,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科学思维: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 态度责任:关注艾滋病的危害,树立关爱人类,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生命观念:认识艾滋病病毒在患者体内的生存场所,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发病者的主要症状。
重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 阐明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每年12月1日这一天,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佩戴红丝带,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那么,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呢? 观看图片,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2022世界艾滋病日主题: “普遍可及和人权”。 2022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视频:艾滋病 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 1.艾滋病 (1)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是AIDS。这种病最早于1980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也尚未研制出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所以该病病死率极高。 (2)病原体: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通常也叫艾滋病病毒。 2.关于艾滋病的调查 (1)全班同学自愿结合成若干组,每组选出组长。 (2)确定调查内容,如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发病过程及症状、易感人群、对人类的危害、怎样预防艾滋病等。 (3)各组分别到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纸、杂志、科普书籍,可以从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上收集资料,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到学校医务室、附近的防疫站或医院访问医务人员,从中获得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4)各小组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将结果填入下表。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生存场所艾滋病的主要症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5)根据调查的信息,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艾滋病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以及应该怎样预防艾滋病。 全球HIV病毒携带者分布 艾滋病在我国的分布 艾滋病在全国流行的时间序列 世界艾滋病死亡人数分布 3.艾滋病的危害 (1)艾滋病病毒攻击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HIV侵入人体,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对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致使体内免疫功能缺损。 (2)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早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伤后出血不止等。 中期: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 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 晚期:出现卡氏肺囊虫肺炎,交替性腹泻与便秘、便血、呕血、肝脾肿大及黄疸,精神错乱、知觉异常、痴呆及癫痫等。 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长期消耗人体营养,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患者家属受无尽痛苦 4.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 艾滋病之所以全球流行,是因为它的传播速度特别快,传播途径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性接触。②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③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通过分娩、哺乳等过程把病毒传给婴儿。④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和针头。⑤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器官或组织等。 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2)怎样预防艾滋病 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常识,不接受被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不吸毒等。要做到遵纪守法,严肃道德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5.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拥抱、握手、共同进餐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蚊虫的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不管某人是由于何种原因感染艾滋病,都不是自己的意愿。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要歧视,要正确对待,从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帮助,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但也不要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有过于密切的接触。 点拨 艾滋病患者本身也是受害者,他们应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我们要真正了解艾滋病的特点,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视频:关爱艾滋病病人 思考与讨论 近十多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性自由和性解放带来的不安全行为,婚外恋带来的婚外性行为、不使用避孕工具、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对性健康的忽视等都是导致病例增多的原因。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关键是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了解世界艾滋病日 知道什么是艾滋病 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 进行关于艾滋病的调查 拓展了解艾滋病带来的影响 知道艾滋病病毒攻击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知道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知道怎样预防艾滋病 知道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完成思考与讨论 介绍世界艾滋病日 介绍什么是艾滋病 介绍艾滋病的病原体 指导进行关于艾滋病的调查 拓展介绍艾滋病带来的影响 介绍艾滋病病毒攻击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介绍艾滋病的主要症状 介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介绍怎样预防艾滋病 介绍应该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引导完成
课堂练习 1.(2020 湖北孝感)“红丝带”行动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如果你的朋友或邻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应该( A ) A.给予尊重、帮助、关爱 B.回避、疏远他 C.告诉别人不要去他们家 D.歧视他 2.(2021 海南)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B.注射艾滋病疫苗是预防艾滋病的普遍措施 C.握手、注射毒品和不安全的性行为可传播艾滋病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3.艾滋病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该病的病原体是( C ) A.淋球菌 B.螺旋杆菌 C.HIV D.蚊子 4.对待艾滋病患者,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C ) A.不要与艾滋病患者谈话,远离他们 B.对他们应采取歧视和冷漠的态度 C.对他们要善待与宽容,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同情 D.他们是罪人,应该把他们隔离 5.艾滋病是一种缩写为HIV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D ) A.母婴传播 B.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 C.不安全性行为 D.和艾滋病病人吃饭、握手 6.(2020 山东滨州)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调查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 B ) A.吸毒人群经常聚餐 B.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器 C.吸毒人群经常一起游泳 D.吸毒人群经常一起工作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其病原体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缩写为HIV。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3.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要歧视,要正确对待,从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帮助,使他们得到关爱。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