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第3课 土地改革 单元 一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下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依据相关史料探究土地改革的意义,进而理解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发展。 时空观念:绘制时间轴并借助时间轴概述土地改革的经过。 史料实证:以解放前后广 东农村状况为例,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历史解释:理解土地改革运动。 家国情怀: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爱国情感。
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
难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什么? 关于这方面,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我们一起来探究:土地改革。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并思考回答 组织教学 设问引入,激发思考热情。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史料1: 农民老李在1948年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没有属于自己的耕牛农具,每年只收7担谷子,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4斤油,7斤盐。 史料2: 解放前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思考:(1)结合材料,旧社会农民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讲解: 2.研读表格内容和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栾雪飞、刘颖:《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归纳:(1)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小结: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阅读课本13-14页,归纳土地改革的经过。 4.结合图片,说出土地改革中的各项行为? 深入探究:土改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6.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讲解: 7.讲解: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废除封建农奴主所有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材料四: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 思考: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小结: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获得农民拥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链接现实:新时代新农村新发展 3.以史为鉴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启示? 小结: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如: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学生根据所学,列举如:土地革命时期,敌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学生分析表格和材料,归纳原因,例如: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归纳土地改革的经过,例如: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学生归纳,如: 相同点是土地归私人所有。土地私有制……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回答如: 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生阅读,了解国家新时代新农村政策以及农村的新发展变化 学生谈启示,如: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以下问题的探究奠定知识基础。 通过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土地革命时期、敌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土地革命的进展。 在分析土地改革原因和目的问题时,采取表格和材料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探究这一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明确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问题得以更清晰的理解。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时,通过引用四则材料,分别从四个角度,使学生归纳得出: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获得农民拥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以史为鉴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检测目标 1、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结果的表述错误的是(B) A.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农具 B.全国所有地区都完成了土地改革 C.以前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地租被免除 D.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未完成土地改革 2、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的上地制度极不合理。 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的上地制度极不合理。 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4、当前,我国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土地流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当时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B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向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C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中共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